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中考怎麼考

來源:美術報 | 2022年02月28日 17:58
美術報 | 2022年02月28日 17:58
正在加載

2月8日,教育部發佈了2022年工作要點。其中,重點提到將全面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深入推進“雙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等要點。其中與美育相關的還包括完善大中小學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推動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立法、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推進中考美育改革試點等。

近年來,各地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實際,推進藝術類科目中考改革。據了解,目前,藝術類科目進中考在全國已經有8個省份獲得全面推行,包括江蘇、湖南、雲南、河南、遼寧、山東、新疆以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同時,還有山西、內蒙古、吉林等6省份的8個地市已經開始藝術類科目中考,並陸續推出中考改革政策。總體來看,考試分數從10分到40分不等。

去年9月,江蘇省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實施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簡稱《通知》)中表示,在美育方面具體舉措包括小學開齊每週各2節音樂課和美術課,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校園文化藝術節,每位學生在校期間都能參加藝術活動,擁有1~2項藝術愛好或專長。初中開齊每週各1節音樂課和美術課,同時,穩步推進藝術中考,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科學制定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考試方式。有序推進全省初中畢業生藝術素質測評結果以計分方式納入中考等舉措。

四川省綿陽市已于2020年率先在全省實施藝術中考,宜賓、資陽、德陽等地也已提前啟動,正穩妥有序推進實施。根據四川省已實施兩年的綿陽市反饋,開展藝術類科目進中考,總體上教師努力、學校支持、學生樂意、家長滿意。為此,近日,四川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從2022年秋季入學的初中一年級開始,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

隨著政策的推進與落實,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考什麼?怎麼考?中小學美育課程如何銜接?這是我們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學校美育如何真正落地

■周曉天(衢州高級中學黨委書記,浙江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課程是中小學美育實施的基礎,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提到要“完善大中小學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美育的重視,也表明美育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自從2020年10月《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頒發之後,學校美育正在有序推進,作為基層普通高中學校的管理者,對強化美育,真正讓德智體美勞全面落地充滿期待。

我認為,完善美育課程體系主要是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豐富藝術課程。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根據不同年段特點,開發開設美育課程,在音樂、美術課程基礎上,增加書法、戲劇、舞蹈、剪紙、陶藝、攝影等藝術乃至人文課程;二是做好幼兒園、義務教育、高中、大學美育銜接,根據不同年段,培養不同的美育素養、審美能力及創新能力,不同年段美育特點鮮明。

根據我多年在普高實施美育的觀察和思考,完善美育課程體系的同時,國家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保障美育課程落地。現在高中學生的課業負擔很重,考試科目多,課時多,美育課程往往沒有“立足之地”,豐富美育課程無從談起,基本的美術、音樂未必能保證,遑論開設美育選修課。《意見》提出的目標是“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據説有的民辦學校根本不開藝術課,有的優質高中也是擠在升學率競爭中無暇顧及美育。所以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貫徹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從應試教育的泥淖中走出來,擺脫功利主義,這是完善美育課程體系的前提,否則,美育只能是一句空話。

第二,美育課程不只是藝術課程。《意見》開篇指出“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美育的目標不只是提高審美素養,美育課程不只是藝術課程。美育要與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美育要與學科教學結合。體育與美育密不可分,語文課也有審美教育功能,數學物理都蘊含美。藝術課程時間有限,但與學科教學結合,與德育、體育、勞動融合之後,可以得到無限拓展。

第三,要把校園活動課程化。校園裏,美育無處不在,除了課堂教學,活動是美育的重要載體。大合唱比賽、街舞比賽、校園歌手、書法比賽等是美育重要形式,頒獎典禮、成人儀式、運動會開幕式、春遊、籃球比賽等活動都是美育。學校還要組織專業藝術表演進校園,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等。學校要把眾多的育人活動序列化,形成美育實踐活動課程。

第四,課程評價要加強。當下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考核,往往只注重升學評價,而對美育的評價普遍缺失,高中尤其突出。學校對教師的考核,對學科教學的考核也只關注高考科目,邊緣化的藝術課基本沒有考核。我覺得,推進美育的最重要抓手是加強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考核,既要重視過程考核,也要重視結果考核。沒有開齊開足美育課程的一票否決,也要像關注高考科目一樣關注美育課堂,省市縣組織的展演比賽等都納入到對學校考核的內容,倒逼學校改變觀念,重視美育。

第五,完善豐富課程的同時,更要注重美育教師配備和培養。美術、音樂等藝術學科教師是美育的主要承擔者,今天的藝術教師缺口很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農村偏遠地區,質量也參差不齊,培養也有週期,所以,很多課程似乎很吸引人,但現實情況是無人能教,現在中學普遍缺少書法教師,舞蹈、陶藝等課程還受硬體條件限制,實施難度更大。我覺得當下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是,把美育教師狹義的定義為藝術教師,其實每一個教師都是美育教師,語文教師、數學教師等都應當承擔美育任務,就像德育,難道只有思想品德課教師擔當德育任務?班主任美育素養差,教育理念陳舊,就會把愛畫畫、愛看小説斥為不務正業。所以,課程體系建設的同時,務必要加強對所有學科教師的美育培訓,把美育納入到學科培訓內容。提高全民族藝術素養、審美能力,靠少數藝術教師來完成,根本不可能,只有全體教師的美育素養提高了,學校美育才能真正落地。

如何不讓藝術科目成為“拖後腿”項目

■章獻明(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小學校長)

藝術學科入中考,已是不爭的事實,換言之,除了常規的中考科目,藝術又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爭分點。

出臺這個政策的初衷,是希望全民重視藝術教育,讓“五育並舉”真正能落地實施。對於學校來説,如何抓好藝術教育,讓每一個學生既能在日常學習中獲得藝術學習的機會,掌握必要的藝術知識與技能,還能在學業評定和中考中有出色表現,不讓藝術成為“拖後腿”項目,這對於中小學來説,將是一次空前的考驗。

關於藝術入中考將會出現的幾個變化

對學校開設藝術課程明確了新要求。簡單地説,可以用“足量、科學、合理”來説明學校藝術課程規範開設的要求,這個看似並不難的“底線要求”,卻可以大大地提升藝術課程的質量。

對學生如何學習藝術提出了新挑戰。如果仍按一些傳統思慮,“讓喜歡藝術的學生去學藝術”,那麼在基礎教育階段,藝術課程就會大打折扣,與藝術學科的必修性質也不相符。“如何學”的問題,是基於“如何教”基礎上的,故教師的藝術教育教學能力成為學生學習的首要條件。

如何應對藝術中考出現的新問題?一旦藝術入中考,立刻就會出現大量的培訓機構去提供服務,市場決定了需求,這是規律,但良莠不齊、魚目混珠及家長和學生的“病急亂投醫”會使這種需求滿足過程中使操作迅速變形。另外,學校基於考學的需要,也會出現如過去其他學科應試般的“臨時輔導”與各種猜題應試,于藝術課程的學習並不利。

關於中小學階段的美育課程的銜接

義務教育段的藝術教育課程,在國家發展綱要和相關的課程標準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只要能根據地區要求執行好,藝術教育就不會有太大的偏差。我們需要關注藝術課程執行的“橫”與“縱”兩個問題。

一是藝術課程的“橫向問題”。這是要理解,藝術課程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的自然學科、社會學科、體育學科待並列存在的,並沒有哪個學科一定最重要,哪個學科不重要之分。所以,一方面藝術學校要做好自身的學科建設與發展,同時也要注意和其他學科的關係,弄明白學科之間的內在邏輯及如何執行學科課程實施的重要內容。

從義務教育的學科特點來看,我們可以把橫向的問題,看成是“學科融合”或是藝術學科的綜合學習來思考,這樣在課程執行的過程中,就可以避免把藝術學科孤立於其他學科和學習之外的情況。

二是藝術學科的“縱向問題”。這其實是藝術學科在不同的學體內之間的銜接問題。梳理一下,大概有這樣幾類內容需要銜接。

首先,要做好藝術課程在不同學段的內容銜接。學習內容是成長的載體,藝術課程的內容在不同學段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內容。從自然與生活中的藝術感知,到通過習作學習藝術知識與技法,再到藝術作品的創作與表達,這些包羅萬象的學習內容中,離不開學生熟悉的內容,藝術的經典作品表達,以及創造為核心的藝術內容呈現。

其次,要做好藝術課程在執行中的方法策略銜接。從學前的體驗遊戲為主,到小學的自主創作學習,再到初中的世界範圍內的藝術作品和形式感知,高中的藝術理論學習,藝術課程在各個學段都體現出鮮活的生命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藝術課程的執行從低到高(年齡)適宜採用感知體驗、習作、創作(創造)、思辯等不同的方法與策略開展,年齡越低,直觀性、參與性越強,反之,抽象性、理論性越強,這與審美的直觀性和理性是相匹配的,也和人的發展成長規律相吻合。

第三,要做好對藝術課程考核測評工作的銜接。考核是指揮棒,也是檢測學習成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在藝術課程的整體推進中,要特別重視藝術課程的考核測評工作。一般情況下,不同學段之間的轉承沒有非常明顯的界線,但在借助藝術表現的工作具、材料和創作手法之後,其中的差異還是會明顯地區分出來。課程標準似乎是考核測評最好的依據,除此之外,在藝術課程的考評形式上,規定性和自主性,整體性和個體性等諸多方面都需要決策者做好深思熟慮的科學的判斷。

有件比較有趣的事值得一説,在我參加為數不少的各類學生作品創作比賽中,往往會遇到“中學生比不過小學生”的現象,很值得大家深思。

無論藝術課程怎樣變化,或是“縱橫論”對於藝術課程涉獵與銜接等問題的討論,都離不開“五育並舉”的大背景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總的人才培養目標,所以,把藝術課程置於整體的人的成長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結構中去思考,以戰略的眼光審視當下的藝術教育,並在我們就能夠教育的全過程中落實藝術教育,以實現“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教育完整過程。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