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時代印記——記第七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

來源:中國藝術報 | 2022年08月05日 15:50
中國藝術報 | 2022年08月05日 15:50
正在加載

圖像志——我的大學(油畫) 鄔大勇

圖像志——我的大學(油畫) 鄔大勇

“我深刻地記得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的情形,那一屆産生了兩件一等獎——羅中立的《父親》和王公懿的《秋瑾》。父親代表著大地和滄桑;秋瑾,那是母親,代表著犧牲、剛毅、博大。每一屆青年美展都會涌現出藝術英才和優秀作品,這屆也是如此。”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許江感慨。當時的他還是浙江美院的一名學生,這兩件對他觸動極大的作品至今都印在他的腦海裏,永難忘卻。一直以來,全國青年美展都是作為一個時期藝術創作的風向標,檢驗著美術界的青春力量。正如7月25日至8月4日,由中國文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國美協共同主辦,浙江省文聯承辦,在浙江展覽館舉辦的第七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同樣體現出當代青年藝術家對時代的感悟、對社會新氣象的捕捉、對藝術發展的思考與探索。

豐收(中國畫) 楊星空

豐收(中國畫) 楊星空

“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青年美術家遵循著這一樸素的道理,將創作的目光投入人民群眾中,以作品反映生活。在一幅名為《豐收》的中國畫中,作者楊星空畫下了一望無際的棉花田,這是她跟隨浙江省文聯的創作采風團赴新疆采風時創作的。“當時剛好是棉花成熟的季節,我發現新疆有大片的棉花,非常震撼,於是就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在中國畫中,棉花不像牡丹、梅花屬於喜聞樂見的題材,因此我想深入去描繪棉花的表達方式——棉花有大量纖維的聯結,我想借質樸的棉花來表達團結的力量。”楊星空説。另一幅中國畫《七月驕陽》描繪了一群城市建設者勞動之餘坐在沙土堆邊吃西瓜的場景。“在驕陽下很辛苦,但是他們吃著西瓜既很專注,也很放鬆。一塊冰西瓜,或許就是工人們對生活質樸的期待。他們吃西瓜時的真摯微笑十分動人。”作者沈曉明説。為了創作這幅畫,沈曉明買過15次西瓜,和工地上的工人們一塊兒吃,一塊兒聊,給他們畫速寫。“儘管城市建設者這個群體相對而言沒有那麼受關注,但是我們的城市要運行,就必須依靠他們的辛勤勞動,所以我想到要書寫並記錄這個群體的生活。”張玉惠的漆畫《邊界》,其主題同樣來源於對城市建設的所見所思。畫面下方透過欄網依稀可見熱鬧嘈雜的城建工程,斑斕淩亂的場景與上方象徵自然的背景形成強烈對比,作者所表達的不僅是對現實空間地域邊界改造的思考,更是對人和自然邊界和諧共生的期望。

邊界(漆畫) 張玉惠

邊界(漆畫) 張玉惠

從自身出發,再與外界産生鏈結,也是青年人觀照世界的方式。尹驊以《惑》描繪了自己在畫室工作的自畫像,他説:“創作這幅畫時我剛好40歲,都説‘四十不惑’,但學習藝術的過程會不斷有新的問題困擾,促使我不斷進行思考和實踐。自畫像在美術史上是一個永恒的經典題材,我以這種傳統的方式創作,在構圖和色彩方面都帶有向經典致敬的意思,以此表達我對架上傳統繪畫堅定的信念。”鄔大勇用老舍、傅雷、肖霍洛夫、塞尚、魯迅等不同時空中的歷史人物串聯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他用超現實感的畫面,創作了油畫《圖像志——我的大學》。“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國家歷史畫創作之後,我就想畫一張跟自己的歷史有關係的作品。但個人歷史很平凡,我就把自己學生時代的青春偶像並置在畫面中,構成‘我的歷史’。”鄔大勇説。

有的作品展示出初心與使命。賈茹在《夢開始的地方》裏描繪了上海的夜色,前景是中共一大會址,中景是上海的老屋建築,遠景是浦江兩岸風光,來表現上海這座城市從歷史到現在的交相輝映。“這幅畫是我在建黨百年時創作的,我作為一名黨員,以此來表達自己不忘初心的感情。”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馬鋒輝表示:“從第七屆全國青年美展中可以看到,廣大青年美術家感受時代變遷、立足中國大地、深入現實生活,緊緊把握藝術創作的時代特徵,作品多角度地體現著青年美術家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和在藝術上的語言探索。因此展覽所呈現出的文化氣象、學術氣息無不洋溢著青春的活力,使我們能夠從青年美術作品豐富、多樣、活躍的創作思維和創造精神中感受到中國美術的藝術活力。”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