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蓄力 向外拓展——美術界代表委員聚焦中國美術事業新發展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3年03月14日 13:49
中國文化報 | 2023年03月14日 13:49
正在加載

海內存知己(國畫) 300l×728厘米 李宏鈞

海內存知己(國畫) 300l×728厘米 李宏鈞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係。新時期美術事業如何更好更快發展?藝術如何助力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兩會期間,美術界代表委員關注社會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推動中國藝術“走出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為我國的藝術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藝術工作者如何講好中華故事,推動中國藝術“走出去”也是美術界兩會代表委員思考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周慶富認為,應該打造一些具有中華民族標識的高質量的精神符號。周慶富十分關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在他看來,國家文化公園的靈魂是文化,無論是長城、大運河,抑或長征、黃河,乃至長江,都是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承載著深層文化記憶的符號。周慶富表示,把國家文化公園真正建設好,要依託國家文化公園把沿線區域的文化藝術真正搞活,還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還有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東西。要堅持立足系統性,把長城故事、運河故事、長征故事、黃河故事等鋪墊好、講完整,把後續的故事發掘好、宣傳好,使其不斷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久影響力與革命文化強大感召力,為堅定文化自信、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藝術偉大實踐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藝術家舒勇也表示,文化符號對於國家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有著重要作用,為國家打造新時代超級符號十分必要。“2013年我曾組建團隊,將代表中國文化的數百個符號,拿到紐約時代廣場做調研,發現能夠認出中國符號的美國人寥寥無幾。我們又準備了數百個代表美國文化的符號在國內調研,發現國人對絕大多數美國符號非常的熟悉。這些調研表明,中國需要相應的載體和符號,向世界傳達我們的價值觀。人類對符號的依賴,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路徑,國家借助於符號能使思想得以表達、文化得以傳播、文明得以傳承。”舒勇説。因此,他建議國家打造一批國際性、具有廣泛認知的國家文化符號的戰略。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10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豐碩的成果。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董希源在調查研究後發現,很多自由職業文藝工作者對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抱有非常積極的心態,他們渴望在其中發揮所長、貢獻國家。“他們多數長期、廣泛活躍在基層一線從事文藝創作,作品兼具民族性、國際性、時代性等特點;還有一些具有較高國際聲望的藝術家,有著豐富的國際文化交流經驗、廣泛的國際文化傳播途徑。”因此,董希源建議,成立自由職業文藝工作者對外文化傳播智庫,廣泛面向自由職業藝術家徵求建議,完善、創新”一帶一路“倡議下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方式及內容。他還建議相關部委出臺具體政策,支持自由職業藝術家廣泛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藝術交流工作。“相信在國家的支持和引導下,自由職業藝術家將會這一偉大倡議的下一個10年作出新貢獻。”董希源説。

伴隨著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近年來,越來越多代表中國文化形象的藝術作品走出國門,得到了世界各國不同人群的喜愛,充分展現了今日中國的生機和活力,成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好聲音”。全國政協委員、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創作的以展現中國普通民眾生活、講述當下中國幸福故事為主題的“肥女”系列雕塑作品,近十年來已在20多個國家47場個人雕塑展上展出。在此過程中,他也感受到藝術作品“走出去”面臨的諸多困難和問題。他建議通過舉辦國際文化交流展、世界文化節等系列活動,讓藝術作品擔當起對外交流的使命,讓世界認識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並建議出臺鼓勵藝術家對外交流的政策,成立對外文化交流基金,扶持有潛力的藝術家進入國際舞臺。

山河錦繡——國家文化公園 (油畫) 350×750厘米 程向軍

山河錦繡——國家文化公園 (油畫) 350×750厘米 程向軍

助力藝術鄉建走深走實

2022年,文化和旅遊部等六部門出臺《關於推動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除提出總體要求外,特別強調了重點領域賦能鄉村振興的要點,其中就包括美術産業賦能方面。而剛剛發佈不久的2023年中央1號文件中提出,要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組織引導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社會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等領域人才到基層一線服務,支持培養本土急需的緊缺人才。如何解決藝術賦能鄉村過程中的各種難題,也是代表委員關注的重要方面。

鄉村美育是新時代我國鄉村振興的重要方面,具有激發鄉村文化內生活力、實現鄉村文化振興以及傳承民族文化基因的價值意義。一個現實是,在美育方面城鄉差距仍然較大。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焦興濤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鄉村學校美育專業教師及其培訓資源十分匱乏,城鄉教育美育理念也存在差距。龐大的兒童青少年基數和鄉村美育存在的短板形成巨大反差,也對新時代鄉村美育提出了迫切需要。為此,他建議優化鄉村美育課程資源、強化鄉村美育師資隊伍、拓展鄉村美育實踐基地、加強鄉村美育調查研究。“要加強對新時代鄉村美育的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和解決鄉村美育相關問題和需求。支持高等院校相關理論工作者,對鄉村美育的模式、規律、成效、經驗等進行多學科多視角研究,推動鄉村美育實踐和理論走深走實。”焦興濤説。

“如何將博物館資源引入全國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近兩年來思考的重點。他建議將線上博物館公開課納入全國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必修課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城鄉美術教育資源的差距。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珂則更加關注我國邊疆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他認為文藝工作在加強城鄉文化藝術交流和助力新時代邊疆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大有可為,並提交了《以助力新時代邊疆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為著力點強化文化藝術服務基層功能》的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許江也提交了《關於藝建美麗鄉村的提案》。他表示,美麗鄉村建設,不僅是生態環境美,更是融入“五位一體”的整體美,是環境之美、生活之美、心靈之美的文化美的總和。在社會的維度上,要加強對鄉土體系和生活世界的修復、激活和再造。在藝術的維度上,要在新時代的鄉村建設中再造一種中國人的風景,復興紮根中國山水文化的自然美學和世界經驗。

聚焦美術人才培養

來自藝術類高校的代表委員不僅關注藝術與社會的同頻共振,同時也關注如何為美術事業培養更多的人才,針對美術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他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2022年9月13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佈了新一輪學科專業目錄,“美術與書法”成為藝術學門類下屬的博碩士培養專業學位之一。這一改變,為我國書法事業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然而,學科升級後的書法事業如何持續發展,書法學科建設如何順利進行,書法的教育與傳承如何面對新的挑戰,也是擺在書法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主任張繼建議,國家層面需繼續出臺支持書法教育的政策,切實提高高等書法教育的質量,促進教學體系化、學科方法論、專業指標評估及特色化教材體系建設等方面水平的提升。他同時也表示,要謹慎、有序擴大高等書法教育辦學規模。“對新增設高等書法教育機構要嚴格把關,避免匆忙上陣,有名無實;同時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高等院校設置書法專業,一切以保證教育質量為前提。”張繼説。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副所長洪厚甜提交了《關於實施“中國歷代書法經典品鑒工程”的提案》。他建議由政府主導推進正解中國傳統書法歷代經典名作的“歷代書法經典名作品鑒工程”為書法藝術的學術鑒賞作基本定位,為書法藝術的傳承和海內外傳播建立具有學術高度的參照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院長牛克誠在教學和調研過程中發現,目前,不少美術院校中國畫專業的招考,僅中國美術學院的中國畫專業採取毛筆筆墨考法,其餘院校幾乎均為以素描、色彩、速寫等科目為主的西畫考法。這就造成中國畫專業的優秀生源緊缺、後繼乏人,以及中國畫欣賞群體的嚴重萎縮。為此,他建議將中國畫專業招錄進行單列,優化中國畫專業考試科目設置,以考測考生的中國畫傳統筆墨基本功、筆墨賦形能力及書法基本功。“希望以此重塑年青一代的傳統文化基因,熟悉中國畫工具、媒材,掌握中國畫技藝,理解中國畫基本原理,參悟中國畫文化精神,感受中國畫所凝結的中國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形成對於中國畫的價值認同及情感親和,從而在未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畫的藝術創造者、傳承者及擁護者。”牛克誠表示。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