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喧呼蹴鞠場——從《宋太祖蹴鞠圖》看宋朝“足球熱”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2年12月21日 16:48
中國文化報 | 2022年12月21日 16:48
正在加載

錢選臨摹《宋太祖蹴鞠圖》

錢選臨摹《宋太祖蹴鞠圖》

現收藏于上海博物館的《宋太祖蹴鞠圖》,為元初畫家錢選臨摹宋朝畫家蘇漢臣之作。從中可看出宋代足球之熱,普及程度之高。蹴鞠,既需要個人嫻熟的球技,更需要團隊的默契配合。由此可見,此圖傳遞出一種運動精神,也表達了群臣齊心協力治理國家的理想。

錢選,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霅川翁,別號清癯老人、川翁、習懶翁等,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末元初著名畫家,與趙孟頫等合稱為“吳興八俊”。錢選擅長人物、山水、花鳥等題材,尤其是人物畫風格古拙,筆墨工整且質樸天真。《宋太祖蹴鞠圖》描繪了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與大臣們一起踢足球的情景。明代文人唐文鳳曾作《題蹴鞠圖詩》雲:“軍中之樂諒亦宜,青巾白袍大耳兒。歷年三百開洪基,紫衣穆穆善容儀。熒煌燭影難逃譏,黑帽綠衫燕尾眉。翩然對蹴手攬衣,相業曹隨繼蕭規。昭輔大面兼豐頤,側身注目從旁窺。太尉粗俗紛鬢絲,平生羔酒香凝卮。衣色淡黃巾色緇,石郎並肩立不移。是中年老茁白髭,姓名未識知為誰。”説前面踢球者為趙匡胤和弟弟趙光義,後面觀球者為大臣趙普、楚昭輔、黨進、石守信。宋朝初年,蹴鞠為軍中的一項重要體育活動。正如詩中所雲:“舉世群雄競追隨,明良相逢同一時。會合正遇風雲期,乘閒且復相娛嬉。”這幅表現帝王生活的繪畫,沒有描繪威嚴與奢華的宮廷場景,而是一幅輕鬆、日常的運動場景,讓觀畫人很容易跨越時空感知到北宋君臣同樂、關係融洽、祥和閒適的氣氛。錢選還在畫面上題寫了自己當時的感慨:“蹴鞠圖舊藏秘府,今摹圖之。若非天人革命,應莫觀之,言何畫哉。”表達了錢選對這幅畫仰慕已久的心情。

中國古代的蹴鞠,被看作是現代足球的起源,最早有文字記載踢足球是在2300年前的戰國時期。到了宋代已是全民踢球,從皇帝高官到貧民百姓無不以踢球為樂,風靡全國。司馬光的“東城絲網蹴紅毬,北裏瓊樓唱石州”,描寫的是城裏人踢足球;陸游的“鄉村年少那知此,處處喧呼蹴鞠場”,説的是鄉村人踢足球;梅堯臣的“蹴鞠漸知寒食近,鞦韆將立小鬟雙”,描繪的是踢球已成為寒食節約定民俗。可見足球在宋朝的普及程度。宋代皇帝愛踢足球、喜看足球是當時普遍現象,據《宋史》記載,宮中舉行重大活動都有足球表演。宋太祖是武術高手,酷愛足球,其球技也是非常了得,尤其擅長踢花式足球,其頭、肩、背、腹、膝、足等部位都能接觸到球,變化多端,出神入化。其弟趙光義也是個球迷,當時有個叫張明的人,出身賤微,但是球技高超,經常陪太宗踢球,太宗非常喜歡他,封他為供奉官。宋徽宗趙佶不愧為足球高手,小説《水滸傳》有一段文字描寫他踢足球的情景:“見端王頭戴軟紗唐巾,身穿紫繡龍袍,腰係文武雙穗絳。把繡龍袍前襟拽紮起,揣在絳兒邊。足穿一雙嵌金線飛鳳靴,三五個小黃門相伴著蹴氣毬。”真宗朝宰相丁謂擅長踢球,他有一首蹴鞠詩説:“鷹鶻勝雙眼,龍蛇繞四肢,躡來行數步,蹺後立多時。”秀才柳三復得知宰相常在相府後花園踢球時,便天天去園外等候,尋找機會。終於有一次丁謂用力過猛,將球踢飛墻外,柳三復如獲至寶,頭頂著球入內求見。只見柳三復納頭便拜,頭上的球即刻轉到肩或背上,頭抬起時,那球又翻到頭巾上,拜揖再三,那球始終在頭、肩、背之間旋轉,不曾落地。丁謂嘆為觀止,不禁連連稱讚。柳三復趁機將詩文獻上,被留作門客。

宋代除了皇宮官府有足球表演的專職人員外,民間也不乏高手,球場林立,踢者如雲。陸游有“寒食梁州十萬家,蹴鞠鞦韆尚豪華”的詩句。當時宋朝還有齊雲社,相當於現在的足球協會或足球俱樂部。《水滸傳》第二回寫道,端王邀請高俅下場踢球,高俅不敢,端王説道:“這是‘齊雲社’,名為‘天下圓’,但踢何傷。”陳元靚的《事林廣記》也有詩曰:“四海齊雲社,當場蹴氣毬,作家偏著所,圓社最風流。”比賽時球隊分為左右隊,每隊最多達16人,隊長稱為“球頭”。《武林舊事》卷四“乾淳教坊樂部”曾詳細記載球員名單:“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徐賓、右竿網王用、散立陳俊等。”勝者趾高氣揚,風光無限;輸者垂頭喪氣,黯然失色,隊長的臉上還要被抹上白粉。場外觀者雲集,人山人海。陸游有詩描寫道:“蹴鞠場邊萬人看,鞦韆旗下一春忙。”

畫的裱邊有“錢舜舉蹴鞠圖真跡”等字樣,這是該畫收藏者吳湖帆所題。吳湖帆,江蘇蘇州人,著名的收藏家、畫家和書畫鑒定專家。裱邊以及畫面上的不少鈴印都是吳湖帆和夫人潘靜淑留下的。説明這幅畫流傳有序。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