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現當代藝術中流變的哲思 ——“珠穆朗瑪的迴響”展亮相長三角

來源:中國日報網 | 2022年08月15日 16:43
中國日報網 | 2022年08月15日 16:43
正在加載

8月6日,由蘇州寒山美術館、西藏地球第三極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辦,日目計劃出品的“珠穆朗瑪的迴響——西藏現當代藝術中流變的哲思”在蘇州寒山美術館正式開幕。

一直以來,“珠穆朗瑪”在藏文語境中含有“大地之母”的寓意,它載著西藏本土的靈性關懷與哲思模式,有如一座世界之巔的信號塔,一遍遍向外發出、迴響著西藏文化流轉的思想。本次展覽旨在立體呈現西藏現當代藝術的發展進程和藝術作品,使觀眾穿過西藏現當代藝術,一窺西藏本土文化哲思的流變。

本次展覽分為「地方」「敘述」「交縱」「等身」「勢能」五個單元,集中展示了生活在西藏地區的32位漢藏藝術名家的53件作品,涵蓋了老、中、青三代群體,作品類型包括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藝術創作形式,是西藏現當代藝術首次如此大規模在內地地區的集體亮相。通過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再次祛除常規視角下“被標簽化”的觀看內容。展覽不僅較為系統地整理了西藏現當代藝術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的發展和演變,也從學術的視角,回望了西藏藝術從傳統到當代的歷時演變,折射出藝術家們在文化流變中的深省、感知與突破,並將展覽勾勒出獨屬於西藏的藝術張力。

這些藝術家對自身的探索與思考使藝術創作能夠與他們的生活相關聯,不斷地貼近真實,貼近現實,借助作品引發大眾的共鳴與反思。引用日目主理人和展覽總策劃嘎德的話説,“一個具備在地性與現在進行時態下的西藏藝術”使當代藝術成為了一種表達方式和途徑,其中對當下西藏文化的構建也通過不同作品的語境表述出來。

同多數的當代藝術家一樣,西藏地區的藝術家們同樣經歷過從傳統到當代的過渡。他們不斷嘗試著借用當代藝術再次使人們的目光回歸到“西藏”本身。西藏藝術的文化傳統有著其原本自在的獨特、包容與開放,與內地的現當代藝術發展相輔相成,在藝術文化的交融之中,促進了漢藏兩族人民的交流、交往,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而更加多樣的內容解讀,還有待觀眾們走進展廳,去理解西藏社會的豐富性,了解西藏的當代藝術和西藏的藝術家們的“所做為何”。

當明確的歷史梳理作為一種重現與起始,展覽“珠穆朗瑪的迴響”在展示每一件作品背後的精神力的同時,藝術家們相抱著,在時代河渠中翻滾向前。他們或潛入儀式的底層以尋找萬物相連的方法;或基於再超越傳統,創造適應當下的信仰表現;或與自然場域互換氣息,以將出世的哲學思考與入世的社會文化脫離物相而言語。正如“大地之母”充滿時間性與空間性的包容。西藏藝術的表現形式在去自我中心化的實踐中,升起一片真誠的雪山,它永恒、堅硬,在雪線之上為漢藏人民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給養與文化靈感,並依靠對世界的祈願而持續向上,永恒地生長。

《為人民服務》,嘎德,綜合材料,160cm ×500cm,2017

《為人民服務》,嘎德,綜合材料,160cm ×500cm,2017

西藏文化流動的規律中充滿了適應性,這一適應性意味著“大地之母”般,充滿時間性與空間性的包容。從中延展而出的西藏藝術的表現形式在去自我中心化的實踐中,升起一片真誠的雪山,它永恒、堅硬,在雪線之上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給養與文化靈感,並依靠對世界的祈願而持續向上,永恒地生長。

《大雁來了》, 韓書力,布面重彩,86cm × 75cm, 2021

《大雁來了》, 韓書力,布面重彩,86cm × 75cm, 2021

據悉,寒山美術館是政府出資、社會化經營的新型當代美術館,致力於以藝術的經驗為大眾帶來人文關照、美學感知,以及看待世界的新方式。地球第三極品牌是西藏首次在自治區層面提出打造的區域公共品牌,背書區內優勢特色産業,致力於呈現出一個豐富、立體、多元的新西藏形象。日目計劃旨在促進藏區與內地,與世界之間更多具有獨特視角、深刻思考的藝術交流。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8日,得到了江蘇援藏前方指揮部的大力支持。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