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鏡風華——館藏銅鏡展

來源:央視網 | 2023年05月17日 19:34
央視網 | 2023年05月17日 19:34
正在加載

展覽日期:

2023年4月20日至8月20日

展覽地點:

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展廳

展覽介紹:

銅鏡是中國起源時間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青銅製品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直觀展現了中國古代銅器鑄造工藝的發展、人們審美趣味與習俗信仰的變化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鑒。因此,銅鏡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與學術研究價值。

本次展覽共展出廣東省博物館所藏兩百餘件文物藏品,其中包括了銅鏡實物、配套用具及相關書畫作品。展品覆蓋了戰國至明清時期的各類典型銅鏡、明清時期的玻璃鏡、日本的和鏡。這些展品較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史、中國文化的變遷史及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的歷程。通過這次展覽,我們希望能加深觀眾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認識,了解中國古代銅冶鑄技術的非凡成就,參與到銅鏡文物活化利用的過程中。

重點展品介紹:

1、戰國四山字紋銅鏡

戰國·山字紋

山字紋是盛行于戰國時期的銅鏡紋飾,至少在戰國早期就已經出現,依山字的數目主要可分三山、四山、五山、六山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四山紋。這面銅鏡以羽狀紋為底紋,方格四角各一葉,以四山為主紋,是戰國山字紋鏡的常見類型。

2、漢博局蟠螭紋鏡

漢·博局紋

博局紋是漢鏡最具特色的紋飾之一,在中國銅鏡發展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博局紋最初叫“規矩”紋,因為它的形狀類似工具中的規和矩;又叫“TLV”紋,因為在博局紋鏡中,中間的正方形方格各邊向外伸出4個“T”形,與“T”形相對有4個“L”形,與方格的四個邊角相對又有4個“V”形,由此形成了“TLV”三個字母。

這面銅鏡在博局紋之間還配置了雙線條勾勒的蟠(pán)螭(chī)紋,蟠螭紋是從戰國時期開始流行的一種青銅器紋飾,銅鏡上的蟠螭身軀彎曲呈蛇狀,富有生氣。

3、漢四神博局紋銅鏡

漢·四神紋

四神紋也是漢鏡中富有特色的紋飾。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新有善銅”四神博局紋銅鏡上有漢代人對四神紋的描述:“左龍右虎掌四彭,朱爵(雀)玄武順陰陽。”由此可見,銘文中所提及的,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獸。

4、漢四神博局紋銅鏡

漢·禽獸紋

除了四神之外,漢鏡上的動物紋飾還有鳥雀、蟾蜍等禽獸。以下這面銅鏡的主紋飾為相間的博局紋、鳥紋、乳釘紋,往外是弦紋相夾的銘文帶和斜齒紋,鏡邊廓是變形鳥雲紋。四神瑞獸與其他鳥獸在銅鏡中跳躍飛舞,富有生機。

5、唐瑞獸葡萄鏡

瑞獸與葡萄的組合是唐代工匠新創造的銅鏡紋飾。瑞獸的原型一般認為就是今天的獅子,與葡萄一同經絲綢之路傳入長安,葡萄茂密的果實象徵著多子和富貴。這種紋飾將葡萄、瑞獸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顯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繁榮。

這面“瑞獸葡萄鏡”的鏡鈕為伏獸鈕,內區六獸攀援葡萄枝蔓,外區葡萄串交錯排列,不同形態的瑞獸禽鳥環繞其中,邊緣飾梅花紋,整體紋飾紛繁華麗,體現了唐代自由開放與生機勃勃的盛世之景。

6.唐折枝花紋六葵形銅鏡

唐·花卉紋

中國人賞花愛花的傳統由來已久,但直至南北朝時期花卉才作為獨立裝飾紋樣出現,到了唐代,這些花卉以自然生動的折枝花或者華麗飽滿的寶相花形式被運用到銅鏡之上。 

“折枝”的概念源於花鳥畫技法,指的是枝蔓無連接、有明顯折枝處的一類花卉。這面銅鏡以連珠紋劃分了內外區,內區為六組小型折枝花紋,外區為六組大型折枝花紋,形態各異,繁複精美。

編輯:彭鋒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