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首屆蒲劇藝術周在蒲劇源頭山西運城開幕

來源:新華網 | 2022年07月08日 14:48
新華網 | 2022年07月08日 14:48
正在加載

開幕式活動現場照片

開幕式活動現場照片

  7月6日,2022首屆蒲劇藝術周在蒲劇之源山西省運城市開幕。本次藝術周由中國戲曲學會、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山西省戲劇家協會、中共運城市委、運城市人民政府、中共臨汾市委、臨汾市人民政府主辦,運城市委宣傳部、臨汾市委宣傳部、運城市文化和旅遊局、臨汾市文化和旅遊局、山西省蒲劇院、臨汾蒲劇院承辦。

  運城市委書記丁小強致辭表示:舉辦蒲劇藝術周,是運城市弘揚河東文化、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的重要載體,是打造文化高地、助力文化強省建設的生動實踐,必將為蒲劇藝術再起航、再出發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全市要以本次活動舉辦為新的起點,以戲為媒、以文化城,積極推進蒲劇藝術大繁榮大發展,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出運城應有貢獻。蒲劇藝術界十位藝術家獲頒“終身成就獎”或“功勳人物獎”。

戲曲聯唱《蒲鄉新韻》片段

戲曲聯唱《蒲鄉新韻》片段

  主題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蒲劇繁榮發展”的首屆蒲劇藝術周將持續至7月12日。包含開幕式在內,藝術周系列活動分蒲劇藝術電視專題展播,蒲劇發展史展覽,蒲劇傳承發展研討會,王藝華、景雪變從藝50年藝術傳承專場演出,蒲劇新人專場演出,蒲劇新人頒獎暨“蒲苑芬芳”五場展演等七大活動。除此之外,《蒲劇經典劇目選編》首髮式、運城市轄13個縣(市、區)演出團在各自區域內共計95場演出,以及蒲劇票友在中心城區4個群眾性舞臺自發推出“地攤戲”等多項聯動性活動也將分別舉行,藝術週期間,運城全域內共計有100余場演出,演齣劇目80余個,參與專業或業餘團隊近20個。臨汾市蒲劇藝術研究中心、小梅花藝術培訓中心也將攜精品劇目共襄藝術周盛事。

  蒲劇因元末明初誕生於運城古蒲州地區而得名,又名蒲州梆子、亂彈等,主要流行于晉、陜、豫、甘、寧及內蒙古等地區,唱腔慷慨激越、粗獷豪放,又不失委婉纏綿、優美抒情韻致,對多種戲曲的形成、發展與成熟都産生過重大而積極的影響,被譽為梆子戲的鼻祖。作為藝術周重頭活動的蒲劇發展史展覽即以“輝煌歷程”“歷代名家”“特色絕活”“蒲劇文物”“伴奏樂器”等十大部分,集中展現了蒲劇這一古老劇種的傳承發展和藝術成就。所展出的620多張圖片,不僅是蒲劇人共同的記憶和財富,更成為肩負使命的接力者繼往開來、砥礪前行的動力和源泉。

  在蒲劇發展史上,幾代蒲劇藝術工作者鍥而不捨、執著追求,開創了蒲劇的黃金髮展期,使之以卓爾不凡的氣勢和強大的生命力,成為廣大蒲劇受眾共同的文化基因和鄉愁底色。開幕式獲頒蒲劇藝術傳承終身成就獎的著名蒲劇表演藝術家王秀蘭,獲頒蒲劇藝術傳承功勳獎的任跟心、郭澤民、武俊英、王藝華、景雪變、崔彩彩、吉有芳、孔向東、賈菊蘭便是他們中間的傑出代表。

戲曲特技《百花爭艷映河東》片段

戲曲特技《百花爭艷映河東》片段

  作為蒲州梆子的源頭和基本流行區之一,河東大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肥沃的藝術土壤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進入新時代,蒲劇藝術既面臨著機遇,又遭遇到挑戰。運城市委、市政府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以前瞻性、戰略性、務實性工作作風,將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運城市蒲劇藝術研究所、運城市蒲劇教育培訓研究所、運城市蒲劇音樂舞蹈研究所及3所市屬藝術院團合而為一,組建了山西省蒲劇藝術院,其“以校育團”的模式,集“教學、研究、創作、演出、管理”于一體的職責定位,為蒲劇事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這一成功的改革,成為傳統劇種蒲劇在新時代、新階段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轉折和標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全院在歷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中,共摘取52朵小梅花,獲集體獎3個(業餘組1個);戲曲教學挺進全國第一方陣,2021年招生人數在原有基礎上翻番,實現了新突破;“戲曲進校園”活動開展兩年多來演出43場,在19所中小學建立了教學實訓基地;打造了《中條山上黨旗紅》《忠義韆鞦》《更上一層樓》等經典劇目,推出了“蒲景苑”週末百姓劇場,復排了提升版的經典劇目《西廂記》助力運城旅遊發展。精品劇目《永樂宮紀事》目前已與北京保利劇院簽訂合作協議即將作全國巡演。僅去年以來,院屬各演出團體組織“空中蒲苑”“蒲劇之光”等網絡欄目,在線觀看累積超過200萬人次。開展“戲曲文化惠民”演出300余場,觀眾達50余萬人次。

  運城市地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中心地帶,承東啟西、貫通南北、輻射中原,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大戲曾在這裡上演,更留下難以計數的珍貴遺跡、精美文物等文化瑰寶。全市現有國保單位102處,位居全國地級市之首,和戲曲有關聯的就有19處之多。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