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修禊事 千古藝人心——《蘭亭合卷》賞析

來源:美術報 | 2022年04月13日 13:21
美術報 | 2022年04月13日 13:21
正在加載

明 祝允明 書 文徵明 圖 蘭亭合卷(局部) 26.7×146cm 紙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明 祝允明 書 文徵明 圖 蘭亭合卷(局部) 26.7×146cm 紙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又是一年上巳節,遙想1669年前(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王羲之與謝安等42名文人雅士集于紹興會稽山陰之蘭亭開展修禊雅集活動,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王羲之於微醺之中縱筆揮灑出千古名作《蘭亭集序》。“蘭亭熱”經久不衰,後世除熱衷於圍繞《蘭亭序》的書藝、摹刻、真偽、版本、鑒藏等展開研究,也視“蘭亭雅集”為一種魏晉風度進而作為精神追求和寄託。類似的雅集成為後世文人墨客們的一種日常,並頻頻在詩文書畫演繹。

“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明四家之一的“四絕”全才文徵明,為明朝“蘭亭熱”現象的締造者之一。他不僅數次書寫《蘭亭序》、在其策劃的《停雲館帖》中收錄相關作品,還常在畫作中勾勒心中的“蘭亭雅集”,如存世的遼寧博物館藏《蘭亭雅集圖卷》、故宮博物院藏《蘭亭修禊圖卷》和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蘭亭修禊圖軸》都是其代表作。這三張畫作所描繪的場景皆依據作者主觀想象隨機調整。故宮博物院單國強先生曾作《文徵明的〈蘭亭修禊圖〉與“蘭亭文化”》一文細緻講述後世對“蘭亭文化”的弘揚,“蘭亭文化”的明代特色,尤其是明人喜與“其他文人雅事相結合”演繹出不同的風貌,還細緻闡述了三幅圖像的具體表達和其間差異。由此也可看出這三幅畫作的歷史價值。

此幅遼博藏《蘭亭合卷》,紙本設色,畫心縱20.8厘米,橫77.8厘米,是文徵明63歲(1532年)時為同列“吳中四才子”的祝允明所作行書《蘭亭序》補圖之作,其後還有小楷作跋文數行。

文徵明畫作採用手卷逐漸鋪陳的形式引導觀者進入“蘭亭雅集”的多個場景中,左側是幾人在水上亭子中書寫、賞景,往右可見幾十人盤坐于綿延不斷不見盡頭的清溪旁、掩映在竹林下,三五成群,或流觴、或吟詩、或撫琴、或下棋、或漫步、或汲水、或仰觀、或俯察,好不愜意!加之亭前小橋側二人閒談,最右端還有一人駐足觀瀑,整幅畫面的人物佈局聚散有致,虛實相間,豐富多姿,仿佛使得點染青綠、勾皴工穩的崇山峻嶺、蒼松翠柏更增添了些許春意。

文徵明擅用小筆觸畫大場景,承續著元人的一絲不茍,整幅畫面細膩緊密,惟妙惟肖,“和明悅暢之意,恍然在目”。其書法踵接右軍,蕭散靈動,超乎塵外。祝允明數次書寫《蘭亭》,此作既有右軍的精緻溫潤,雍容遒逸,又能縱橫適意、自出機杼。清人王澍在卷首擬鐵線篆筆意書“蘭亭”二字,以及在卷尾用小楷作兩段跋文和烏絲欄《蘭亭序》全文,樸拙沉厚,使得此卷愈加豐富,堪稱三璧。

從卷中所鈐鑒藏印和相關著錄可知,該卷經明華雲,清方貞觀、王澍和清內府等鑒藏,溥儀在位時將其賞予溥儒,由溥儒帶出宮後運至長春偽宮,幾經顛簸,終歸東北博物館(遼博)收藏。

此卷匯集了明清兩代祝允明、文徵明、王澍三人的書畫作品,既見證了文、祝同時代人時常筆墨雅集的意趣和情懷,又能在遞藏有序的軌跡中窺探數代人“蘭亭雅集”的文人情節,可謂明清以降“蘭亭文化”的典型歷史縮影。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