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映春秋——中國美術館展出館藏傳統木版年畫

來源:央視網 | 2023年05月05日 14:20
央視網 | 2023年05月05日 14:20
正在加載

“版映春秋——中國美術館藏傳統木版年畫展”近日在中國美術館與觀眾見面。作為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此次展覽從館藏木版年畫中精心遴選出120余件作品和部分木版原版,展現中國木版年畫藝術豐厚的歷史文脈及雕版刷印技藝的獨特魅力。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分為“神祇”“戲出”“節令”和“願景”四部分。“神祇”板塊以鎮宅、納福、多子、安康等題材的年畫,反映了中國人對真善美的崇尚;“戲出”板塊展現了將戲曲藝術與版畫藝術相結合的戲出年畫,是年畫藝術中內容豐富、風格多變、為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節令”板塊展示的應景年畫則以視覺的方式傳達了農耕民族特有的一種在四季輪迴裏的“晴耕雨讀、詩書傳家”的生活方式。“願景”板塊匯集了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家業興旺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年畫題材將民間世俗祈願真誠的表達出來。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前  言
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唐代,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紙張的結合掀起了一場人類文明傳播載體的革命,對推動世界文明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雕版印刷術最早大量用於佛經刻印,由於宗教傳播的需要而附加精美圖像,這種具有獨特審美和文化意蘊的插圖成為中國版畫的鼻祖。在此影響之下,至宋代經由高度發達的城市商業與市民文化的推動,催生了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個特別而重要的門類——木版年畫藝術。雖然中國年畫的歷史非常久遠,但早期均為手繪形式,且並不普及,而從宋代開始,木版雕刻印刷的年畫開始逐漸取代手繪形式成為主流,並以巨大的傳播力量為年俗的成長定型、民俗信仰的構建以及民眾精神文化的豐富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喜報平安  天津楊柳青  木版年畫 53.5×33cm×2   清代  中國美術館藏  王樹村捐贈

喜報平安  天津楊柳青  木版年畫 53.5×33cm×2   清代  中國美術館藏  王樹村捐贈

民間年畫以門神為肇始,門神又以神荼、鬱壘為古遠,其後逐漸發展出諸如“家宅六神”,通過張貼拜祭,期望能鎮宅禳災、迎祥納福,反映了古人樸素的神靈崇拜和對“家”超乎尋常重視的觀念。以此為中心,從民間信仰與功利需求出發,年畫發展出一套十分繁複而完備的眾神體系,從儒、釋、道仙佛到各行業祖師,再到牛馬王、農神等樣樣俱全,構成一個全景式“天地全神”年俗信仰世界。民間大眾對生活的祈願主要涵蓋福、祿、壽、喜、財等方面,還包括對平安健康和子嗣綿延的期盼,這既與諸神信仰關係密切,又生發出世俗的人間溫情與煙火況味。年畫中的願景題材伴隨明清以來吉祥文化及其圖樣的發展而逐漸完善,成為最能全面而鮮活地反映農耕時代民間大眾美好願望的心靈圖景。民間信仰與生活理想固然是民俗文化的核心內容,但都離不開生産與生存這一重大命題。於是,和生産勞動息息相關的節令成為年畫表現的重要主題,其中尤以二十四節氣最為突出。節令年畫既是先民對農耕生活高度地概括提升與視覺再現,也以生動風趣的畫面提醒及時耕作,規勸勿忘生産。由此可見,年畫既是裝點節日的民俗藝術,更是農耕生活必不可缺的內容,閃爍出現實主義的光輝。至於戲曲年畫,雖然出現略晚,卻是最受大眾喜愛的題材,也是文學性與藝術性最高的類別。所謂“畫中要有戲,百看才不膩。”戲曲年畫雖與民間信仰有一定距離,但卻秉承和弘揚了真善美的永恒價值觀,並隨著雕版印刷的便捷而廣泛傳播,在娛樂與教化中增強了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凝聚力。

清明詩意  天津楊柳青  木版年畫   39×64cm  清代  中國美術館藏

清明詩意  天津楊柳青  木版年畫   39×64cm  清代  中國美術館藏

風雨歸舟  天津楊柳青  木版年畫 44×67cm  清代  中國美術館藏

風雨歸舟  天津楊柳青  木版年畫 44×67cm  清代  中國美術館藏

木版年畫既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門獨立畫種,還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近、現代以來,對於傳統木版年畫的研究與吸收,曾在20世紀的50年代與80年代出現過一段短暫的熱潮。但是,民間年畫作為農耕文明時代民俗信仰和鄉土藝術的經典代表,還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巨大寶庫。它以與農耕生活的密切聯絡以及“拳刀”的特殊技法,形成了不同於以“推刀”為代表的西方版畫造型語言體系。更為重要的是,雕版印刷在年畫中的應用普及,是藝術大眾化的前緣與重要途徑之一,至今仍然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鯉魚跳龍門  四川夾江  木版年畫 45×31cm  清代  中國美術館藏  邵宇捐贈

鯉魚跳龍門  四川夾江  木版年畫 45×31cm  清代  中國美術館藏  邵宇捐贈

本展從中國美術館館藏年畫中精心遴選出120余件作品和部分木版原版,從“神祇”“戲出”“節令”和“願景”四個方面展現年畫藝術豐厚的歷史文脈及其與農耕生活的密切關係,同時也從民間年畫獨有的雕版刷印的視角,挖掘民俗藝術在這一傳統工藝之下的文化傳承與傳播路徑。木版年畫曾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過積極的作用,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進入新階段的歷史時期,相信年畫藝術也會以一種新的形態走向未來。

木版年畫映春秋,美在民間永不朽!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鄧莫南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