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共享“雲上”藝術節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2年09月14日 15:25
中國文化報 | 2022年09月14日 15:25
正在加載

觀眾通過畫屏並借助互聯網等多種技術,觀看攝影作品。 中國美術館供圖

觀眾通過畫屏並借助互聯網等多種技術,觀看攝影作品。 中國美術館供圖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深入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簡稱“十三藝節”)創新傳播途徑,促進文旅融合,利用“互聯網+”模式,構建集成化展示、分眾化傳播的演播直播平臺矩陣,建設“雲劇場”,舉辦“雲展覽”。雖然十三藝節已接近尾聲,但“雲端”藝術節的熱度依然不減。

截至9月12日,已經有58台參演、參評舞臺藝術作品在十三藝節期間以線上演播的方式與觀眾見面。文藝中國(快手號、抖音號、視頻號、微博、嗶哩嗶哩)、文旅之聲、文旅中國雲演播平臺、學習強國等官方演播平臺,以及光明網、中國網等200多個平臺參與了線上直播,總觀看量達2.63億人次。其中,多部劇目的總觀看量過千萬。

此外,“雲上群星獎”作為群星獎線上傳播主平臺,全面展示本屆群星獎優秀作品和歷屆群星獎精彩內容;展覽也通過“雲端”打造永不落幕的數字展廳……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跨越了時空的限制,擴大了受眾面,讓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觀眾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十三藝節的各類藝術盛宴,真正做到了藝術為民、藝術惠民。

網友在直播間裏熱議豫劇《解憂公主》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供圖

網友在直播間裏熱議豫劇《解憂公主》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供圖

精彩劇目盛放“雲端” 讓高雅藝術走進百姓心中

“各位主演都很棒,不愧是‘國家隊’!”

“唱得好,這個時代需要這樣的作品……”

一端,是線下演出的劇場掌聲雷動;另一端,是線上直播間裏彈幕熱鬧非凡。

9月4日,第十七屆文華大獎入圍作品及文華表演獎參評作品京劇《風華正茂》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完成了線上線下“雙演”同步。劇場裏,生動感人的革命故事,虛實相生的舞美意境,青春激蕩的藝術品相,帶給觀眾絕佳的視聽體驗;屏幕前,鏡頭推拉搖移的精準敘事,搖臂旋轉俯仰的氣勢營造,偏向影視風格的拍攝呈現,讓網友在觀賞劇目本身的同時,感受影像戲劇的魅力。據了解,該劇目在線上直播總觀看量為854.51萬人次。

這樣的“雙演”合璧,是十三藝節的新常態。藝術節期間,線下活動嚴謹有序,線上展演、展覽豐富精彩,極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隔屏賞戲,讓觀眾看清了演員的粧容及細微的表情、動作,加上近景和全景的切換,有了比劇院現場觀劇更豐富的視角。直播間,網友們互動不停:對越劇《楓葉如花》,有網友評論:“百年越劇,正如二八少女,正值芳華。”有網友看完京劇《母親》後留言:“英雄的母親,養育出英雄的兒女。想念母親。”看過滬劇《敦煌女兒》,網友感嘆:“敦煌脈脈相傳,萬古長存。舞臺張弛有度,音樂抑揚頓挫,無不牽動著情緒與思緒。”不少網友被民族歌劇《紅船》感動,讚嘆偉大的中國共産黨“開天闢地,敢為人先”……

9月3日,改編自作家陳彥同名小説的話劇《主角》作為第十七屆文華獎參評劇目,在河北省衡水保利大劇院演出,人民網、河北新聞網等線上平臺同步演播,吸引了近500萬人次在線觀看。通過線上展演,在線觀眾近距離感受到了“臥魚、吹火、拿頂、踢腿、花槍、擺翎”等秦腔技藝。有觀眾認為:“演員們演得好,陜西話好玩,期待去劇場看現場版。”

錫劇《燭光在前》線上直播觀看量破千萬,讓該劇總導演童薇薇始料未及。“線上演播打破了空間的限制,觀眾以彈幕的形式暢談觀演感受,形成了濃郁的觀演氛圍。而眾多網友的點評也讓不了解錫劇或剛接觸戲曲的觀眾,更容易走近戲曲,這是線下演出所無法比擬的優勢。通過線上演播可以看出,戲曲其實並不缺觀眾,缺的是與之溝通的渠道。隨著時代的發展,如線上雲演播這樣的新興事物産生,‘雲端’就是很好的橋梁。未來,我們要善用雲演播這種便捷的觀演方式,打破戲曲與觀眾的隔膜。既保證劇院的藝術效果,同時兼顧線上演播需求。”童薇薇説。

“八步沙,八步沙邊上是我家。狂風卷得黃沙起,媽媽眼裏淚嘩嘩……”9月8日,話劇《八步沙》在甘肅蘭州音樂廳上演,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亮相十三藝節。全體演員以張弛有度的表演,生動詮釋了“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八步沙精神”。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文旅中國雲演播平臺等38家網絡平臺進行了現場直播,總觀看量達1289.62萬人次。

據介紹,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開展“線下演出+線上直播”,使演出院團有收入、演員業務水平不下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院團發展。“我們將積極借鑒外省區經驗,組織文藝院團創排和推出更多優秀劇目,提升優秀文藝作品的影響力,進一步加大線上演藝市場營銷和開拓力度。”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藝術處副處長張林濤對記者説。

8月30日,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以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為契機,組織兵團各直屬文化單位演職人員線上觀看第十七屆文華大獎參評劇目豫劇《解憂公主》。古風古韻的場景、優美的豫劇唱腔,深深吸引了線上觀眾。不少網友點讚、留言。本次線上演播,也創下兵團單場文藝節目在線觀演人數的新高。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動傳統文藝與網絡文藝創新性融合,促進優秀作品多渠道傳輸、多平臺展示、多終端推送,提升兵團形象關注度。

可見,線上演播的普及性之大、之廣,已讓看不見摸不著的“雲端”成為實實在在的“硬”平臺,並成為“藝術為民”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副研究員戴有山表示,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很多新技術、新媒體已經在文化藝術的很多場景得到充分運用。如在創作、現場演出等環節,可以運用技術逼真還原布景,讓表演與場景融合得更自然;在推廣營銷及售票方式上,為推廣宣傳搭建更多平臺和載體。更多院團、劇團的演職人員和宣傳人員熟練掌握新媒體傳播的技巧。藝術傳播在互聯網信息技術調整發展變化中,正在改變人們欣賞藝術的方式,同時也將會改變藝術的創作方式。文藝工作者要擁抱互聯網,借用新媒體來推動舞臺藝術的改變,為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而努力。“劇目的線上直播將厚重的專業內容進行了通俗化、趣味化、濃縮化和簡約化的傳播,符合年輕人的觀看習慣和傳播媒介,讓更多人擁抱文藝,讓高雅舞臺藝術走進百姓心中。”戴有山説。

觀眾通過畫屏觀看往屆中國藝術節的情況  中國美術館供圖

觀眾通過畫屏觀看往屆中國藝術節的情況  中國美術館供圖

“雲端”展覽  助力展覽研究、文獻保護

目前,在“雲端”看演出已經比較普遍,在“雲端”看展覽又是怎樣的體驗呢?

9月2日,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覽開幕式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展覽聚焦新時代主題性創作,精心遴選1000余件作品,特別是集中展出了由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實施的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黃河文化主題美術創作推出的優秀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篆刻、攝影等多個美術門類。

本次展覽創新採用“京津冀”三地聯動,通過BOE畫屏、智慧交互一體機等新型顯示技術,線上線下相結合,以“藝術+科技”的全新數字化展陳方式,給觀眾帶來一場全新的“數字雲展”。其中,BOE畫屏是國産品牌京東方藝雲推出的類紙護眼顯示終端與數字文化內容平臺,其搭載的多項核心顯示技術,依託H.629.1數字藝術顯示國際標準,可以逼真還原美術、書法篆刻和攝影作品,猶如紙質原作展出。此次展覽結合專業的數字多媒體技術、豐富的數字文化內容平臺,以數字化、交互化、模塊化的創新理念,高效、低碳、靈活的數字化展陳模式,打破物理空間的局限性,拓展藝術邊界,多地聯動,助力此次展覽數字化創新性呈現,推動文博機構數字化內容“活”化、“走出去”。

作為十三藝節主體活動之一,9月1日,“人民為中心 文藝攀高峰——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週年主題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是近年來對80年文藝成果的一次集中梳理和展示,匯集圖片、文獻和實物等千余件展品。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表示,展覽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尺幅作品,與展廳的空間相得益彰。這些作品生動地反映了藝術與生活的關係,是偉大時代的象徵和寫照。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員鄭艷告訴記者,目前,線上展廳正在設計、製作過程中,以保證展覽結束後,觀眾仍可通過線上展廳重溫80年中國文藝發展的歷程。

在實現藏品數字化之後,將展覽搬到“雲端”已成為一種新趨勢。對於美術館而言,展覽通常是一次性的活動,這就導致在研究展覽史時,只能以歷史文獻資料來擬想還原當時的展覽,難以完整觀摩和呈現展覽的現場與原貌。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在這一意義上,中國藝術節作為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將展覽搬至線上,是更加有利於展覽研究、文獻保護的一種數字化方式。“線上展覽形式既可以讓非展覽地的觀眾遠程跨空間觀看,也可以在現場展覽結束後進行跨時間回看。與展覽畫冊這種單一的展覽留存相比,線上展覽成為畫冊之外的標本,通過數字技術讓展覽文獻更具生動性、原始性、現場性。線上展覽採用360度全景觀看模式,是線下展廳展覽的實景實錄,並通過三維地圖與語音介紹等方式實現在線導覽,以積累展覽數據庫,突破時間、空間限制,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覽。”吳為山説。

話劇《八步沙》劇照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話劇《八步沙》劇照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雲上群星獎” 實現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

為做好第十九屆群星獎傳播推廣工作,展示新時代群眾文藝創作新成果,增強人民群眾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2022年7月,文化和旅遊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在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和公共服務司的指導下,依託國家公共文化雲,聯合相關地方雲和新媒體矩陣推出了“雲上群星獎”,推動群星獎線上線下融合開展。

“雲上群星獎”作為群星獎線上傳播主平臺,全面展示本屆群星獎優秀作品和歷屆群星獎精彩內容,重點推出本屆群星獎決賽階段活動網絡直播,提供演、宣、賞、評一體化線上服務,讓群眾通過手機“一站式”參與群星獎評獎全過程,有效吸引群眾參與線上互動。

“雲上群星獎”專題通過最新動態、重點推薦、雲展播、精彩節目、圖片直播、入圍作品、獲獎作品7個欄目,全方位展現群星獎各項內容。對群星獎賽事進行分階段呈現,在決賽前,集中推出各省份初選活動直播,提前發佈預熱177個決賽入圍作品,讓觀眾一睹為快。決賽期間,實時推出決賽直播,跟進最新進展。決賽結束後,持續推出頒獎晚會、惠民演出、優秀作品巡演等周邊活動,讓群星獎永不落幕。

從8月22日起,“雲上群星獎”對群星獎決賽等活動,開展分時段、多視窗、多地接力、全景式網絡直播,為觀眾帶來群星獎線上集中直播和多視角欣賞體驗。此外,首次推出“群星獎倒計時”“群星獎零距離”“圖片直播”,通過慢直播、主持人帶看、現場拍照記錄,帶領觀眾賞美景、看會場、走後臺,見證決賽籌備過程,感受參賽人員的激動心情,多角度、全方位體驗群星獎決賽盛況。

值得一提的是,“雲上群星獎”首次通過學習強國、央視頻、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矩陣進行多渠道宣推,通過直播、短視頻、圖文等手段,多角度宣傳展示群星獎決賽、優秀作品、幕後花絮、最新資訊等精彩內容,為群星獎持續造勢、提升熱度。

群眾可以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官網、APP、小程序,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利用手機、平板、PC,多渠道訪問“雲上群星獎”專題,便捷參與群星獎評獎全過程,掌握最新動態,觀看精彩參賽作品,即時互動反饋。

同時,“雲上群星獎”專題設置點讚、轉發、評論等群眾評價、反饋通道和互動環節,請群眾看、讓群眾評。在決賽現場,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為現場觀眾及參賽人員提供專業攝影服務,免費為群眾拍攝打卡、留念照片,並將照片上傳至“雲上群星獎”專題,供群眾下載、分享。

文化和旅遊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在全國開展“我與群星獎”原創短視頻、圖片徵集活動,還面向各級文化館(站)及社會各界徵集“主創説”“臺前幕後”“打卡群星獎”三類短視頻、圖片作品。徵集成果將在“雲上群星獎”專題和新媒體矩陣陸續推出。其中,“主創説”旨在從主創團隊的視角介紹作品內容、特色亮點、創作故事和創作感受;“臺前幕後”旨在記錄、講述各地參與群星獎的動人故事,展現文化工作者不為人知的工作與生活;“打卡群星獎”旨在從群眾視角記錄群星獎精彩瞬間、表達參與感受。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