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藝術:轉化藝術教育思維的重要賦能引擎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2年04月11日 17:23
中國文化報 | 2022年04月11日 17:23
正在加載

大河之旅等(綜合材料) 高揚

大河之旅等(綜合材料) 高揚

剛剛過去的3月,實驗藝術因為多地舉辦相關展覽和研討活動而備受關注。3月26日,“藝術×設計×心理”跨學科實驗藝術項目——第二回展“低垂之眼”在四川大學美術館以研討會的形式開幕。3月15日,5年舉辦一屆的“新青年——第四屆實驗藝術文獻展”于江西景德鎮開幕。從這兩個活動可以深刻感受到實驗藝術在國內的發展狀態,及其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和産生的影響。那麼,作為中國美術教育現代教育系統中較為新興的學科,實驗藝術在國內的發展現狀如何?與傳統學科相比有著哪些特點?又呈現出了哪些發展態勢?

實驗藝術整體發展如何

“新青年——第四屆學院實驗藝術文獻展暨中國學院實驗藝術教育大會”是對我國近5年來實驗藝術領域教學、科研、創作及學生發展成果的系統呈現。

早在2006年,中央美術學院就正式發起並主辦了“學院實驗藝術文獻展”,在2011年第二屆文獻展舉辦之際,又同步召開“中國學院實驗藝術教育大會”。經過10餘年的發展,文獻展和教育大會成為了全面檢閱我國實驗藝術教學質量和科研創作成果的重要平臺,是系統展現中國學院實驗藝術面貌的重要窗口,更是探索實驗藝術未來發展趨勢的重要集結點。

據悉,本屆展覽除了系統呈現全國108位青年藝術家生存與創作現狀的文獻展以外,“中國學院實驗藝術教育大會”和“十八案——中國實驗藝術教育課程展”,以及“陶溪川公開課”和藝術家駐地計劃也在同步進行,從生態觀察、學科建設、體制發展以及社會美育實踐等角度共同探討實驗藝術這一學科與今日社會的密切聯絡。

從人員構成來看,據統計,參展藝術家幾乎全部來自開設有實驗藝術專業的國內各大美院,其中27.7%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22.2%來自中國美術學院,11.1%來自廣州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和西安美術學院則各大致佔比7%,此外還有四川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魯迅美術學院、景德鎮陶瓷大學以及國外藝術院校如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加州藝術設計學院、羅德島設計學院等。這一數據顯示,我國的藝術院校普遍開設了實驗藝術類專業,並且取得了豐碩成果。

從展出作品也可以看出,實驗藝術教育背景的藝術家關注的內容也十分多元,如對於科技與藝術融合視野下對媒介的探索與表達、鄉村振興與在地性實踐、跨學科研究等。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邱志傑説:“展覽為20年來的中國實驗藝術教育交出了一份答卷,是一代‘新青年’的抽樣調查。今天,他們活躍在中國社會的各個角落,有的投身藝術教育,延續著使命;有的探索科技,深入人類經驗的前沿;有的投身鄉村振興和社區營造,更新著我們的社會紐帶。”

來自陌生人的“藝術訴求”系列作品(綜合材料) 索婧雅

來自陌生人的“藝術訴求”系列作品(綜合材料) 索婧雅

實驗藝術要走向何方

實驗藝術相比傳統造型藝術,是一個年輕的專業學科和藝術領域。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孫磊被稱為山東實驗藝術的領頭人,在他看來,實驗藝術是高等美術教育中的一個概念,簡單説就是學院中的當代藝術。“當然它有更為深刻的內涵,‘實驗藝術’不同於‘美術學’學科中的油畫、版畫、雕塑等,而是一種因為藝術工作方法而確定性質的專業學科,即以有價值的主題思想作為表達前提,尋求恰如其分的藝術法式與語言載體,最終完成藝術作品面向社會與公眾的物質化呈現。“孫磊説。

最早進行實驗藝術教育探索的高校是中國美術學院。1994年,是全中國實驗藝術教學的開端——中國美院開設了綜合繪畫係。2002年,天津美院創辦現代藝術學院。2004年,中央美院開始籌辦實驗藝術系,2005年後真正開始從基礎班招收學生。2010年之後,持續有新的院校開始實驗藝術教學。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過程中,有的學院稱實驗藝術,有的稱為跨媒體藝術。如中央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有實驗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則成立了跨媒體藝術學院,其下設置實驗藝術系或者工作室。那麼實驗藝術和跨媒體藝術有何不同?在大家看來,實驗藝術雖然與跨媒體藝術各有側重,但實際上覆蓋領域有很大的交叉和重疊。一般認為,跨媒體藝術屬於實驗藝術。

“2010年,跨媒體藝術學院成立的時候,我跟同事們懷抱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建立一個未來媒體的知識實驗室,不但包含影像、聲音、表演、網絡等不同形式的媒體藝術,而且涉及視覺批判、策展研究以及社會思想等各個方面。我們希望建立一所‘沒有學院派的學院’,一所‘無墻的學院’。這要求學院形成內外雙向打通的機制,在媒介與觀念的深度融合中達到藝術能量的增值。”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錶示,“我們要培養的不是現成的當代藝術家或者新媒體藝術家,而是掌握新媒體技術、具有實驗精神和思想能力的藝術實踐與媒體創新人才,是‘大寫的’藝術家。”

在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看來,儘快完備實驗藝術學科體系是必要而重要的。他在《實驗藝術概論》中寫道:“必須有一群人專門研究藝術實驗的方法論和規律,自覺地展開藝術實驗,探索藝術實驗的設計方法、操作方法、印證方式和評估標準以及教學規律,從而建構起我們關於藝術實驗的知識體系。”他認為今天的實驗藝術應該如科學工作一般,用完備的實驗流程、理性的工作態度以及具有問題導向的工作方式來推動創新的藝術實踐。今日實驗藝術的發展需要源頭活水,需要新的命題,不能躲在象牙塔裏面,要與社會需求挂鉤,要與科學技術挂鉤。而這也正是當前實驗藝術的兩大發展方向。

星球日記(數字影像) 黃天

星球日記(數字影像) 黃天

實驗藝術如何教

作為較為年輕的藝術學科,在20年來的發展中,我國的實驗藝術教育不斷在摸索中前進,在動態中調整,逐漸系統化、特色化,並且已經成為有些學院的特色學科。如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方向課程體系由兩大板塊構成:傳統語言課程體系與物質化呈現課程體系。課程重視傳統文化的研究考察與藝術語言的深入錘煉,從工作方法與思想方法的層面進入不同命題方向的深入探索研究。在傳統與當代文化對衝的視野中,對當代藝術的發展進行整體的認識與了解,對自身特點與當代社會特點展開更具體的了解與驗證。

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的跨媒體藝術系培養擁有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新媒體技術、具有實驗精神的當代藝術創意人才,注重不同媒介之間的聯合共生和交叉發展。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則以“內外打通、跨界互動”為基本思路,始終強調“從媒體中發掘創意,技術中發顯人文”的教育宗旨,注重當代藝術的社會性介入與當代藝術界域的延展,形成“媒體實驗、藝術創作、社會思想、策展實踐”的教育格局。

從各個院校的課程體系設置可以看到,實驗藝術方向的學生,比其他美術學科的學生學習的內容要更多、更廣、更雜,實驗藝術教育更加強調學生自主觀察和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因此,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也更加難以把握。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高世強表示,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特別提防成為只輸送觀念的“教主”,這不僅是美術學院教師需要面對的問題,更是所有教學工作從業者所要警惕的陷阱。“老師能做的只有啟發他們意識到藝術創作是一種在外在世界、自我以及媒介語言三者之間建立起來的關係,創作者要對外在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高世強説。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副院長姚大鈞也表示:“在教學上,我們必須要面對‘他們是誰’的問題,不能完全用我們的經驗。時代變化很快,我們不能把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信念強加到他們身上。所以我們強調的是‘他們的媒介’‘他們的敘事’,而不是‘我們的敘事’‘我們的媒介’。”

轉身跳入池塘説愛你七個現場(綜合材料) “轉塘愛你”行動小組

轉身跳入池塘説愛你七個現場(綜合材料) “轉塘愛你”行動小組

實驗藝術可以做什麼

今天,氣象萬千、發展迅疾的中國當代社會為實驗藝術提供了特殊的、極佳的內容和靈感,使得中國實驗藝術與社會的結合更加緊密,藝術創作也逐步探索出自己的特色。

廣東整體製造業和創意産業十分發達,自然環境也很獨特。因此,廣州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學生的很多作品都涉及當地的製造業、自然環境等。廣州美術學院畢業生萬雅文的裝置《粧是我》是對化粧品行業的反思,黃桂華的影像裝置作品《受潮的記憶》則基於廣州的季節氣候而創作。廣州藝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院長馮峰表示,該院的實驗藝術涉及自然藝術、科技藝術和藝術商業三個領域。“今天的教育已經不是給出一個概念和答案就能解決的事情,如果説學校的整個教育處在一個變化中,我們這個專業就是在變化最尖端的那個,這就是這個專業的特性。”馮峰説。

近日,由四川省心理衛生協會、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四川大學美術館、四川大學藝術與醫學健康研究中心主辦的跨學科實驗藝術項目——第二回展“低垂之眼”則是一次藝術、設計、心理學的融合,關注的是人的心理健康狀態。該校去年年底舉辦的“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大展”也以26件影像、互動裝置、機械裝置、圖片攝影等作品,用實驗藝術的方式講述百年黨史和時代精神,給了觀眾以耳目一新的深刻感受。

關注本土是西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長期以來的課題,他們的“關中藝術合作社”項目,長期以來用社會學的方法開展田野調查,來理解中國鄉村正在發生的事情,並以此為基礎開展藝術實踐。另外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方法層面上,西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主任武小川介紹,西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致力於構建成為一個聯絡學院與社會的教育共同體、學術共同體與實踐共同體,用自發與集體的力量去完成學科的建設。

從“新青年——第四屆實驗藝術文獻展”中還可以發現,年輕藝術家的商業化程度正在提升,並與社會深度融合。比如,王志鷗的黑弓團隊在北京冬奧會上擔任視效總製作和奧林匹克主火炬設計;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的陳志遠專注于傳統木工藝,他創辦的公司“理木工坊”將傳統中式傢具的工藝與現代審美相結合。新業態提供了豐富的機會,也展現出青年藝術家對於自我與時代的關係的思考。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表示,在今天的高等美術教育領域,實驗藝術已成為人才培養和藝術創新的增長點,是轉化藝術教育思維的重要賦能引擎。“隨著數字技術、人工智慧、互聯網與藝術創意的融合,通過跨學科跨專業的教學方式培養出的新型人才,增強了實驗藝術的創作力量,豐富了實驗藝術的創作面貌。”范迪安説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