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12/09 13:59:51 綜合 來源:東方體育日報 |
|
樸泰桓將自己在多哈亞運會上奪得的游泳金牌擺放在金亨七的遺像前。
生者對死者的緬懷,紅塵對黃泉的告慰,更是一位17歲少年對一位年長他30歲的長者的祭獻。多哈淒雨下,這部帶着濃郁韓國風情的人倫劇突然具有了超凡的感人指數。晚生後輩循規執禮,金亨七騎馬踏上天國的階梯時,想必也當釋然一笑了。
我們的近鄰韓國——一個與我們一樣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和熏染的國度,在一場人生的不幸事件中佈施着儒家文化所特有的人道精神。人乃仁也,而仁者愛人。愛什麼人?無須拔得太高,就是你的親人、你的朋輩,你身邊的一切。所謂行長幼尊卑之序,所謂孝親尊長,此類觀念是亞運金牌榜上的中日韓三強所共同信守。
樸泰桓,一個17歲的少年,差不多上高一的年紀,傳統的力量以悲憫的方式在他身上如此淋漓盡致地體現。作為中國人,激賞有之、欣慰有之,當然也夾雜着一些異樣的滋味。
在儒家文化的外延地區,傳統卻得以更徹底更完整地繼承。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在國內引發廣泛爭議的話題,而這個話題甚至釀成了一場“儒家文化,誰是正宗誰是旁支”的學術口水。過多地糾纏於此沒有意義,非要對“端午申遺”和“漢字申遺”爭出個是非也沒有意義。不過論微言大義,我們倒真是從樸泰桓的舉動中辨識出了一些難能可貴的東西。不高深、很淺顯,不玄妙、很樸素,一個懂道理的孩子做了件有道理的事情,足以感動人也足以觸動人。樸泰桓能這麼做,源自生活點滴處的積累。韓劇一代,漢風猶存。
我們的孩子,與樸泰桓同齡的孩子,他們怎樣呢?“在教練杜伊查房時,某國奧球員居然蹺着腿躺在床上視若無睹”——同樣是看韓劇長大的,卻有天淵之別。這一幕不會觸動人,但會觸痛人。
憑“國奧”以偏概全或許是不恰當,可兩廂反差卻讓我們對韓劇,不得不換個視角。我們的孩子,那些穿着水桶褲、跳着嘻哈舞、拿着三星手機給寵物寶寶留影,激烈討論着“金喜善是否墊鼻、李英愛是否隆胸”的孩子,是不是該提醒他們,樸泰桓的所作所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