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12/05 13:02:21 綜合 來源:浙江日報 |
|
“富得流油”的卡塔爾人是純粹靠“砸錢”來辦亞運會的,看看官方提供的數字——28億美元,夠令人驚嘆了。然而記者到多哈後,時間已近賽程三分之一,耳聞目睹,才發覺富裕的多哈人也是精打細算的。卡塔爾錢多,但並不等於濫用;東道主慷慨,但並不等於無度。該花銷的花,該掙錢的也要掙。
成功舉辦了多項國際賽事的多哈,欲打造 “歷史上最好的一屆亞運會”作為申辦2016年奧運會的籌碼,舍得花錢有目共睹。大手筆地“請進來”悉尼奧運會的澳大利亞設計師及整個技術班子。還網羅了不下七種語言的志願者,給前來參加亞運會的各國代表團及採訪亞運會的5000余名記者帶來方便。還邀請各國的主要新聞媒體、包下航空公司免費接送到多哈還免費吃住,一時成為佳話美談。而對於多數的媒體和觀光客,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不僅要多掏錢才有得住。吃飯雖然説有一頓主餐免費提供,人均標準僅相當於60多元人民幣。而且比賽全面拉開以後,記者們都到各個場館採訪,也不可能經常來享受“免費的午餐”了。當然,誰都明白“免費的午餐”其實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住宿上的高收費,其實已經把這些所謂的免費支出都消化了。
有花銷總有進賬,收支總要有點平衡,最狠的一招大概就是當地的電信了。由於是獨家經營亞運會的通訊服務,媒體記者要發稿,在新聞中心上網要先買無線網卡,基價最低的一張也要200多美元,而且使用的範圍、時間都有限制。電話卡那更不用説了,10美元一張的不到五分鐘就被吞卡了。卡塔爾電信成了亞運會上最大的贏家。
眼下,很多人津津樂道就是東道主投入28億美元,據説是韓國釜山亞運會的10倍。與釜山不同的是多哈沒有多少可以“舊物”利用的場館來進行改造。現在這個投入其實就是在沙漠上建造體育場館和一些臨時場館的費用,比一般的城市投入成本高而已。此外,亞運會促進了當地高速發展的城市建設,也含在亞運會的預算開銷中,得益的其實還是舉辦地多哈。另外,亞運會期間各地蜂擁而到的各代表團及遊客,也促進了當地市場的繁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