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京開幕

來源:中國美術報 | 2021年12月06日 10:45
中國美術報 | 2021年12月06日 10:45
正在加載

12月3日,“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一)”在《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幕,展覽由《中國美術報》社、廣州藝術博物院主辦,廣東億潤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協辦。展覽以“寫意性”為研究切面,試圖分別探索與呈現20世紀從30到70各個年代出生的藝術家于“寫意性”方面所呈現出的不同代際特徵。作為“高峰之路”系列展的首展,此次展覽圍繞崔振寬、李寶林、陳家泠、江文湛、胡正偉、王有政、姜寶林、趙振川、郭石夫、吳悅石、鄭百重、程振國、王西京、龍瑞、陳永鏘、馮大中,這一批“30後”“40後”藝術家的“寫意性筆墨”展開。

展覽現場嘉賓合影

展覽現場嘉賓合影

針對當下藝術創作有“高原”缺“高峰”的現狀,《中國美術報》堅持連續兩年舉辦了“高峰之路”主題展覽。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在採訪中表示:“本次系列展以不同年齡段藝術家創作作為研究對象,重點突出,使得展覽主題更加鮮明和具體,針對性更強。從展覽策劃和具體實施來説,這不僅是一批藝術家作品的集中展示,更是帶有研究性、針對性和導向性的主題展覽。這都體現了《中國美術報》一直以來以其獨特的媒體優勢,在發揮學術研究和學術引領作用中所做出的努力,相信這對推進中國畫的發展,對推進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對藝術家攀登高峰會起到非常好的導向作用。

吳悅石 再思 136cm×68cm 2021年

吳悅石 再思 136cm×68cm 2021年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徐漣在採訪中就舉辦此次展覽的意義進一步談到:“《中國美術報》是美術界一張非常專業的報紙,正日漸形成著屬於自己的美術品牌。報紙的宣傳一直以來不單單著眼于新聞本身,更多是從學術角度切入來做一些有深度的話題探討,此次‘高峰之路’系列展就是其中的一個成果。展覽首先從山水、花鳥、人物不同畫科著手,今年又按照不同年齡段對中國畫的寫意性展開思考,試圖為大家呈現當代中國畫邁向‘高峰’的探索之路。我們一直在説藝術創作有‘高原’,無‘高峰’,但是高峰怎麼出現,其實需要一代代藝術家不斷從高原經過努力、探索,從而向高峰邁進,也需要藝術家更多的與學術界、觀眾進行溝通交流,實現理論與實踐上的總結與提升。希望《中國美術報》在中國國家畫院的支持下,把更多的藝術家從高原向高峰邁進的這條路為大家呈現出來,為大家提供一個可以撥開雲霧、發現身邊高峰的機會,這就是今天舉辦這場展覽的意義所在。”

郭石夫 四季圖系列 136cm×17cm×4 2021年

郭石夫 四季圖系列 136cm×17cm×4 2021年

參展藝術家代表、中國國家畫院院委姜寶林在充分肯定《中國美術報》作為藝術類專業媒體的專業性與探索性的同時,還強調:“中國畫不管是水墨還是工筆,都體現了‘寫意’精神,寫意強調的是以形傳神,即‘形’是次要的,抓住精神、抓住內涵是首要的。在當下提出中國畫的寫意性研究,我覺得非常及時,雖然寫意是個老課題,可以説每位中國畫的創作者一生都在踐行著對寫意的探索,但有關寫意的內涵仍有很多問題留待探討。寫意在當下怎麼發展,我認為就是既要筆墨、又要現代,要筆墨就是要傳統、要寫意,要現代就是要把古老的中國畫轉向現代的中國畫,把古老的寫意性轉向現代的寫意性,寫意的本質不變,但是形式語言與觀念一定要變。因為中國畫的創作也要與時俱進,反映時代的審美取向,表現我們偉大的時代。”

李寶林 西疆月 136cm×68cm 2018年

李寶林 西疆月 136cm×68cm 2018年

“寫意”是與“寫實”相對應的一個描述中國畫學特徵的概念。就“寫意”的具體所指,中國國家畫院外聘研究員吳悅石表示:“‘寫’就是傾瀉、‘意’就是心上之音,能夠傾瀉你心上之音,才叫‘寫意’,而並不是説形式上的‘簡’與‘繁’,所以我們要從根本上讀懂‘寫意’。此次《中國美術報》舉辦‘高峰之路’展,主題很好、宗旨很好,且恰逢其時。當下在探討中國寫意畫精神、高峰之路的過程中,有種種聲音,其實都是對的,大家都在探索,只有通過展覽,讓大家的理論探索與藝術實踐能夠在一起碰撞,才能逐步摸索出哪一條邁向高峰的道路是正確的,所以我相信此次‘高峰之路’展,是弘揚中國傳統繪畫中寫意性的重要一步,會是一個極大的助力,使當代中國畫創作的實踐者,在追求寫意精神的過程中,能夠看看這幾代藝術家是如何走過來的,大家彼此分享經歷、吸取經驗。”

崔振寬 山澗溪流 136cm×68cm 2021年

崔振寬 山澗溪流 136cm×68cm 2021年

我們今天理解的寫意主要是從繪畫的藝術特徵來看待的,但這在中國傳統畫論中使用的更多是筆墨,以及筆墨的境界格調。那麼今天的寫意其最終落腳于何處?我們為什麼要重新重視寫意呢?對此,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誌社長兼主編尚輝在採訪中談到:“首先,隨著中外交流的深入,中國畫在吸取西方優點的同時,中國畫的語言從某種程度上也丟掉了一些自己的特點,所以今天我們強調寫意,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其次,今天的畫家把畫得潦草當作寫意,認為這是真性情的一種體現,但傳統文人卻是反對潦草的。今天之所以談論寫意這個話題,是因為我們已丟失了寫意,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問題的探討,正本清源地討論中國的寫意到底是什麼,這樣才能讓我們汲取外來藝術養分的同時,還能夠很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

鄭百重 山中一夜雨 136cm×68cm 2017年

鄭百重 山中一夜雨 136cm×68cm 2017年

展覽現場,學術主持尚輝與參展藝術家姜寶林、吳悅石,《中國美術報》社社長、總編輯王平與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原館長何加林、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所副所長王躍奎展開了四場有關“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的現場直播。

“寫意性”肯定不只是原來中國畫所言的“筆墨”,但又不能離開,如何將“筆墨”化解為當下使用的“寫意性”以進行更寬泛的介入與融合,這便是今天“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的目的和意義。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