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6/12/09 05:21:38 綜合 來源:新華網 |
|
8日,亞運會征程過半。在這一週的競賽中,在健兒們奮勇拼搏的背後,多哈亞運會更是凸顯了六大熱點。
意外死亡事件震驚多哈
韓國馬術選手金亨七7日意外墜馬身亡,頓時震驚了整個亞運會。
儘管組委會給出了一份解答,但至少在這樣的大雨和泥濘中進行比賽,引起了一些爭論。
事實上,多哈組委會的組織工作已經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認同,想必在結束時,它可以得到“史上最成功的亞運會”的讚語,但這並不等於本屆亞運會的所有細節都盡善盡美。
對於大型賽事來説,細節決定成敗。
據説一年只下8場雨的多哈近來雨水不斷。從開幕式到金亨七,大雨都在這裡扮演著不太光彩的角色,而組委會對此的準備不足,以及缺乏臨時應變措施,都值得以後的賽事組織者深思。
廣州如何超越
儘管有老天不作美的遺憾,但多哈亞運會依然獻給了世界一個驚喜。那場高科技結合古老亞洲文明的開幕式錶演,給觀看者留下了巨大的震撼。
成功的開幕式,離不開背後的團隊。事實上,卡塔爾人慷慨地拿出了鉅額資金,用國際化的團隊、人性化的管理打造了一屆國際化的盛會。人們在為卡塔爾叫好的同時,也在思索,以後的亞運會將怎麼辦?如何才能超越?
不是每個承辦者都拿得出28億美元。如果沒有這筆鉅款,請不來歐美的管理者,後繼者又能從多哈學到、繼承些什麼。
起碼,在對待高科技的態度上,在對待國際慣例的態度,在人性化、制度化管理等方面,多哈都能給後來者以啟發。至於免費午餐,優越的住宿,恐怕不是後繼者模倣的方向。尤其是對下一屆的主辦城市廣州,可以説,中國的硬體不會比卡塔爾遜色,但如何提高自己的軟實力,將是對廣州組委會的考驗。
同樣,這一點也是對北京奧運會組織者的考核指標。
和諧亞運
多哈亞運會除了向亞洲展示了他們的富庶,還向亞洲展示了他們的文明,更向世界展示了他們的包容。
在亞運村內,各種宗教信仰都得到尊重,各教派的信徒們和諧相處。
在開幕式上,朝鮮和韓國在半島旗下攜手入場。
苦難中的伊拉克得到了最特別的關注,無論媒體,還是觀眾。在舉重選手20年來第一次為伊拉克奪得了亞運會獎牌的時候,整個亞洲都在為他們歡呼,組委會發言人的話代表了亞洲的心聲--“讓我們向他們微笑吧,祝賀他們吧!”
……
在“文明的衝突”的陰影下,多哈亞運會向世人昭示了另一種價值觀--和平與友誼,這也正是體育的魅力所在。
中國霸主的新任務完成如何
作為亞洲體育的絕對霸主,中國會毫無疑問地佔據本屆亞運會的頭把交椅。賽程過半,中國的金牌數已經近百,是列獎牌榜第二位的日本代表團的三倍多。
以青年軍團為主的中國代表團,顯然在這場盛會中不會太看重具體的金牌數量。按照團長劉鵬的話,是要鍛鍊年輕選手。那麼這個鍛鍊效果又如何?
游泳隊應該很高興,吳鵬和陳祚成為了中國男子游泳與日本抗衡的旗幟,尤其是吳鵬,他甚至被日本教練看好能在奧運會奪牌。此外,13歲的白安琪也遊出了自己的最好成績。
體操隊也是如此,女子全能項目上,中國特意派出了兩名小將登場,順利拿下桂冠。這能促使年輕選手的迅速成長。
同樣出色的還有柔道選手佟文,她繼承併發揮了中國在大級別上的優勢,讓對手膽寒。
在整體意義上,中國代表團得到了不錯的鍛鍊,從獎牌上,從選手的個人成績上,從和對手的對抗中,他們都收穫了很多。
最為可貴的是,我們體育官員的心態在變化。派出年輕選手參加,自然就要做好面對失敗的心理準備。在女網、賽艇等項目成績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官員都公開表示理解,更表示要“輸得明白”。這樣的心態,和換來的鍛鍊價值,恐怕要遠遠超過幾枚金牌。
格局微調促進亞洲體育發展
儘管中國一枝獨秀,而且中日韓三強爭霸的局面並沒有改變,但具體到細微的項目上,還是出現了一定的變化。
長期以來被中日兩國“霸佔”的游泳池,這次就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包括韓國、新加坡、哈薩克斯坦等國,都出現在了金牌榜上。尤其是韓國的自由泳天才樸泰桓,更是一人包攬了200、400、1500米3塊自由泳金牌。他的出現,連中國游泳教練都為之叫好。
柔道,中國、韓國、蒙古等隊奮起出擊,結束了日本人對這個項目的統治。
賽艇,長期以來恨不得一塊金牌都不丟的中國隊這次也“大幅度”交出了金牌,儘管中國隊依然保持著絕對領先。
跆拳道,中國隊一掃亞運無金的尷尬歷史,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了亞運會上。
羽毛球和乒乓球,中國香港選手都給世界霸主中國隊帶來了威脅。
這種意外,潛移默化之下,會給亞洲體壇帶來深刻的變化。而傳統強國漸漸縮小“勢力範圍”,這對整個亞洲體育的均衡發展肯定將是好事。
缺席的主角
亞運會是亞洲最高水準的綜合性運動會,但這次大賽並沒有吸引來亞洲全部最頂尖的選手。
籃球的姚明、足球的中村俊輔、樸智星、卡裏米、田徑的室伏廣治、邢慧娜、沙欣、棒球的王建民、游泳的羅雪娟、網球的斯裏查潘、乒乓球的王勵勤和張怡寧……
他們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或賽程或傷病。
或許對超級明星來説,亞洲級別的水準太低了,但長此以往,或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導致亞運會的水準降低,吸引力也降低。再反過來,亞運會的水準降低了,那下一代的潛在高手們必然會損失更多。
當劉翔孤獨地支撐起超級明星的面子的時候,誰來支撐亞運會的面子?
亞運會的組織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吸引超級明星前來參賽?(完)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