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6/12/06 02:41:14 綜合 來源:新華網 |
|
對於一萬六千多名多哈亞運會志願者而言,5日的國際志願者日也許只是忙碌工作的又一天。但多哈已經決定為他們建立一座永久的豐碑。
多哈亞組委5日上午專門在各個場地分別為當地的志願者舉行了一個簡單的聚會,以表達對這些無私奉獻的人們的感謝。
組委會志願者工作部負責人之一蘇德·塔米米告訴記者,亞運會後,卡塔爾政府將在多哈樹立一座志願者紀念碑,所有志願者的名字都將鐫刻在上面。
“我們不可能認識每一個志願者,但他們所有人的名字將永遠被卡塔爾銘記。”蘇德説。
在主新聞中心工作的卡塔爾志願者瑪麗安·卡魯特在聚會後興奮地向記者展示亞組委發給每位志願者的小禮品——一隻小“奧利”——本屆亞運會的吉祥物。
“聚會時間就半小時,我們都還有工作嘛,但是大家在一起切蛋糕,合影留念,聊天,感覺像一家人。我想我不會忘記今天。”瑪麗安説。
瑪麗安是卡塔爾大學商學院大二學生,每天從中午十二點到晚上七點都在新聞中心為報道亞運會的各國記者答疑解惑。
這位20歲的姑娘戲稱自己來自“亞運之家”。原來瑪麗安的一個姐姐是多哈亞組委負責志願者工作的職員,她的弟弟是在足球場地為攝影記者服務的志願者,而他們供職於卡塔爾天然氣公司的父親,則榮幸地成為“亞運聖火”的傳遞者之一。
瑪麗安説:“能參與亞運會,我們全家都很興奮。這是我第一次做志願者,每天都能結識新的人,接觸新的文化,挺有意思的。更重要的是,我每天在幫助別人,這感覺真好。”
為了不耽誤志願工作,瑪麗安專門調整了選修課程並向老師請假。
她説:“這可能是一生才有一次的經歷,當然要全心全意做好。”
來自韓國的志願者申明澈同樣為了這“一生一次的經驗”放下了國內的研究生課程,隻身千里迢迢來到多哈。這位高麗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的在讀研究生每天從市區的國際青年旅社坐公車到多哈西郊的拉岩體育館,在排球賽場採訪比賽隊伍,準備新聞資料。
“每天坐車來場地的時候,很多人看到我穿着志願者工作服,都會主動和我打招呼。對此,我感到很自豪。”
組委會志願者工作部負責人之一蘇德·塔米米告訴記者説在龐大的志願者隊伍中,絕大多數是卡塔爾人,海外志願者主要來自印度和菲律賓。
一名叫蘇丹娜,年齡已達60歲的印度志願者不幸在多哈遭遇車禍喪失了生命,留下了遺憾與悲傷。蘇德·塔米米説:“蘇丹娜的離開是我們的巨大損失。志願者是多哈亞運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他們,就不可能有一屆成功的亞運會。”(完)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