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6/12/11 09:01:04 羽毛球 來源:解放日報 |
|
羽毛球女單決賽正酣,奧運會冠軍張寧卻無所事事,帶著一位師妹在阿斯拜爾體育中心閒逛,漠然的臉上看不出失落與悲切。男單比賽結束後,幾位印尼小姑娘拿著小旗子在中國隊總教練李永波面前晃來晃去,一邊還做著鬼臉。李永波也不在意,照樣報以微笑。
我真的很佩服他們的大度。
昨晚林丹輸給陶菲克,丟掉男單金牌後,李永波為愛徒開脫:“林丹已經在團體賽中兩勝陶菲克了,如果單打再贏他,陶菲克與林丹就不在一個檔次上了”;中國選手在男雙、女單比賽中失利,李永波指責組委會制定的賽制對中國選手不利;當有記者提及中國羽毛球沒有實現“包攬金牌”的雄心壯志時,李永波理直氣壯地回答:“我們拿下了4塊金牌,還沒有其他隊能拿2塊的。”
所見所聞,讓我覺得有點不對勁。
雖説團體金牌最能體現一個隊的整體實力,但是奧運會並不設羽毛球團體項目。從“奧運戰略”的角度來看,中國隊這次只拿了奧運會羽毛球5個項目中的2項冠軍,何況到北京奧運會時,我們的對手不僅是印尼、韓國和馬來西亞隊了。我們的“整體優勢”如何體現呢?
蔡/付海峰居然倒在亞運會男雙的四強門外,而對手只是實力平平的馬來西亞組合,中國羽球隊幾年來耗盡心思培養的“奧運會金牌組合”看來還無法叫人放心。中國女單在國際大賽中常常以“會師決賽”的姿態出現,但在多哈,張寧早早被拒在四強之外,謝杏芳更是完敗在中國香港選手王晨的拍下,中國羽毛球隊長久以來最“穩”的奪金點受到了挑戰,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如果説,丟失的金牌還有機會在以後的比賽中復得,那麼要找回失落的精神就不那麼容易了。記得以前採訪亞運會、奧運會時,看到老一輩教練員對每一塊獎牌都是很“在意”的,王文教等老教練的敬業精神至今還歷歷在目。開創中國羽毛球事業的老教練大多是從東南亞國家回來的,當時他們還放棄了優越的國外生活。
現在執掌中國羽毛球隊教鞭的,大多是王文教時代的尖子隊員。他們在技術層面上的執教能力可能超過了自己的老師,也取得了比前輩更輝煌的業績,但是他們並沒有師承前輩執教的精華,至少在精神層面上還缺少些什麼。自負多於自責,過分強調客觀因素,用俯視的眼光看待對手,始終“大嗓門,唱高調”……諸如此類,是中國羽毛球隊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備戰北京奧運會的精神阻力。
聽説中國羽毛球隊回國後要進行系統總結,記者建議在總結技戰術方面的得失以外,也從精神方面來一次分析,將一些不應該失落的東西找回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