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審美 浸潤無聲​——學校美育與鄉村美育的鏈結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2年05月12日 14:45
中國文化報 | 2022年05月12日 14:45
正在加載

在浙江美術館舉辦的“社會美育,國美表達——中國美術學院‘美美講堂’案例展”現場

在浙江美術館舉辦的“社會美育,國美表達——中國美術學院‘美美講堂’案例展”現場

當我們提到鄉村,腦中浮現的是一片民淳俗厚的土地。當下,“鄉村”作為我國現代化奮鬥征程中的廣闊場域,形成了包括思維方式、實踐行動、文化價值等內在的話語敘事,渲染出鄉村現代化歷史進程的鮮亮底色。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鄉村振興,並將其提升到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根本的因素在於人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鄉村教育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地位。目前,中國鄉村教育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有學者提出重新尋求鄉村教育的真精神,其實鄉村教育的真精神正可在鄉村美育中探尋。通過鄉村美育,可以為鄉村文化注入新鮮血液和理想,借助鄉村美育,可以形塑鄉村思想文化體系,激活大眾審美,依託鄉村美育,能夠堅定文化自信,鑄造民族之魂。

直面鄉村美育的多重困境

當下,由於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鄉村美育的實施存在著諸多困難,導致鄉村美育的發展舉步維艱,原因大致可以從三個維度分析:

思想觀念層面,藝術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功利化語境中顯得邊緣化,農村的學校和學生家長,常常將美育課程作為“副科”,因為長期不作為考試升學科目,所以相關科目在觀念上不會引起重視。

設備實施層面,伴隨著生源銳減、合校並校等現象,農村學校缺乏藝術教育的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體系。儘管當前農村學校的教學設施隨著鄉村扶貧工作的持續深入,設施設備的困難得到更好的解決,農村學校的網絡、電視基本上到位,但對於美育資源的投入仍然不足,無法滿足鄉村學校美育教學的需求。

美育師資層面,農村中小學藝術師資隊伍欠缺,突出的問題是受人事編制、地區人才就業政策的影響和制約,“入口不暢”,專業的美育教師缺乏,不少是採用其他課程老師兼職的方式,對於美育教師的評價體系不完善,很難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停留在初級階段。以上諸多因素的影響,制約著鄉村美育的發展。

“美美講堂”在貴州省黔東南岜扒小學開辦暑期夏令營的第10年

“美美講堂”在貴州省黔東南岜扒小學開辦暑期夏令營的第10年

探索鄉村美育新模式

學校美育承載著“立德樹人”的時代重任,鄉村美育是鄉村文化建設、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當前,現代主義給我們提供了各種工具,而我們如何作出理性的選擇,今天的鄉村振興又如何塑自身的“形”、鑄內在的“魂”,美育的助力在其中大有可為。因此如何破解鄉村美育的困境,探索服務鄉村振興為目標的鄉村美育模式至關重要。

隨著教育部門全面推行“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搭建高校與農村中小學進行美育工作精準幫扶,完善了鄉村美育人才幫扶體制。引導藝術高校師生增強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責任意識,在專業課程中合理增加鄉村美育內容,組織師生深入鄉村學習開展藝術實踐活動。以中國美術學院2019年結對支援浙江省開化縣齊溪鎮中心學校及富陽湖源鄉中心小學兩所鄉村學校為例,中國美術學院師生堅持“一校一策”,打造特色美育課程,形成“一校一品”新局面。聚焦錢江源頭,為齊溪鎮打造傳統文化的書香校園;立足湖源鄉土,助力石頭花開,傳承非遺文化,打造湖源鄉藝術特色學校,為兩所學校制定了詳細的美育教學方案,引入“美美講堂”課程及中國傳統書畫課程,由中國美術學院師生定期走進兩所學校開展教學。結合兩地地域特色,充分發揮齊溪鎮“錢江源頭”的優勢及湖源鄉非物質文化遺産手工藝的傳承,為兩校打造中國傳統文化“德育”“美育”並駕齊驅之路。

新的背景下,還可以借助數字技術,平衡城鄉美育資源差異,打通鄉村美育幫扶的“最後一公里”。充分利用科技的進步必然是未來鄉村美育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於互聯網技術的利用也是解決目前師資不足的有效方法。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專業藝術教師的在線教學,讓孩子在“雲端”遇見美。中國美術學院“鄉村藝課”互聯網美育團隊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平臺,將現有優質美育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公益的鄉村美育課程資源庫,為6個省的20多所鄉村學校開展中國傳統書畫課程、中國傳統藝術鑒藏課程、非物質文化傳承課程等。實踐“線上+線下”藝術教育新模式,通過線上專業教師與線下教師聯動,實行線上美術課程直播與錄製、開展“雙師課堂”美育工作,打破美育工作的地域限制,通過美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活化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産,堅定文化自信,塑造民族之魂。

加強鄉村美育 高校大有可為

高等院校在美育相關理論研究和一線教師實務的經驗之間有著橋梁般的強大力量。打造共建共享的美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新模式,高等院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要強化美育服務鄉村振興的自覺。通過聯動美育服務鄉村振興主體力量,完善保障設施和打造工作隊伍,營造共享育人環境,助力鄉村振興人才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提升青年大學生美育服務鄉村振興的自覺意識。

要結合國家系列政策和鄉村振興的實踐要求,建立美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協同服務機制和實踐行動機制,保障高校美育服務鄉村的規範發展。一方面是完善服務鄉村振興的協同服務機制,另一方面是完善美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行動機制。

提升美育服務鄉村振興的主體能力,打造美育資源共享平臺,助力鄉村“活化傳承”。創設美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數字化平臺,推進美育服務模式。

蔡元培明確了美育改良社會的功能,並將美育的範圍定義到全中國與全體國民,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説”“吾國古代禮、樂並重,當知樂與道德大有關係,蓋樂者,所謂美的教育也”。梁漱溟在《鄉村建設理論》文末寫道:“人類生命的特殊,更有一點,則于美的領略欣賞。蓋飲食而知其味,唯人為能爾。吾人生活中處處有美不美的問題,不徒茍求生活而已焉。社會建設於此宜有講求,然不另立一則者,以美育可並括于教育也。”兩者不謀而合,這是前輩對美育助力鄉村建設的探索,而立足新時代中國鄉村的現實環境中,打通美育助力、落實鄉村文化振興同樣有著特別的歷史意義,值得我們追尋和探索。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