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術的傳承發展與當代價值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2年03月14日 18:20
中國文化報 | 2022年03月14日 18:20
正在加載

十美圖放風箏(年畫) 現代 天津楊柳青 中國美術館藏

十美圖放風箏(年畫) 現代 天津楊柳青 中國美術館藏

近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國風有形——中國美術館虎年迎春民間美術精品展”與公眾見面。展覽借用先秦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國風”為主題,以有形的國風喻指歷史悠久又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藝術。此次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民間美術精品160余件,涵蓋剪紙、年畫、皮影、刺繡和玩具等近10個品類,涉及陜、甘、晉、冀、蘇、浙和西南幾省區少數民族地區等廣大區域,基本反映了農耕文明時代南北各地民間美術的基本面貌。展覽還精選了部分以虎為題材的民間美術作品,以虎年賀歲的形式迎接新春的到來。本展使大眾對經典民間美術有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在欣賞與深入了解的過程中,也引發了人們對傳承發展與當代價值等問題的思考。

民間美術是勞動人民在生産、生活中,為滿足生存繁衍及裝點生活需求而創作的民俗藝術。無論材料、紋樣還是題材、內容,民間美術總是以喜聞樂見的樣式反映民眾趨利避害、迎祥納福的文化心理,表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國的民間美術因有原發性和母體性等特點,被視為中國傳統美術的重要源頭,也因其歷經數代輾轉傳承,至今仍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而被認為是傳統藝術的支流。千百年來,民間美術始終伴隨人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乃至生老病死,如結婚時的剪紙喜花、新年張貼的年畫和喪葬時用的紙扎等,可以説民間美術不僅與人的一生如影隨形,也貫穿整個農耕文明社會的發展歷史。尤為可貴的是,民間美術不僅蘊涵十分豐富的歷史人文信息,而且其主題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樂觀積極與健康和諧的價值觀念,對熏陶和鑄造廣大民眾的文化品格與道德養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基於農耕社會的穩定性,民間美術有重傳承而少創新的歷史特點,但進入20世紀後還是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早在上世紀30年代末的延安,以古元、夏風和陳叔亮等為代表的魯藝教員與進步文藝家即開始著手收集西北民間剪紙,並從中吸收營養創作新的剪紙作品。解放區的民間藝人也創作了許多反映抗戰、訓練和軍民團結的剪紙,傳統剪紙的面貌為之一新。與此同時,新年畫的創作也開展起來。此時期的作品借用了木版年畫的形式,採用了新的形式語言與人物形象,在主題上又滿足了大眾抗戰勝利、全國解放的意願,因而受到邊區群眾的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響應國家號召,各界美術家都投入到新年畫創作運動中,産生了一批具有深遠影響的作品,使得新年畫的創作空前繁榮起來。到上世紀60年代以後,新年畫與宣傳畫逐漸融入農民畫的發展之中,農民畫開始成為具有獨特造型語言與敘事方式的新畫種。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民畫也被學者稱為現代民間繪畫,並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達到高潮,對傳播新時期的文化價值觀、豐富大眾的文藝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整個20世紀後半葉,民間美術的傳承發展雖然經歷跌宕起伏,但作為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被列為和宮廷美術、宗教美術以及文人美術相鼎立的藝術類別與學科,逐漸得到大眾的認同。近20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理念的普及,以及相關政策法令的制定落實,非遺觀念深入人心,也可以説我們已進入了“非遺時代”。對於民間美術而言,借助非遺的東風,不少項目都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民間美術在“非遺時代”的重要變化莫過於概念的弱化、學科的淡化和研究的退化,民間美術作為曾經相對獨立的一種文化觀念正在被稀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於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一個整體概念,其保護和研究的對像是所有“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産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從這個意義上説,民間美術在其中不過滄海一粟,對其關注不夠是在所難免了。

下山虎(農民畫) 1983年 張芝蘭 中國美術館藏

下山虎(農民畫) 1983年 張芝蘭 中國美術館藏

但我們又看到,在各地舉辦的非遺展演中,民間美術總能佔據顯眼的位置,總能以誇張的造型、鮮艷的色彩和高超的製作技藝吸引民眾的目光。在非遺教育中,尤其各地普遍推行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屬於民間美術範疇的剪紙、年畫、泥塑和面人等課程的熱度仍然居高不下。而在對外文化交流中,民間美術特別受到外國友人的喜愛和稱讚。多年來,中國美術館策劃了眾多民間美術海外展,如2016年在墨西哥舉辦的“大美鄉情——中國民間美術精品展”和2019年在新加坡舉辦的“歲朝集瑞——中國美術館藏民間美術精品展”等,均引起了海外觀眾及相關媒體的高度關注。在多數外國人的認知中,剪紙、皮影和風箏等民間美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這些藝術樣式不僅發源於中國、繁榮發展于中國,而且傳播至世界各地,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互鑒做出了不朽貢獻。所以在新的時代,民間美術應該而且能夠繼續為傳播傳統文化觀念與審美理想而繼續傳承發展下去。

民間美術是千百年來廣大勞動人民創造的文化思想與審美觀念的集成,是巨大的傳統文化與民俗藝術的寶庫。尤其在敘事方式與造型式樣、圖案紋飾與色彩構成等方面,數量之豐、樣式之多簡直無與倫比,是藝術創作、影視傳媒和商業設計基礎素材取之不盡的源泉。民間美術既是歷史累積的,又是活態傳承的,而在表達上又是自由活潑的、率真奔放的,為文藝創作增添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同時,民間美術還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觀察、認知與表現世界的方式,這種方式既不同於西方造型體系,又不同於文人繪畫藝術。如甘肅齊秀梅的剪紙《小猴戲虎》,老虎的腹部又掏剪出一隻活蹦亂跳的小虎,而陜西安塞張芝蘭的繪畫《下山虎》,卻是一個虎與小動物們和諧相處的五彩世界。這種創作觀念與表現手法,無論對於當代藝術創作還是少年兒童的藝術教育,尤其對於啟發年青一代的想象力與創造性將會大有裨益。

受欣賞方式、接受習慣和教育程度等影響,人們的文藝需求存在雅俗之別。高雅的文藝作品和喜聞樂見的通俗作品,都有各自大量的欣賞群體。民間美術屬於通俗作品,因其是中國老百姓自己的藝術,同時也屬於經典藝術,民間美術的代表作品無一不是經過歷代藝人加工完善、至少被某一群體或多數人認同的藝術。伴隨近年傳統節日逐漸回暖,作為節俗儀禮副産品的民間美術與大眾之間的關係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如剛剛過去的虎年春節,以虎為題材的剪紙、年畫,以及吸收民間美術元素的“國潮”文創産品開始成為新春佳節的標配,而且正在成為一股潮流,表現出強勁的消費能力和對傳統文化藝術的高度認同。中國社會正以快速的步伐向前發展,人民群眾納福迎祥的文化心理和對喜聞樂見藝術形式的需求將會一直持續下去,民間美術依然會在社會進步與文化發展中發揮不可取代的作用。(王偉)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