|
|
|
|
|
2006/12/08 04:28:13 乒乓球 來源:重慶晚報 |
|
引子 王楠第一個站到領獎臺上,這是繼女團和混雙兩塊金牌之後,她在本屆亞運會上收穫的第三塊獎牌女單銅牌。郭躍最後一個站到領獎臺上,這是繼女團和女雙兩塊金牌之後,她在本屆亞運會上收穫的第三塊金牌——女單金牌。
中國女乒一姐張怡寧不在多哈。兩位相差近十歲的女單選手一起站在領獎臺上聆聽國歌,更像是一場中國女乒二號人物的交接儀式。
昨晚,中國小將郭躍苦戰7局,以4比3擊敗中國香港選手帖雅娜,獲得多哈亞運會乒乓球女單冠軍。
疲憊的王楠沒有退意
混雙決賽第三局,比分17比17。
剛才,王楠的一個回球有些高,被韓國選手一記正手抽球打中,馬林努力救球沒有成功,又錯過一個取勝機會。為了給馬林讓開角度,王楠在回球後的一個大跨步險些閃到腰。她慢慢直起身來,汗珠已經浸濕了臉龐。
馬林走過來輕輕用球拍拍了拍王楠的背,然後用拍子擋著嘴悄悄在她耳邊説了幾句。王楠點點頭,奮力打起精神,做好了繼續比賽的準備……
“連續打了這麼多場,真的發覺體力有些吃緊。老了!”走出賽場時,開著玩笑的王楠臉上帶有一些疲憊。一場4比1的勝利,實際是一場持久戰。儘管第三局最終以19比17艱難拿下,但後邊的比賽中,王楠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不過中國組合大比分的領先優勢讓韓國對手慌了手腳,因此,最後兩局最終有驚無險。
這是王楠在這屆亞運會上拿到的第二塊金牌,她的第一塊金牌是在女團比賽中拿到的。領獎儀式結束後,戴著金牌走出來的王楠終於有了一絲輕鬆的感覺。她在本屆亞運會的比賽已經全部結束,在全部四個項目中,她獲得了兩塊金牌和一塊銅牌。在接下來的女單決賽結束後,王楠還要參加女單的領獎儀式。“四個項目拿兩塊金牌,50%的奪金率是否讓你滿意?”記者問。王楠臉上又笑開了,因為這個結果實際上她已經意外。“我十分滿意!”王楠説,“其實作為老隊員,我這次來亞運會之前並沒有太多的目標。兩塊金牌已經超出了我自己的想象,這説明現在的我,還能繼續打下去……”
繼續打下去,這或許是這屆亞運會上,王楠除了兩塊金牌之外的最大收穫。王楠在女團比賽剛剛開始時,接受記者採訪的情形依然清晰。那時的王楠似乎對自己的未來並不確定,對於人人嚮往的2008,這位繼鄧亞萍之後的中國女乒又一代表性人物竟沒有絲毫的信心:“2008年的路上充滿了競爭。”王楠已經意識到在未來競爭上崗這個過程中的艱苦,“能不能去,我真的不知道。”但昨天,已經平添了兩塊亞運金牌的王楠卻在來到多哈之後第一次笑得這麼愜意。“我從來沒有説過我會退役。我還會堅持下去。”王楠肯定地説。她疲憊的笑容裏,竟努力在找回那種久違的霸氣。
28歲的王楠,還保留著2008的夢。但在女單和女雙這兩個最需要拿下的項目中,王楠都力不從心地輸掉了。老驥伏櫪需要厚積薄發,但在球場上的王楠,能量正在一天一天被比賽消耗掉。“我以後的重點應該會放在團體和雙打。”王楠説,或許從整體作戰的女團和非奧項目混雙的兩塊金牌中,王楠卻找到了爆發第二春的希望。儘管希望看起來有些渺茫,但不甘心就此老去的王楠,正一個人在獨自享受由這兩塊亞運金牌帶來的希望……
惶恐的郭躍 終成正果
帖雅娜最後一個回球下網,郭躍一下興奮地跳了起來。在和對手及對方教練握完手之後,她又蹦又跳地揮舞著雙手向全場觀眾致意,倒退中的她差一點就踩到身後帖雅娜的腳。有些不知所措,在去找裁判握手之前,她忽然意識到什麼,然後站定,面向蔡振華等領導所在的看臺,深深鞠了一躬……
決賽面對在半決賽中戰勝了王楠的中國香港選手帖雅娜,年輕的郭躍心有點亂。這是她第一次站到亞運會這樣大型比賽的決賽場上,這塊金牌,對於今年剛剛遇到第一個事業發展危機的她來説,意味著太多。第一局打了個11比4,看起來比賽懸念並不大。不過老到的帖雅娜很快又扳平了比分。這樣一來一往,雙方竟然很快打到第七局。關鍵時刻,倒是年輕的郭躍挺住,11比3,帖雅娜拱手交出了金牌。
“能拿這塊金牌,我真的很激動。”比賽結束後,小郭躍很興奮。不過在記者和攝像機面前,站得端端正正的她依舊戰戰兢兢。今年上半年,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郭躍因為一些原因遇到了自己在國家隊的信任危機,也因此失去了去不萊梅打世乒賽的寶貴機會。這次能夠參加亞運會,本身就是郭躍在總結教訓後努力表現的成果,而能夠最終拿到這塊金牌,對於逆境中的郭躍也無疑是一個大的觸動。“能參加亞運會,我要感謝教練給我機會。而這塊金牌,相信對於我以後發展的道路是有巨大幫助的。”
蔡振華自始至終在看臺上看完了郭躍的比賽。從一個問題少年到亞運冠軍,郭躍走的路似乎代表著目前這批年輕乒乓球隊員的一種現象。“做人要靠教練引導,冠軍卻只能靠自己努力。”
而老大姐王楠,在郭躍的奪冠路上也心甘情願地做了一塊鋪路石。輸給帖雅娜後,王楠在決賽前夜單獨把郭躍叫到身邊,詳細分析了帖雅娜的戰術和打法。王楠態度很明確:“每一個隊員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老隊員是過來人,在我們離開之前,也希望看到新人頂上來接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