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未來》——雷米·艾融、邢俊勤、胡昌煢三人聯展舉辦

來源:中國網 | 2022年06月15日 17:26
中國網 | 2022年06月15日 17:26
正在加載

在這個藝術生態不那麼熱烈的夏日,ICI LABAS藝棧畫廊通過努力呈現了三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成長經歷的藝術家作品聯展《現在·未來》,面對時局,喚醒當下,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翹首未來。他們分別是法國美協前主席雷米·艾融(Remy ARON)、軍旅藝術家邢俊勤和中國藝術研究院青年藝術家胡昌煢。

雷米·艾融作品

雷米·艾融作品

法國美協前主席雷米·艾融的用色與語言的高雅頗具文人氣——儒雅而不張揚。雖然畫面有著很強的張力和視覺效果,但卻散發出包容、內斂的氣息,優雅而高級。在長達半個世紀的藝術創作中,普桑和洛林、莫奈和塞尚、畢加索和巴爾蒂斯,甚至是馬列維奇都對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對畫幅範圍的意識、光的抽象搭配産生的愉悅和對空間及空間在造型深度中的疊加感成為支撐雷米繪畫創作活動的三大要素。

雷米·艾融作品《靜物》

雷米·艾融作品《靜物》

雷米·艾融作品《風景》

雷米·艾融作品《風景》

在作品《靜物》中,他只使用了非常有限的色調,通過盡可能減少顏色的影響來尋找光線——在黑暗到明亮之間尋求多維表達。《風景》表現的是一棵開滿春花的樹,“我試著通過畫布表面的光循環來呼吸,並捕捉到那個喚起且觸動我的空間。即使是極簡的組合構圖,人們在樹的召喚下亦可感受更多的想象可能。”正如本次展覽策展人邢俊勤所言:“他將空間結構和色彩節奏把握得兼具視覺張力和內斂含蓄的雙重氣質,優雅而高級的灰色調更是顯現出形而上的超現實之境。”

雷米·艾融作品

雷米·艾融作品

細細的筆觸堆積成畫面的平衡,看似淩亂的幾何形體將畫面分割成不同維度,隨著微妙的色調和光線將人們引入他那“光影建築”的迷宮之中,這正是雷米追尋的“藝術的詩意”。他始終尋求在有限的空間內建立一種內在聯絡,無論是形而上的探索,還是立體主義、至上主義或東方元素的融入,以及結構主義和空間的把握,雷米·艾融都能遊刃有餘的穿梭于平面和立體、抽象和具象之間,將古典與現代同自然與光影完美結合。

邢俊勤作品

邢俊勤作品

知名軍旅藝術家邢俊勤將迷彩這一特定符號轉化為其長期探索的藝術語言,他的“迷彩”藝術符號承載的是廣博的人文情懷和平等的學術歷史觀,因此倍受國際關注。“迷彩”的屬性在他的作品中發生了溫情的質變,它的形式意味與符號價值轉變成一種質感豐富而色彩絢爛的雙關語。梳妝檯總讓人聯想到溫馨和美好,而當其被迷彩所覆蓋時,卻憑添了一絲錯愕的緊張感。當觀眾坐于鏡前,眼前分別寫著“現在”與“未來”的字樣,這不僅是一種時空的維度,也更像是藝術家拋出的一道選擇題:現在和未來,是選擇充滿戰爭意味的迷彩,還是和美生活中的梳妝檯?

邢俊勤《旋梯》80X80cm 迷彩布丙烯

邢俊勤《旋梯》80X80cm 迷彩布丙烯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同時,“覆蓋”的概念亦始終是邢俊勤創作中的一條主線。“我曾在偽裝部隊教過迷彩課,雖然人們普遍將迷彩視為一種軍事符號,但它和藝術其實並不遙遠——能將武器、人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迷彩,本身也具備著迷幻多彩的藝術特色。所以我利用其特質開始嘗試用迷彩覆蓋一切:場景、道具、人物、城市、風景......在這一過程中,把戰爭的恐怖和藝術的溫情用迷彩鏈結在一起,試圖形成一種人文情懷的覆蓋。”藝術家邢俊勤在採訪中表示。

邢俊勤《風景中的槍》25X120cm 迷彩布丙烯

邢俊勤《風景中的槍》25X120cm 迷彩布丙烯

邢俊勤《風景中的槍》25X120cm 迷彩布丙烯

邢俊勤《風景中的槍》25X120cm 迷彩布丙烯

《風景中的槍》和《槍中的風景》像極了一組互文作品,同時又似乎挪用了印章中“陰刻”和“陽刻”的概念。二者同用迷彩布代替亞麻布做底,前者用丙烯涂繪出畫面中的風景,而未著色的迷彩部分以槍支的造型顯露,成為了“風景中的槍”;後者則將迷彩布打底,用丙烯繪製出一把槍的輪廓並在裏面填滿風景,突顯出“槍中的風景”。視覺上的正負形引發人們深入思考:是槍中有風景,還是風景中有槍?“槍可以打江山,也可以保江山,這是我對戰爭和人文主義的辯證思考,是相互辯證的一種衍生。”邢俊勤説:“我相信面對拋出的問題,觀眾一定會做出選擇。兩幅畫中溫情的風景無疑會喚醒人們對和平主義的嚮往,所以這組作品的主題無疑是立足反戰的。”

邢俊勤作品

邢俊勤作品

的確,無論是武器和美景,或是城市與迷彩,它們都在畫中構成一種迷幻和現實世界的虛實交錯,在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間相互成就,互為剪影,彼此覆蓋。正如解放軍出版社副總編許向群所言:“邢俊勤把迷彩圖案作為文化資源和視覺符號放回到藝術生態中,將題材的決定性因素放回到普通的日常景觀,是實現生命質樸關懷的一次成功嘗試。” 

胡昌煢《下滑的棚戶屋》木板 礦物質色粉坦培拉 30×42cm

胡昌煢《下滑的棚戶屋》木板 礦物質色粉坦培拉 30×42cm

胡昌煢《槐樹的春芽》木板 礦物質色粉坦培拉 30×42cm

胡昌煢《槐樹的春芽》木板 礦物質色粉坦培拉 30×42cm

胡昌煢在本次展覽中呈現兩個系列的風景作品,一組是窗外的風景,另一組是在自然中的風景。雖然都是風景題材,卻因繪畫場域的不同而給人帶來差異化的觀感:前者是身處樓宇之中凝視城市的風景,而後者則是置身自然當中冥想的風景。“小時候我們看周圍,樹木比樓房要高,有那種我們常説的‘人在自然中’的感受,其實是人的生活有一個在自然中的位置。但隨著時代發展,現在的樓宇早已高於樹木,這種比例的變化也影響了到人對於自身位置感的確認,穿梭在城市的居住樓群和現代建築綜合體當中,那種過去對自然的歸屬感也就模糊了很多,讓渡給了對城市的歸屬。”藝術家胡昌煢説到。因此,在這一系列作品中,窗外的風景更多成為駐足當代都市生活的象徵,並以此回應古人開門見山時心靈歸屬自然的內心況味。

胡昌煢《時光》木板裱布 礦物質色粉坦培拉 116×200cm

胡昌煢《時光》木板裱布 礦物質色粉坦培拉 116×200cm

就像藝術家所言,置身自然不是為了畫美景,而是為了調整人生在世的位置感;不是為了脫離,而是希望平衡現代社會對人以及人的生活的過度塑造。因此,胡昌煢走訪一些藏區,甘南迭部的扎尕那、泥巴村等,去重新體味那種被自然籠罩、沒有過多人為塑造,可以依託于土地的感覺。與此前胡昌煢創作的作品不同,藝術家不再局限于對特殊景觀的寄寓,弱化了個人情緒在有限空間裏執著于生死命題時的彳亍徘徊,而將身心釋放到廣袤無垠的自然當中——對每一個生命體來講,自然都有著治愈與啟示的可能性。在它的包融下,褪去意識的硬殼和被規範塑造的角色,身心疲憊鬱結隨之開闊,得以休養。

胡昌煢《一瞬而過的》木板油畫 42×60cm

胡昌煢《一瞬而過的》木板油畫 42×60cm

“當你面對自己的時候,生命的意願在看著你。”對生命和藝術的思考始終貫穿于胡昌煢的生活和創作中。“繪畫到底是一種表達,還是一種願望,亦或是祝福?當置身自然之中時,好像不再那麼需要直接而簡單的情緒傾泄了。傷痛是一個過去的疤,執著於此時你總想給它摳掉或者為了創作促使它再度顯露,但置身自然中則是另一種心境,你可以切身體會在時間中的位置,以及重新眺望遠方的能力,那是對更廣闊未來的盼望。過往已如幻影,對苦難的體驗,讓生命在時間和空間的繼續發生時多了些許淡然。因此將這部分作品在疫情期間拿出來展覽,也是我希望對它們能夠舒解人心的一種盼望。”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作品《時光》還是《一瞬而過的》,胡昌煢描繪的自然都離不開“時間”的概念,這和他始終關注的“生命意願”議題有著深刻關聯。他將不同時間下現實風景的光影變化收錄眼底,並進行再創作。雲影對大地的重構、早晚水氣在光線中的微妙呈現、光進入眼睛那一剎那的藍......藝術家將有限的身心置於流淌的時光當中,關照內心裏歷史與現實幻影的顯現與消退,自然的生命力得以重新進入個體的內心、生發並且凝聚,為生命的持續展開補充能量。因此,無論是通過寫生還是回到工作室裏的再創作,是在自然中還是面對窗外,藝術家始終在探討如何度過那段屬於每個人的當下的時間,當個人的生命事件在有限的空間中發生,如何擺放它在更廣闊時空中的位置,進而獲得內在的平衡感,是胡昌煢這次展出的風景作品留給觀眾的遐想。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現在,未來——在這個時代和時間的切合點,在疫情與戰爭並存的語境下,三位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在同一空間內呈現一場對話中西的和鳴。他們在致敬經典中捍衛人文精神,在對迷彩的轉譯中提出發人深省的設問,在回歸自然中探尋生命的語義。

據悉,“現在·未來”展覽已于6月8日恢復向公眾開放,並將展出至7月3日。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