鐫刻時代新風的工筆畫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2年08月29日 15:57
中國文化報 | 2022年08月29日 15:57
正在加載

過溪龍(國畫)  2018年  林凡

過溪龍(國畫)  2018年  林凡

中國繪畫中的“工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它結構工整嚴謹,造型精巧,設色清麗典雅,它用獨特的繪畫語言,不斷為人們帶來獨特的審美體驗,而時代的發展促使工筆畫不斷求新求變,為工筆畫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日前,江蘇省美術館推出“物之序:江蘇工筆畫六百年”為主題的展覽,展出明清至今近200件作品,讓觀眾直觀、系統地看到了從明代以來工筆畫的傳承演變和發展。而8月,由中國工筆畫學會主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系列論壇陸續推出4場論壇活動,則為集中關注了工筆畫的當代探索和最新發展。那麼當前,中國的工筆畫有著哪些新的特點,在創作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面對複雜的社會變革和時代發展,工筆畫又將如何與時俱進?

時代賦予工筆畫新特徵

“全國工筆畫作品展”由中國工筆畫學會發起,自1987年以來已經連續舉辦10屆。實際上,“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作為2020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已于2021年4月在中國美術館首展,並先後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上海中華藝術宮、江蘇省淮安市美術館巡迴展覽。該展覽展出的400多件作品展示出此前5年中國工筆畫發展的最新成果,因而備受關注。在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陳孟昕看來,這些作品代表著當代中國工筆畫的學術高度,並以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的審美意趣,在工筆畫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現代轉型的路徑上留下了探索和推進的軌跡。而“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系列論壇正是以此次展覽為基礎,就當下工筆畫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發展與呈現等展開的討論。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劉萬鳴表示,從以“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工筆畫作品展可以看出,當前工筆畫創作人才輩出,風格多樣,呈現出獨特的時代風格和個人風貌,這是時代的必然産物。“時代在發展,即便是同一物,古人看到的和今人看到的也會因不同的視角觀照而發生變化。觀物的不同影響到感物之情,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導致了畫物之別。新技法、新材料、新風格的形成成為必然。當代工筆畫創作繼承了傳統中優秀的內容,同時開拓了新的境界,前景可期。”劉萬鳴説。

近些年來,無論是工筆白描、工筆淡彩、工筆重彩,還是沒骨工筆,在形式語言的創新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現。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裔萼評價,這源於當代工筆畫家更為注重對工筆媒材的研究與探索,以及表現手法的跨界融合,大大拓展了工筆畫語言的藝術表現力,也使得主題性工筆畫的形式語言具有較強的現代感。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認為,當下工筆畫成為中國畫領域最具活力、最具藝術探索性的領地之一。與此同時,工筆畫創作面貌也發生著巨大改觀。“從再現現實到現代形式構成,再到象徵和觀念藝術幾乎囊括了人類藝術從古典形態到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所有的創作方法與表現方式。工筆畫發展改變了人們對中國畫的認知,發掘了中國畫前所未有的巨大潛力。其鮮明的時代特徵最強烈地表現在對新時代人民形象的塑造,對普通民眾生活的關切、對新興都市生活的描寫、對後現代社會人們精神維度的捕捉等,而其表現方式的多樣,都深刻地鐫刻了新時代的人文風貌。”尚輝説。

天津美術學院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賈廣健則用“以極似之形寫極似之意”來表述中國工筆畫的藝術特徵。他強調,對於傳統工筆畫語言傳統範式與內在精神的把握,需要從實踐與理論兩方面進行深入探討。“語言形式的豐富性必須要有內在精神的支撐,這樣才不至於使當代工筆畫語言探索流於表面的花樣翻新。”賈廣健説。

新學期(國畫) 160×180厘米  2011年  孫震生

新學期(國畫) 160×180厘米  2011年  孫震生

工筆畫發展難題凸顯

就藝術語言探索而言,當代工筆畫通過繼承、演變、創新,從圖式的構成、色彩的運用、造型的精準、材料的多樣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實現了空前的發展。但當代工筆畫也存在著發展中的問題。在中國畫學會創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高雲直言:“按藝術精品的要求,藝術作品須具備‘三精’: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我們在‘製作精良’上的發展是空前的,但是在作品的內涵、品格、意蘊上,在精神層面和深刻性上,我們還存在著努力的空間。所以,畫家要努力為作品注入靈魂,追求打動人心的東西。畢竟任何藝術語言探索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表達。”高雲説。

中國美協副主席周京新也直言,當代工筆畫尚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而這些問題也是當代中國繪畫共同需要面對的。“比如,對中國傳統繪畫經典價值觀與經典技術標準的認識不斷泛化;一些畫家一味追求熱門流行樣式、熱衷於模倣,造成作品面貌趨同化的同時,致使自主創造力不斷缺失;過於注重材料製作,往往忽略了情感的表達和藝術的表現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反省,積極行動起來,切實改進,共同促進中國當代繪畫藝術高質量多元發展。”周京新説。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筆畫的內涵和外延也有了很大的拓展,甚至也出現了跨界融合的趨勢,如工筆畫與水墨的融合,工筆畫與新媒體的融合等,但是這種創新發展也會帶來一些隱憂。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張見認為,要警惕這種拓展與融合。“一些所謂跨界融合,有一部分是基於工筆畫語言本體植入了新的藝術觀念,另一部分則已經與工筆畫沒有了必然關係。這些作品進入了更為寬闊的綜合材料、多媒體等領域,這不僅是視覺審美的變革,還是思想上的革新,是完全無法用原有的工筆畫藝術標準去衡量的,需要建立新的價值標準。”張見説,“客觀地看,意外的驚喜並不能代替工筆畫家堅持工筆畫語言本體的努力。當代工筆畫邊界的拓展,是要在堅持工筆畫核心要義的基礎上的拓展,要將‘偽工筆’、炫技等排除出去,以‘盡精微、致廣大’的標準,創造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現代工筆畫。”

而工筆畫是否要“寫實”的問題,也是困擾藝術家的難題。關山月美術館館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陳湘波認為,現實題材工筆畫應該最真實地反映出當代生活的現實,但真實不等於寫實。現實題材工筆畫一方面以“應物象形”為手段,有寫實的要求,另一方面其形式因素又決定它不可能完全寫實。因此,工筆畫實際上就具有寫實與非寫實的矛盾雙重性。在他看來,工筆畫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逼肖對象。傳統工筆畫的所謂寫實,只是相對於水墨文人畫而言的寫實。“我們應該看到,工筆畫藝術語言的這種虛擬性所日益顯示出來的兼容性和可塑性,為對本土民間藝術、宗教藝術、傳統繪畫藝術等其他藝術門類的豐厚積累的吸收,以及工筆畫向現代形式衍變提供了廣闊空間。”陳湘波説。

怒族鮮花節·生活如歌(國畫) 2020年 陳孟昕

怒族鮮花節·生活如歌(國畫) 2020年 陳孟昕

關切生活 凸顯主題性創作優勢

從近年來的工筆畫作品中可以看出,關注時代,展現生活,成為當前中國工筆畫的一大特徵。而21世紀初,國家實施的兩大美術創作工程:“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和“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不僅開啟了全國主題性美術創作的高潮,也促進了當代工筆畫主題性創作的繁榮。值得關注的是,這兩大工程的中國畫絕大多數作品都是工筆人物畫,可見工筆畫在當代主題性創作中的巨大潛力。

那麼,為何工筆畫更夠更好地表現重大題材?在中國工筆畫學會藝術顧問兼會務委員會名譽主任蕭玉田看來,工筆畫是在儒道互補的文化環境中演進成熟的,一直承載著“表意”和“敘事”的雙重功能。“寄情”“表意”的感性表達和“勉志”“養德”的教化敘事並行不悖,推動著繪畫題材領域的拓展和價值功能的開發,不斷推出主題鮮明的經典作品。

不僅如此,工筆畫在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中有明顯的優勢。“其精工、精湛的語言方式和傾向寫實的藝術風格,形成了與盛世氣象高度契合的富麗、恢弘的廟堂之氣,特別是在‘致廣大’和‘盡精微’雙向維度上達到的高度,使工筆畫在博大與精深兩個美學範疇的對接中彰顯了中國文化特質。”蕭玉田説。

在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顧問、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王志純看來,在當代中國畫的主題性創作中,工筆畫是主力軍,無論作者陣容還是作品數量都佔據相當的優勢,在當代中國畫的主題性創作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主題性創作,總體上應該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做到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對於工筆畫而言,還應該做到情感深厚、語言精緻。不僅應該對所表現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更應該充滿深情,才能創作出優秀的工筆畫作品。”

而工筆畫對於現實生活的關注不斷加強,以及在主題性繪畫作品中的凸顯也表明當代工筆畫家對現實的關切,展現出畫家在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共情方面的努力。他們在深入生活、深入群眾中拓寬認知領域和情感世界,生動地描繪時代風貌,準確客觀地反映人民大眾的心聲的題材,創作出一大批弘揚主旋律的作品。

深入生活的深度決定藝術表現的力度,工筆畫家也不例外。如何深入生活?如何創作出真正打動人心的精品力作?裔萼直言,深入生活需用心。“如果把情感比喻為磁力棒的話,那麼,帶著情感這根磁力棒去采風,一切有意味的東西就被吸引過來,成為有效的創作素材。深入生活的深度,某種意義上就是情感投注的濃度,也就是磁力棒磁力的強度。情感投注得越濃,對現實的關切越真,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就越強。現實題材工筆畫中的情感濃度,決定了對現實關切的強度,最終決定著藝術作品的高度。”裔萼説。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