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9個多小時的漫長飛行,當地時間24號淩晨4點10分,北京時間9點10分,我們亞運報道團的第三批人員安全抵達了卡塔爾多哈。
由於是淩晨,天氣不像此前想象的那樣炎熱,甚至有點冷,張靚甚至穿上了羽絨服。
多哈機場佔地面積挺大,但是飛機和人都不多,顯得很空曠。我們被組委會的人員安排上了專門為亞運人員服務的機場大巴,被拉到了特別通道。在這裡,組委會的接待人員穿著穆斯林傳統的白袍,手拿玫瑰花迎接我們。
取了行李,乘坐組委會的大巴,大概走了15分鐘,就來到了這次的“媒體村”——貝弗利山大廈公(Beverly Hills Tower)。整幢大樓有29層,我們在大堂等待行李。此時,大家感受到了組委會工作人員辦事的嚴謹。行李車到了以後,幾名並不算強壯的搬運工把我們所有的行李卸下車,推進大堂。然後讓我們確認自己的行李,貼上標簽,寫上房間號,再由專門人員負責把行李送到我們的房間。不知不覺中,天亮了……
樓道狹長寂靜,甚至讓人有些感覺害怕。貝弗利山大廈由於是公寓制的,所以一個單元門裏有三到四個房間,我們的人被分在了不同的單元,倆人一屋。在一個單元的其他房間裏還有外國媒體記者。雖然有廚房,但開會的時候,主任説不能用,還有洗衣房,怒大的一個洗衣機,還有烘乾機,據説,這個可以用。
我本來和《體育新聞》的執行製片人高寧一屋,其實和他一個房間也挺好,他是一個極其會生活的居家男人,連涮鍋子都帶來了,還有一堆調料。但是後來還是換到了和沙桐一個房間,畢竟比較熟悉,生活上有個照應,另外我們倆正密謀把文棟也“收編”到我們這個單來。
房間大小不一,條件也不盡相同。據説攝像馬岳伍那屋跟總統套間似的,我只是聽説,沒有親見。我們倆這屋就一個字:大,大得讓人覺得冷清,待在屋裏不由自主地覺得冷。衛生間沒有開始和高寧住的那個大,裏面沒有浴缸,櫃子也沒有開始的那個能裝東西。但是這個單元裏有廚房和餐桌,便於我們日後開展聚餐工作~~~
我和沙桐以最快的速度收拾了行李,把該拿出來的都拿出來了,什麼衣服、茶葉、熱水壺、洗漱用品,甚至連涮羊肉用的粉絲、腐竹都拿了出來。然後抓緊時間再睡一會兒。
領導要求上午10點出發去IBC,我們倆起來,洗個澡,就到2層吃免費的早餐。品種很多、味道也不錯,我覺得和在摩納哥哥倫布酒店吃的早餐差不多,要知道哥倫布酒店至少是4星級的。早餐是在二樓平臺上吃的,露天。優點是可以沐浴陽光,問題是蒼蠅太多。在吃早餐的地方還有一個露天游泳池,呵呵,可以先遊個泳再吃個早餐喲。
步行去IBC大概需要10分鐘,門口的安檢很嚴格,要把包通過X光檢查,而每個人都得接受搜身。整個IBC是在一個類似大廠房的屋裏,很大,中間被分隔成了不同的部分。IBC裏也很冷,需要穿著長袖衣服才行。初來第一天,一切都很新鮮,工作也不那麼重。在多哈,這次亞運報道都是用藍光盤和索貝系統傳回國內播出,所以對於那些在國內使慣了對編機的記者們來説,在這兩天熟練掌握索貝的用法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