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12/08 16:28:37 綜合 來源:北京晚報 |
|
接近30億美元的總投入,隨之而來的一個個大手筆,令多哈亞運會光彩熠熠,要是還有人説多哈亞運會東道主卡塔爾人沒有盡心盡力,那就太沒心肝了。不過,花大錢、操大心辦得了大事,卻未必能照顧到細節,而細節,往往也是舉足輕重的。
到多哈來的亞運會參與者,差不多人人都有件頭痛的事,那就是隨時隨地有可能失去“身份”,因為脖子上挂的記者證存在小小的瑕疵——由於與證件牌相連的金屬鉤閉合不夠緊密,過塑的證件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滑落出來。別看這只是個細得比頭髮絲粗不了多少的“小事”,卻擔著極大的干系。
要知道,“身份”,對亞運會和奧運會這樣數萬人規模的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參與者(包括運動員和官員)來説是至關緊要的。由於人數眾多,組織者往往採取證件和簽證合一的AD/ID卡制度。這樣一來,如果丟失證件,就等於丟掉了在主辦國合法活動的“身份”。由此可見,一個小小的金屬鉤承擔著多大的責任!而對於這個問題,多哈的組織者也不是沒想過辦法,但無論是加厚過塑,還是允許使用者更換金屬鉤,甚至是給金屬鉤裹上膠布……統統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這讓人不禁感嘆:30億美元,偏偏搞不定一個小鐵鉤!
再者,有些細節問題,讓你根本看不到,因為它是一種理念。綜合性運動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場館相當分散,交通是個重要問題。這一點,要先誇誇多哈亞運會的組織者,他們的班車系統擁有一大優點,那就是發車頻繁。從主新聞中心去往任何場館,都是平均20到30分鐘就有一趟班車,這是連雅典奧運會也比不上的。但是,多哈的班車系統卻有一條細細的“金線”沒有連上,那就是場館之間沒有班車通勤。對運動隊來説,這也許不是大事,他們都是“點對點”;但對“點對面”的媒體來説,這就要命了,每次“趕場”都要回到主新聞中心走“三點一線”,無效奔波苦不堪言,而寶貴的時間白白流失,許多信息就無法及時傳播了。
吹毛求疵了半天,那多哈有沒有“好細節”呢?有的!在語言交流上,由於卡塔爾人固有的優勢使這個小問題、大麻煩不再成為問題。然而,語言交流對北京來説,卻是個重要細節。多哈的大手筆值得北京學習,而種種細節是不是也需要北京借鑒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