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人巧日爭新——談新時代銅藝的創新發展

來源:中國藝術報 | 2022年10月21日 16:28
中國藝術報 | 2022年10月21日 16:28
正在加載

  千里江山圖(銅版畫、局部) 劉華

千里江山圖(銅版畫、局部) 劉華

  銅制技藝是一種古老的金屬細工技法,是一種在銅板上用腐蝕液腐蝕或者直接用針或刀刻製而形成的獨特工藝。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為當代銅藝家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和靈感。在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我從小就對手工藝頗感興趣,跟隨祖父與父親學習銅工藝,希望祖傳的事業在我手上能夠恢復併發揚光大。

  作為一名銅藝從業者,不能安於那種機械性的完成姿態,而是要始終堅持不斷開拓創新的進行時態。當代中國銅藝要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既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又要按照現代發展的需要和要求進行設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需求巧妙結合起來,伴隨著互聯網平臺,讓中國銅藝實現真正的活態傳承。

  創新思維助力銅藝發展

  就銅版畫而言,在當今這樣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已經不能只局限于單純學習製作方法和關注畫面,現在的藝術環境要求在知識積累的同時,更加注重創新思維的提升,尤其是提高自己的美學素養,建立創新思維。

  上世紀80年代,伴隨著國內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國際版畫潮流的影響,我國銅版畫的發展出現了新的活力和生機,創作隊伍不斷擴大,作品質量逐漸提高。在李樺先生的倡導和扶植下,1981年12月,全國首屆銅版畫、石版畫、絲網版畫展覽舉辦,集中展示了131幅銅版畫,其中,曹劍峰創作的一版多色長江流域系列風景畫和王維新的《古都北京》較有分量。由美術學院培養出來的青年銅版畫家,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在風格技巧的探索上更加“國際化”,其作品多著意追求腐蝕版的特殊肌理效果。至此,當代中國銅版畫學科有了具象和抽象兩個層面的表現方法。

  在我從事雕刻行業的20年間,我的一些作品《清明上河圖》《銅壺電爐套裝》《禮樂之儀》等也有幸獲得業界同行的認可,獲得各種獎項。從2010年開始,我開始潛心研究創新銅手繪藝術,經過反復的銅手繪畫實踐和大量的閱讀,逐漸打破傳統藝術樣式,奠定了我的銅藝繪畫的藝術基礎。以《千里江山圖》銅版畫系列為例,以銅藝去詮釋中國畫的表現形式,賦予了中國繪畫新的形式美感與獨特內涵。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以蠶絲為載體,採用礦物顏料繪製,歷經千年,畫作原貌極易損傷,美麗而脆弱。我採用銅版畫的形式,用質地分明的蝕刻技藝,將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賦予銅版之上,多層氧化著色,層層暈染,在高溫彩銅技藝的基礎上融入中國水墨技巧,將色彩最大化的還原,造就出了別樣的“千里江山圖”。

  不同於《千里江山圖》銅版畫系列,《聽琴圖》的雕刻側重於描繪人物。撫琴者的悠然姿態、聽琴者的凝神恭聽是這個作品的亮點。作品的復刻並不是簡單的臨摹,而是對千年作品的創新與發揚,線條均採用銅邊來凸顯,青松、衣袂越發生動有活力,一種生機感躍然而生,銅製作品相比于古畫有一種熠熠生輝的姿態。

聽琴圖(銅版畫) 劉華

聽琴圖(銅版畫) 劉華

  推動銅藝走進千家萬戶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了銅和木兩種材料結合的可能。銅擁有古典之美,而木材是天然材料,是傳統家居文化的重要組成,二者的結合是傳統銅工藝發展和應用上的一大創新。

  銅藝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要傳承和發揚祖輩的傳統工藝,更要讓這種技藝有利於民。將銅嵌入木,實現銅木結合,不僅讓木材傢具牢固結實,避免蟲蛀和蟻蝕,還實現了銅制工藝經濟化、生活化,讓銅製品真正地走進千家萬戶,同時使銅制技藝通過這些生活産品傳承下去。

  為了使得銅與木完美結合,自然工藝就繁複許多。需要先將銅通過熔、鑄、磨等方法製成設計好的紋飾和圖案,再在木、石等基材表面挖槽、雕刻大小一樣的圖案,然後將銅製圖案一片片嵌入木材凹槽,用膠和漆填滿加固。從鑄造、打磨、燒焊到拋光、作色、包裝,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細節決定成敗,點滴成就精彩,從構圖設計、挖槽雕刻,到鑲嵌拼裝、漆粘添補,每一種工藝形式都是藝術形成的關鍵。正所謂“一雕一刻賦予生命,一敲一打鑄成靈魂”。

  對銅版畫的發展來説也是如此,融入生活之中必然是它健康可持續的傳承途徑之一。

  擇一事,終一生。所謂匠心,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好,然後再重復地做好,最後做到極致。我始終堅持每件作品都要經過設計描繪,手工鍛打銅板成型,後通過手繪上色和高溫熱著色等流程。只有精益求精,才能産生好的作品,才有助於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傳承非遺,拒絕遺忘

  2022年,建德銅制技藝被列為第七批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作為這項非遺的傳承人,我認為這不僅是對我銅制技藝的認可,更是時代和社會賦予我傳承非遺的神聖責任。

  非遺的保護是一個對抗遺忘、對抗遺失的過程。中國傳統手工藝是需要保護、繼承和傳播的。2019年5月18日,“劉華銅文化藝術館”于浙江建德正式開館。該藝術館是集銅藝創作、銅藝體驗、銅藝文化、銅藝科普、銅藝休閒于一體的銅文化特色館,可供遊客進行銅藝創作、銅藝欣賞、銅藝攝影、文化體驗、培訓科普、休閒旅遊、育兒親子、特色購物的體驗,以期能夠幫助激發新一代年輕人的文化興趣、深化其傳承保護意識,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在體驗中增長知識。

  藝術館作為銅文化教育的傳承中心,與各大高校和各中心美院形成校企合作,並舉辦多次制銅技藝研學以及勞動體驗活動。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百名學子鑄了百顆銅星獻禮建黨百年,既使得師生進一步體驗銅工藝的敲打鍛造,感受傳統手工藝品的大美智慧,又將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與黨史精神相融合,文化與精神協同發展,共創輝煌。為了進一步將銅制技藝發揚光大,弘揚銅藝文化,我在藝術館招收大批學徒,吸引青年人系統學習銅制技藝,並鼓勵青年人創業,為社會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讓銅制技藝實現真正的活態傳承。

  作為傳統手工藝産品,銅藝的製作過程若完全依賴人的雙手,這可能會導致銅藝作品質量參差不齊,這就使得我們不得不思考,以標準化、機械化的工業生産來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也就是説,在銅藝的傳承中,需要我們一方面借鑒大工業生産的科學技術,另一方面研究中國版畫的手工藝傳統,將大工業生産技術與手工業完美結合。

  傳統工藝振興已成為時代課題,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學習一門技藝,通過弘揚工藝文化來進一步實現自身價值,在新事物的不斷衝擊碰撞下,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性的新作品。希望年輕一代在我們老一代非遺人的帶領下,堅定地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技藝,兼容並包地不斷創新,讓我們的非遺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劉華)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