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博博會”圓滿落幕 文博饕餮盛宴完美收官

來源:澎湃新聞 | 2022年09月05日 12:53
澎湃新聞 | 2022年09月05日 12:53
正在加載

645家參展單位,6萬平方米展覽面積,305場在線直播,1455次媒體報道,1億人次網絡點擊……萬眾矚目的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産品與技術博覽會”經歷了4天的精彩綻放後,于9月4日圓滿落幕。

由國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九屆“博博會”以“新時代的博物館:創新·發展·傳承”為主題,全景式地集中展現了四年來中國博物館建設、保護、研究、展示、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新面貌、新項目、新成就,以及博物館藏品保護、展示方面的新設計、新技術、新材料、新製作、新創造、新産品、新項目。在展覽面積、參展單位、參觀人數、配套活動場次、媒體報道次數、閱讀次數等方面均超越往屆,創出歷史新高。

展覽規模創新高 展示內容豐富多彩

本屆“博博會”展覽總面積6萬平方米,共有645家博物館及企業參展,其中博物館437家、企業208家,參展規模為歷屆“博博會”之最。眾多鄭州市民對此次展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博博會”在4天的展期內迎來了10萬餘人次的觀眾參觀,較之於第八屆“博博會”均有明顯增長,其中還有不少觀眾表示專程從外地趕來參觀。鋻於公眾參觀熱情高漲,主辦方緊急協商,將4日的閉館時間由原定的12時延長至17時,並增加預約名額以更好地滿足觀眾需求。

本屆“博博會”展覽設有“主題展示區”“博物館展區” “文博相關企業展區”“文博公益事業展區”四大展區。

2022年是中國博物館協會成立四十週年,“博博會”將“與文博事業同行——中國博物館協會四十年”主題展覽設置為主展區,可謂是恰逢其時,極具意義。展覽全面回顧了中國博協四十年發展道路,展現了站在四十週年繼往開來的歷史新起點上,中國博協擁抱博物館事業發展未來的新姿態。不僅如此,流線型的展線、循環播放的紀錄片、一本本出版物……展覽似是滾動的電影膠片向公眾訴説著四十年來全國文博人同心協契、中國博物館事業跨越式發展的故事。

“博物館展區”分為全國博物館綜合發展成果展示、河南省及鄭州市博物館事業展覽展示和非國有博物館展覽展示三大板塊。展區以博物館形象展示、博物館事業發展、博物館科技研發應用、博物館教育成果、博物館文創設計開發為主要展覽內容,突出博物館自身的文化教育功能作用及在社會文明發展中的推動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參展的博物館包含47家紅色、革命主題博物館和紀念館,較之往年,增加了2.4倍,紅色博物館展區成為熱門打卡地,吸引了不少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紅色文化”成為本屆“博博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一些革命烈士紀念館等展區也引得觀眾駐足參觀,在學習文博知識的同時,緬懷革命偉人和文化名人,讓“逛博博會”的意義更加豐富。

“文博相關企業展區”分為文博企業綜合展示和全國文保基地及文保裝備展覽展示兩大板塊,展示了208家參展企業的新技術、新産品、新成果,我國文博企業近年來取得的新發展在這裡得到充分展示。為凸顯博物館的公益屬性,本屆“博博會”設立了“文博公益事業展區”,博物館進校園示範項目和博物館志願服務專題展示區,集中展示了兩批博物館進校園示範項目成果,以及與中宣部志願服務促進中心聯合開展的“喜迎二十大強國復興有我——青少年中華文物我來講”博物館志願服務項目成果。

本屆“博博會”,是一屆富有科技感的“博博會”。各大展館充分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設備和高科技手段,全力打造沉浸式的觀看體驗,講述新時代背景下的數字發展進程,呈現出更多不一樣的精彩。智慧安防系統、環境監測系統、3D數據採集、多功能考古發掘集成平臺……展區內層出不窮的創新技術手段令觀眾大為讚嘆,虛擬主播、AI手語翻譯官等若干種虛擬數字人技術産品也為“博博會”增添另一抹亮色,通過面部實時動態捕捉等技術,達到人工無感介入,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貼近更真實的歷史。

活動策劃有新意 探尋博物館最前沿

“博博會”不僅是博物館及相關産品、技術的展示,還有豐富多彩的博物館專業論壇和研討會,積極回應博物館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第二屆國際博物館青年論壇”是本屆“博博會”的主論壇。本屆論壇在“當下博物館展覽策劃的挑戰與對策”主題下,遴選並邀請來自七個國家的十余位青年代表圍繞博物館展覽策劃的主題理念、展示傳播、觀眾互動等方面進行主題發言,在呈現出中國特色的同時,進一步開闊參與者的國際視野。

展會期間,由中宣部志願服務指導中心和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聯合舉辦的“喜迎二十大 強國復興有我——青少年中華文物我來講”博物館志願服務項目經驗交流會,為廣大志願者提供了觸摸歷史的窗口、施展才華的舞臺。

中國博物館協會與騰訊基金會聯合發起的“齊行共進:博物館紀念館文化傳播與可持續發展公益基金”(簡稱“騰博基金”)也在“博博會”主會場召開了發佈儀式,以期重點推進考古和歷史研究成果的轉化傳播、搭建博物館青年人才成長平臺、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騰博基金”的成立,既是中國博協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吸引社會力量支持博物館建設的重要實踐,也充分展現了騰訊公司積極投身公益事業、踐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擔當。

本屆“博博會”特邀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講述了《探源工程二十載,實證文明五千年》;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從國內外博物館起源發展的歷史和河南博物館的實踐出發,為大家講述《博物館的文化與傳播》;南京博物院理事會理事長、名譽院長龔良聚焦《博物館創新力與影響力》;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與大家分享了《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與保護多學科應用與展望》。小朋友們的“朋朋哥哥”以《這樣奇妙的博物館——從曹衝稱象的故事講起》與孩子們分享博物館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又該怎麼樣在博物館學習?這些精彩的講座面向公眾開放,讓大眾在參觀“博博會”展覽的同時分享專家學者的精彩講述。使廣大觀眾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發掘、博物館發展、博物館文化傳播等方面有更多的了解。

此外,中國博物館協會共有17個專業委員會于本屆“博博會”期間召開學術會議。來自各專業委員會成員、知名專家、學者應邀參會,與會嘉賓就我國博物館高質量發展進行研討,並針對當下我國博物館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貢獻了專業化的思考和解決方案。

別出心裁的文化創意是讓文物與博物館以鮮活的方式走進觀眾生活的重要渠道。在“博博會”展區還特別準備了能夠與觀眾産生親密互動的文創體驗項目以及皮影戲、快閃表演等文藝演出活動,令本屆“博博會”在開幕當天就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打卡,讓參與者更好地感受創意,增加體驗感。整個“博博會”展區現場兼具藝術性、觀賞性、學術性與互動性,觀眾在享受文博文創視覺盛宴的同時,可以體驗到更多博物館特色文化活動,一些如觀眾親手製作版畫、3D打印巧克力圖案、臨摹紋飾塗色、組裝日晷表、手作花簪、壓制皮革圖章等免費互動體驗項目同樣迎來了參與熱潮,展會現場熱鬧非凡、異彩紛呈。為提高公眾參與度,組委會特別設計了“博博會護照”向觀眾免費發放,各博物館展位提供蓋章服務,此活動一經推出就吸引大量觀眾競相參與,展位前刷館集章者絡繹不絕,“一天打卡600家博物館”成為了無數博物館愛好者的口號。

“博博會”期間,在鄭州博物館文翰街館還舉辦了重要主題活動“博物館之夜”。各地文博單位代表、國內各大博物館館長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在鄭州市博物館共賞文博盛宴,沉浸式共度“博物館奇妙夜”。

媒體傳播出新招 展會影響力再“破圈”

本屆“博博會”也得到了各大媒體平臺的高度關注。展會開幕的消息在當日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中國日報、中國新聞網、工人日報、中國文化報等中央級主流媒體平臺,河南省和鄭州市的地方媒體以及博物館行業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都在第一時間發佈來自“博博會”現場的消息,關注度遠遠超過往屆“博博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平臺連續推出兩期探館直播,新華社客戶端、河南日報頂端新聞均圍繞“博博會”開通了線上新聞專題。據不完全統計,“博博會”期間各大媒體累計刊發報道1455條,累計閱讀量突破7000萬次;其中僅微博平臺就設置了63個“博博會”相關話題,話題總閱讀量突破6000萬。

此外,本屆“博博會”創新性地開展了“豫”見新時代的博物館:創新、發展、傳承——全國主流媒體“100小時·直擊博博會”活動。與“博博會”主題一脈相承,主題以舉辦地所在省的簡稱“豫”為切入口,結合近年來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新趨勢、新熱點和展覽展示的新內容,直播報道大眾最關心的內容,用全新融媒傳播手段體現新時代博物館新的形象。同時,多家媒體也自發組織策劃以“雲探博博會”“探館”“博物館之夜”等為主題的現場直播活動,據統計,“博博會”期間共舉辦305場直播活動,觀看量達3460萬。

本屆“博博會”在傳播領域的創新突破,得益於中國的博物館人在新冠疫情的三年中克服困難,把握數字化時代重大機遇,部署館藏資源數字化、藏品管理信息化、陳列展覽網絡化,策劃推出雲展廳、雲課堂、雲直播、雲考古、雲培訓等一系列在線傳播活動的成果,也讓我們看到了博物館事業與時代發展共融共生,與數字經濟交織交匯,與美好生活相依相伴的無限可能。

泱泱中華大地集聚了燦爛的歷史文明與深邃的古老智慧,第九屆“博博會”是異彩紛呈的文化饕餮盛宴,是同力協契的文博工作者的精神彰顯,是推動中國博物館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譜寫出的濃墨重彩新篇章,相信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將乘著“博博會”之風迎來新的契機。

讓我們相約下一屆“博博會”,持續奮鬥,開創未來。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