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真惟一:徐明華中國美術館展藝術人生

來源:央視網 | 2021年12月27日 18:56
央視網 | 2021年12月27日 18:56
正在加載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央視網消息(記者 韓丹)12月27日,由中國美術館、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南京師範大學共同主辦的“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惟真惟一——徐明華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出徐明華的油畫、素描、速寫等作品200余幅,以及大量珍貴文獻,全面回顧他的藝術人生。

藝術家徐明華在開幕式上致辭

藝術家徐明華在開幕式上致辭

徐明華,1932年生,江蘇宜興人。1950年他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京大學藝術系。入學後,其素描、色彩受業于留法歸國的黃顯之、秦宣夫教授,美術史受業于傅抱石教授。1955年至1960年被選派蘇聯留學,先後就讀于莫斯科彼得堡師範學院、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歸國以後,任教于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他為新中國的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事業辛勤耕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徐明華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留蘇油畫家與美術教育家,為中國的油畫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覽以“精到自在——理想之境的素描”“靜謐的整體感——人像與靜物”“華彩沉鬱——我畫風景”三個篇章,全面展示這位油畫大家的藝術世界。其中留學時期的油畫《女大學生》《鏡前》,主題創作《韓橋礦工——首創百日紅的人們》《紅米飯,南瓜湯》及20世紀80年代後所作靜物畫《螃蟹》和風景畫《三月》等各個時期代表作品均會在本次展覽中亮相。此次展覽得到了中華藝術宮、江蘇省美術館、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等單位和藝術機構的大力支持,匯聚了各館所藏徐明華的重要作品。

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第1、7、8、9號展廳,將展出至2022年1月3日。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樸實光華唯于真——徐明華油畫展序

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

徐明華先生的名字並不廣為人知。但是,只要了解他藝術的人,尤其是美術界的有識人士,一提到他都十分欽佩。不為人知,原因在於他不求人知,傾心於創作與教學,少言而不擅應酬,但為人為藝十分真摯。他極少舉辦個人畫展,作品出版物相對少;令人欽佩,原因在於他對藝術的真誠,對偉大自然的真情,對教育事業的真愛,以及他在藝術上的真功夫與始終如一的追尋、探索所形成的鮮明風格和畫中所呈現的高雅格調。

女大學生 徐明華 布面油畫 106x70cm 1959年 自藏

女大學生 徐明華 布面油畫 106x70cm 1959年 自藏

他是中國第一代留蘇藝術家中得“真傳”者之一。可貴之處,他融藝術于生活,將陽光下、空氣中所形成的氛圍氣象和客觀物象納入畫面,錘煉成形式,以純粹而豐富的油畫語言進行表達。那些顫動的光色中既折射出俄羅斯巡迴畫派藝術大師的神韻,也透露出法國印象主義迷離的意境,更為深刻的是他對所深愛的母土的鍾情。在他樸實而充滿光華的作品深處,鋪陳的是現實主義底色。他尊重自然,研究自然,寫生,寫真,寫境界,寫出他理想中的色彩世界,寫出一生的甘苦與追求。

紅米飯,南瓜湯 徐明華 布面油畫 140X170cm 1977年 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藏

紅米飯,南瓜湯 徐明華 布面油畫 140X170cm 1977年 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藏

從留蘇時的人體素描、人物肖像,可見徐明華先生早年紮實的造型功底和表現能力。這既得益於蘇聯學院科學的訓練方式,也顯示出其藝術天賦。當然,與他青少年時期所生活的家鄉——陶都宜興的藝術環境也有關係。這個充滿靈性的江南水鄉,不僅有著歷代制壺大師的遺珍,也誕生了徐悲鴻、吳大羽、吳冠中等藝術巨匠,是一方美的沃土。這美的情結始終讓徐明華先生初心不忘,晚來依然一少年。他背著畫具,流連于故鄉的竹海與粉墻黛瓦的民居小巷。五年前,我曾因為邀請他舉辦畫展而專程到宜興,終於在一個偏僻小村的石拱橋上找到他,八十多歲老翁稀少花白的頭髮在春風中飄忽,躬身對景寫生,桃李無聲,流水潺潺……遠看,他融入了大自然的圖畫中。當我談及關於辦展的事,他淡然微笑:“待再畫些畫,以後再説吧。”

野兔與陶罐 徐明華 布面油畫 93x64cm 1982年 自藏

野兔與陶罐 徐明華 布面油畫 93x64cm 1982年 自藏

我理解他,一向對自己要求高。早年就顯示出非凡才華的徐明華先生1950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京大學藝術系,時任南京大學校長的潘菽致賀信表達:“洵為可造之材。”入學後,其素描、色彩受業于留法歸國的黃顯之、秦宣夫教授,美術史受業于傅抱石教授。這所始建於1902年的學府是中國高師美術教育的搖籃,大師輩出,名家雲集。李瑞清、李叔同、徐悲鴻、陳之佛或主政或任教。1952年全國高校院係調整,成立南京師範學院,他轉入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學習,1953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55年至1960年被選派蘇聯留學,先後就讀于莫斯科彼得堡師範學院、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在塞洛夫、維那格拉道夫、維夏爾金等名師親授下,進一步紮實了基本功,並常在特列切柯夫畫廊和普希金博物館觀賞名作。他深悟:“意象”不僅僅是中國畫裏才有的,西方繪畫裏也有。他從提香的作品中更堅定了藝術中的寫實是經過藝術家提煉,甚至是理想化的東西。他將這種理想化與中國的“寫意”相比較,對寫實有了新的理解。這為他後來油畫創作中富有感染力的表現風格奠定了思想與審美基礎。同時,他對倫勃朗和委拉斯貴茲在生命與個性的表現方面所展示的非凡創造力也是欽佩無比。當年還是青年留學生的徐明華先生,在列賓、蘇裏科夫的故鄉俄羅斯,已對歷史上諸多油畫大師進行比較研究,且入木三分地展開剖析。這對他全面認識油畫,獲得本質性的價值判斷,激發和豐富自己的創作,提升繪畫的品格是極為重要的。所以,他留學時畫的《女大學生》《鏡前》及20世紀80年代後所作靜物畫《螃蟹》和風景畫《三月》凸顯了藝術本體的力量。從留學階段到20世紀80年代的自由境界,是其超越內容的限制,自覺構建新的形式語言,而臻心靈與藝術表現相融的標誌。如果説,他早期留學的作品顯露出其天才性,那麼80年代後的作品則更厚重,是人生閱歷及修養的體現。

螃蟹 徐明華 布面油畫 58x68cm 1986年 中國美術館藏  2021年徐明華捐贈

螃蟹 徐明華 布面油畫 58x68cm 1986年 中國美術館藏  2021年徐明華捐贈

徐明華先生始終保持以不同的方法表現不同的景物,這樣就不會出現為了風格的統一而忽視對事物特點的觀察。在他看來,此謂“尊重自然,尊重對象”。然而,這種尊重不等同於如實描繪,而首先要在為對象所動的基礎上加以表現。這種主客觀相融的表現往往使作品灑上詩性的光輝,在現實的感動中遁入審美的愉悅。

天山下的村莊 徐明華 布面油畫 50x60cm 1981年 中國美術館藏 2021年徐明華捐贈

天山下的村莊 徐明華 布面油畫 50x60cm 1981年 中國美術館藏 2021年徐明華捐贈

徐明華先生正是在這種狀態中反復尋找,反復琢磨,常常由於不滿意而在已完成的畫上重新覆加,仿佛僧人每天誦經,在日復一日,似乎重復中實現自我超越。對油畫語言的錘煉緣于他對幾百年油畫歷史的尊重,他承認並正視人類文明創造的差異,認為要掌握好油畫語言,就必須認真學習油畫傳統的精華。一個藝術家只要在藝術寶庫裏增加一點新鮮的東西,就會成為他的創造。這也許就是他默默無聲勞作的原因所在。

窗臺上的瓶花 徐明華 布面油畫 66x50cm 2000年 自藏

窗臺上的瓶花 徐明華 布面油畫 66x50cm 2000年 自藏

放眼歷史,人類文化的積澱,人類文明的進步是一場接力賽。在這場賽事中,徐明華先生沒有驚人的口號,而以沉厚而堅韌的意志持久發力,因為他深知,他是這過程中的一段接棒員,而不是最後衝刺者……

韓橋礦工——首創百日紅的人們 徐明華 115x134cm 1978年 江蘇省美術館藏

韓橋礦工——首創百日紅的人們 徐明華 115x134cm 1978年 江蘇省美術館藏

今天,90歲的徐明華先生終於覺得可以辦個展了。在建黨百年之際,作為黨培養的人民藝術家,他要用一生的努力向人民彙報。他在2021年向2022年交接的時刻,來到了國家美術的最高殿堂,將自己的代表作捐贈給國家……

池塘 徐明華 布面油畫 50x60cm 2006年 中國美術館藏  2021年徐明華捐贈

池塘 徐明華 布面油畫 50x60cm 2006年 中國美術館藏  2021年徐明華捐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第十一次、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文藝承擔著成風化人的職責。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

徐明華先生正是在以藝立人、以藝培根的人生之旅中,大寫了一個“真”。

祝展覽成功!

祝徐明華先生藝術青春常在!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