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愛的心靈奇旅——淺談兒童繪本創作中的文化傳承

來源:光明日報 | 2022年05月30日 17:25
光明日報 | 2022年05月30日 17:25
正在加載

北京·中軸線上的城市 于大武/圖文

北京·中軸線上的城市 于大武/圖文

“繪本像是一串珍珠項鏈,圖畫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細線,細線沒有珍珠不能美麗,項鏈沒有細線也不存在。”知名繪本畫家芭芭拉·庫尼的這段描述十分生動形象地闡明了繪本中圖畫與文字的緊密聯絡。

繪本,特指以繪畫藝術為主,運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敘述故事的書籍。它不僅是“畫出來的書”,也是文學與藝術相互融合的載體。繪本創作可承載中國畫、水彩畫、鋼筆畫、鉛筆畫等多個門類的繪畫形式,且帶有畫家鮮明的個性風格,因而呈現出多樣的面貌,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兒童繪本作為繪本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面對的特定讀者群體,需要創作者站在兒童的視角,構建符合兒童心理特徵、審美喜好與成長需求的故事,讓孩子們在閱讀中獲得德育、智育、美育的多重收穫。這極大考驗著創作者的藝術創造力與故事創編能力。

對於中國兒童繪本畫家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如何在兒童繪本創作中運用中國符號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聲音,讓孩子們浸潤其中,健康成長,是當下兒童繪本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在近年來國內涌現出的許多優秀兒童繪本作品中,我們能夠欣喜地看到藝術家們為此所作出的努力與探索。

貓先生和小小人 王宇葳/圖文

貓先生和小小人 王宇葳/圖文

培養“愛人”的精神品格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愛之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對孩子們來説,尊重生命,學會同情、愛護和幫助他人,是人生路上的重要一課。兒童繪本作為“啟蒙老師”,其責任就是要以美的方式上好這一課,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愛的種子。

試看繪本《貓先生和小小人》,作品中流淌著滿滿的童真和對仁愛品格的詮釋。故事將人與貓的角色進行互換,通過貓的視角讓孩子體會人生中的陪伴與離別。這種溫暖與苦澀相互交織的複雜情感,通過繪本畫家王宇葳筆下的畫面和文字直抵人心。作者將“貓先生”和“小小人”設計為胖嘟嘟的可愛形象,以吸引小朋友的閱讀興趣。精心編織的奇幻故事隱喻現實生活中人與動物的關係:每一個來到我們生命裏的小動物都是我們人生中值得珍惜的夥伴,善待它們就是尊重我們的每一段旅程。

春神跳舞的森林 張又然/圖 嚴淑女/文

春神跳舞的森林 張又然/圖 嚴淑女/文

以角色互換和擬人手法製造情感共鳴,是兒童繪本創作中常見的敘事模式。無論是人物間的互換,還是人與自然的互動,小讀者在換位思考中體會他人的感受,了解生命的可貴,同時學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的情緒,仁愛之心也在此刻生根發芽。

同樣是詮釋“仁愛”的主題,繪本《春神跳舞的森林》則以改編民間神話傳説的方式,為我們演繹了一段關於親情與友情的故事。主人翁阿地用智慧與善良帶領動物們保護家園,隨著一場記憶與現實交錯的冒險徐徐展開,朋友間的團結協作、家庭中的愛與責任等主題也緩緩流淌出來。

如果我可以許一個願望 幾米/圖文

如果我可以許一個願望 幾米/圖文

圖文佈局設計是繪本創作的重點和難點。在創作繪本《春神跳舞的森林》時,嚴淑女、張又然兩位作者分別負責文字與繪圖。為了讓繪本更具“可愛”的視覺特質,創作者巧妙地在文字旁的留白處錯落排布了樹枝、小鳥等故事中的元素,將圖與文自然地銜接在一起,為畫面增添了充滿趣味的細節。此外,關於兒童繪本圖文佈局的創新設計還有很多,如繪本畫家幾米在作品《如果我可以許一個願望》中將文字處理為不均衡的斜線排布,以呼應劇情的緊張氣氛,使故事的閱讀更富有節奏的起伏;繪本畫家蔡皋在創作《百子納福》時,創新地將表現落雨的擬聲詞錯落點綴在人物周圍,且疏密有致,生動營造出孩子們在雨中嬉戲的歡樂氛圍。在創作者們的精心設計下,那些關於愛與成長的溫暖故事,以孩子們最喜愛的形式呈現出來,為他們帶去美好的文化初體驗。

走進非洲 李曼丹/圖文

走進非洲 李曼丹/圖文

激發“愛國”的精神力量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明。中國革命歷史更是波瀾壯闊,無數仁人志士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壯麗史詩。銘記歷史,砥礪前行,鮮活的民族歷史和英雄事跡同樣是兒童繪本創作的寶貴題材。較為嚴肅的歷史故事應該以怎樣的面貌呈現在小讀者面前,才能被他們所接受和喜愛?這需要創作者在掌握嫻熟的藝術技藝的同時,能夠具備對歷史故事進行精準提煉和再創作的能力。

由於大武創作的繪本《北京·中軸線上的城市》一經出版便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故事圍繞那條見證了北京城市滄桑巨變的中軸線展開,分別以古代、近代、現代三個時間節點作為主要坐標,既展現出北京中軸線上的建築景觀之美,又將地理和歷史知識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從中體會城市歷史發展的厚重內涵。除了精彩的故事,該繪本給讀者們最深的印象就是“美”。一幅幅色彩繽紛且構圖別致的對稱大場景,無不訴説著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莊嚴與華美。

小鯨魚回家 馬玉/圖 向華/文

小鯨魚回家 馬玉/圖 向華/文

再看劉何躍創作的繪本《洞》,作品以豐富的想象重構了“重慶大轟炸”這段讓人無法忘懷的民族之殤,講述了兩位小朋友在縱橫交錯的防空洞中找尋“生命樹”遺失的四種美德的故事。作品精準提煉出革命歷史事件的精神內核,併為其披上充滿想象力的外衣,既表現出戰爭的殘酷,又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和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意志,讓人不忍釋卷。孩子們通過閱讀繪本,感受歷史的溫度,理解和平的意義,並潛移默化地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革命精神的鼓舞。

兒童繪本創作不僅是一次對設計思維與繪畫技能的磨煉,更是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與童真對話的過程。優秀的兒童繪本是孩子童年的啟明燈,陪伴他們走過一段段心靈的奇旅,同時也為成年讀者帶去反思、教育和啟迪。近年來,中國兒童繪本創作體現出的越來越強烈的民族文化意識,為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與空間。這也促使兒童繪本創作者更加自覺地增強傳統文化素養,在磨煉藝術技藝的同時,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力與理解力,努力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讓兒童繪本真正成為兒童了解中國文化、親近中國文化的窗口與橋梁。

(作者:李曼丹,係繪本畫家、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副教授)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