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2023年多家美術館蓄力國際交流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3年02月22日 14:20
中國文化報 | 2023年02月22日 14:20
正在加載

 “不喜平庸——齊白石的藝術世界”展覽現場,意大利觀眾展開手卷,在咫尺之間感受中國藝術的意境悠遠。

“不喜平庸——齊白石的藝術世界”展覽現場,意大利觀眾展開手卷,在咫尺之間感受中國藝術的意境悠遠。

通過藝術展覽彰顯文化理念、構建國家形象,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展現文化軟實力、促進人文交流的重要手段。近些年來,中國的美術展覽事業發展迅速,在講好中國故事、表達中國理念,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等方面持續發揮積極作用。美術館系統“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姿態較過去更為積極、從容。各美術館和策展人更加注重把中國本土的文化資源與創新相融合,利用美術展覽搭建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之橋。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如何更好地體悟文化交流互鑒的真味,傳遞中國藝術的真意?2023年各美術館都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展覽計劃?

擦亮品牌項目 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來,中國美術館與諸多國際知名藝術博物館保持良好聯絡,通過策劃“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館聯盟項目”“國際交流系列展”等活動,拓展國際間文化交流的維度,促進了人與人、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溝通。

2023年,中國美術館將以60週年館慶為契機,進一步拓展對外交流渠道,傾情傾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據了解,該館將在3個方面重點發力:一是整合精品力作,進一步發揮藏品和策劃優勢,以精品展覽匯聚各國各地區精品力作,繼續推進與意大利、希臘、泰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的展覽合作,以點帶面,展示世界各國多元藝術風采,推動中國藝術、中國故事、中國價值更好地走向世界。二是鞏固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館聯盟與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建設。2023年,作為聯盟秘書長和秘書處單位,中國美術館將進一步通過印製聯盟通訊、郵件往來、藏品線上推介等方式鞏固與聯盟兄弟單位間的傳統友誼。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之際,計劃籌備絲綢之路國際美術館聯盟論壇、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框架下的聯展項目,務實推進聯盟發展,拓展聯盟影響力和輻射範圍,展現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精品力作和精神風貌。三是讓中國雕塑作品紮根海外,講述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繼續推動由中國藝術家創作的具有中國文化特徵和中華美學精神的雕塑作品永久落戶塞爾維亞、烏拉圭、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哈薩克斯坦等國,融入當地民眾文化生活,使當地人民能夠更直觀、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在海外各地生成中華文化持久的影響力。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浙江美術館以“有機美術館”作為頂層架構理念之下的重要工作任務。近年來,該館在“講好”兩字上做了潛心研究,自主策劃推出“東方智慧”系列品牌展等項目,相繼受邀赴中國香港、日本、德國、捷克、意大利等地巡展,所到之處皆獲當地觀眾熱情喜愛,得到廣泛關注與認可。疫情期間,浙江美術館配合文化和旅遊部“歡樂春節”活動向海外使領館推出“山海新經”外文版數字線上展覽,再現古老典籍的文化寶藏,在境外深受讚譽。

2023年,最新項目“大地史詩——中國大運河主題藝術展”的國際巡展計劃目前正在籌備階段。2022年8月,“大地史詩”在浙江美術館一經推出即成為城市熱點,雖因疫情限流,參觀人數仍超過25萬,好評滿意度達99.64%,展覽在學術價值和視覺展示上得到了專家與觀眾的雙重認可。事實上,早在展覽籌備之初,浙江美術館就將“藝術化”講好大運河文化與精神為己任,通過抽離出中國傳統長卷繪畫中的“移步換景”審美維度和“情景交融”的審美哲思,從而與西方繪畫從“焦點透視”到“散點透視”的視覺轉向展開深度對話。同時,全球共有3000多個運河城市,運河的故事也是人類共有的故事,通過藝術的手段使用好“運河”這個世界符號,不僅能夠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全球的傳播,而且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民心相向的重要保障。

近日在清華藝術博物館展出的“交織的軌跡:德國現代設計1945—1990”展覽現場

近日在清華藝術博物館展出的“交織的軌跡:德國現代設計1945—1990”展覽現場

深挖學術價值  拓展交流深度

近年來,北京畫院在不斷挖掘齊白石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動著齊白石藝術的進一步“國際化”。2022年在中國意大利文化和旅遊年之際,“不喜平庸——齊白石的藝術世界”展在意大利米蘭蒸汽工廠博物館開展,與此遙相呼應的是,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滿園青青百草同——齊白石的跨時空對話之一”主題展覽也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拉開了序幕,兩個展覽從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入手,試圖展開一場以齊白石為主體的超越時空的對話。

據了解,2023年是中西建交50週年,今年北京畫院將組織齊白石作品赴西班牙展出。展覽將圍繞齊白石與畢加索這兩位中西藝術史上傑出的畫家展開對話。畢加索所開創的立體主義藝術風格引領了西方現代繪畫的潮流,而齊白石所代表的“紅花墨葉”大寫意繪畫之風同樣對20世紀乃至21世紀的中國畫影響頗深。與此同時,二人在形與神的捕捉與表達上,都有著對於“真”的獨到理解,而這正是此次對話交流展的主題。

“湖北漆藝三年展”是湖北美術館自主策劃推出的品牌三年展項目,自2010年創辦以來,一直聚焦大漆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致力於提煉展示中華文化符號。據悉,2023年,湖北美術館計劃于3月至5月間,自主策劃推出“大漆世界:變·通——2023湖北漆藝三年展”,展覽將展出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美國、法國、西班牙、越南、泰國、緬甸9個國家的148位(組)藝術家的漆藝作品,其中境外藝術家29位。此外,2023年底,湖北美術館還計劃推出另一品牌三年展項目“第六屆美術文獻展”。目前,展覽的策劃組織工作已經啟動,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文獻展將以新媒體藝術為展覽定位,圍繞“藝術與科技”展開多元的空間視覺敘事,以科技賦能藝術創作與美育推廣,助推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湖北美術館將繼續通過以展促藏等方式,對國際藝術家的優秀作品進行收藏。

搭建交流平臺  提升國際影響

作為一座由高等院校打造的藝術博物館,清華藝術博物館的展覽注重內在學術品質,以服務美術學科和設計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和校內通識教育為己任,兼顧專業性與大眾性,學術性與通識性,努力做到展覽選題涵蓋“古今中外”4個維度。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清華藝博以這兩個重量級國際交流特展拉開大幕,一個是在德國使館支持下主辦的“交織的軌跡:德國現代設計1945—1990”,另外一個是與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合作的“攻金之工:亞歐大陸早期金屬藝術與文明互鑒”展覽。前者力圖通過不同功能的設計案例,反映設計與歷史、社會、日常文化等因素緊密交織的景象,探索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在設計理念與實踐領域的差別及相似關係,從而勾勒出戰後德國設計史的全景。後者以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近300件金屬類文物為主,並聯合國內多家文博機構,展示亞歐大陸跨越4000年的金屬藝術。

作為我國最早的“雙/三年展”之一,廣州三年展創立於2002年,是廣東美術館發起並自主策劃的學術品牌,這個學術品牌不僅實現了國際視野下的藝術聯動,更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

2023年,第七屆廣州三年展正在廣東美術館開展,面對全新的語境,本屆廣州三年展力求提出階段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國際正在發生並引發思考的新問題做出有態度、有角度的反應。展覽以“化作通變”為主題,邀請來自更加廣泛文化背景之下的超過50位(組)國內外藝術家及團體,試圖拉開一個于變中求變的當代景觀。在歷史維度中“思變”,當代觀察中“應變”,構想未來可能的“轉變”。據了解,為了進一步強化廣東與國際間文化交流平臺的搭建,廣東美術館在做強原有學術品牌“廣州三年展”“廣州影像三年展”的同時,還打造了全新品牌項目“廣州設計三年展”,力求充分挖掘學術品牌對廣東美術事業拓展國際視野、樹立國際形象的功能作用。

“世界文化季”是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多年來固定推出的品牌示範項目,已先後和世界上70多個知名博物館有過良好的交流與合作,舉辦了30多個世界文化類精品展覽。“世界文化季2023”將重點鎖定本年度世界文化熱點,計劃推出世界經典藝術大師個案展、世界一流博物館館藏巡禮、中外藝術大師對話展三大板塊展覽及活動,預期舉辦“法國後印象主義藝術大師勞特累克作品展(暫定名)”“絕美之境: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珍藏展(暫定名)”“大師與大師——法國浪漫主義大師與中國近現代藝術大師對話(暫定名)”“‘1棵樹 1世界’ANOBO世界少兒科技藝術巡展”。“北京國際攝影周2023”則以首都為立足點,輻射全國乃至世界,以攝影藝術為主體舉辦公益文化活動。

一場場值得期待的國際交流展,更加印證了在全球視野下以展覽的方式傳播中國藝術,是推動中外美術交流互鑒的正確方向,而這往往都離不開美術館的自主策劃與研究,美術館已然成為不同國家與城市之間藝術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公共審美空間,在美的交流中推動不同的文明“共舞”。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