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紀念馮先銘先生誕辰100週年學術座談會”線上召開

來源:故宮博物院 | 2021年11月22日 16:19
故宮博物院 | 2021年11月22日 16:19
正在加載

2021年11月17日是我國著名古陶瓷研究學者、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馮先銘先生誕辰100週年。當天上午,“紀念馮先銘先生誕辰100週年學術座談會”通過線上方式在故宮博物院召開。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故宮博物院和國內外古陶瓷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馮先銘先生女兒、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馮小琦等近百人通過線上方式參會。百歲老人耿寶昌先生等陶瓷學界前輩也發來視頻參會。座談會由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陶瓷研究所所長呂成龍研究館員主持。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首先致辭。他説,今天紀念馮先銘先生誕辰100週年,在緬懷先生學術成就的同時,也是為了青年學者能從先輩身上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學術研究始終是故宮博物院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系列舉措,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多元的視角,與國內外學術界共同承擔起闡釋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的歷史使命。希望這樣的學術座談會能夠激起更多的年輕學者潛心做學問,把學術研究作為一生的追求,為故宮博物院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多作貢獻。

馮先銘先生女兒、故宮博物院馮小琦研究館員介紹了馮先銘先生的學術經歷。馮先生早年就讀于北京輔仁大學西語系,受其父親歷史學家馮承鈞先生的影響,對歷史産生濃厚興趣。20世紀40年代起就職于故宮博物院,從事各類文物的整理工作,50年代轉入古陶瓷研究。馮先生在其40餘年的研究生涯中,在主持展覽、考察窯址、編纂圖書、創辦學會、培養後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曾任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中國古外銷陶瓷研究會會長、國家文物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等職。他以謙和的人品、淵博的學識,被國內外陶瓷界譽為“中國古陶瓷研究第一知名學者”“亞洲乃至世界難得的陶瓷專家之一”。 

隨後,耿寶昌、王莉英、葛師科、禚振西、葉佩蘭、陳麗瓊、李毅華、趙青雲、孫新民、陸明華、江建新、廖桂英、陳華莎、劉毅、朱戢、錢偉鵬、黃衛文、森達也、王照宇等19位嘉賓分別代表老中青學者發言。他們回顧了馮先銘先生在中國古陶瓷研究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講述了與馮先生工作和交往的點滴往事,滿懷深情地表達了對馮先生感激和敬愛之情。發言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馮先銘先生進行窯址調查、標本整理、授課培訓等工作留影以及《中國陶瓷史》書影

馮先銘先生進行窯址調查、標本整理、授課培訓等工作留影以及《中國陶瓷史》書影

馮先銘先生在主持故宮博物院陶瓷展覽期間,為了明確藏品的窯口,遍覽大量地方誌資料,“走出故宮”,實地調查了全國17個省、200多個市縣的上千處古陶瓷窯址,收集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實物資料。建立起將故宮博物院陶瓷藏品與古陶瓷窯址調查獲得的資料、考古出土器物三者有機結合的展覽模式,加強了陶瓷展覽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深入實地進行的古陶瓷窯址調查工作,為了解我國古陶瓷窯址在全國的分佈情況,以及各窯之間的關係提供了重要資料,對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量古陶瓷的窯口和年代的判定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深入研究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歷史奠定了基礎。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馮先生主持編寫了我國第一部以大量考古發掘和調查資料為依據的《中國陶瓷史》,並執筆宋遼金部分。書中首次把宋代瓷器分為六個窯係,這一理論高屋建瓴,對宋代窯業的複雜多樣的發展情況建構了框架,被古陶瓷學界廣泛運用並加以發展。該書的出版同時也標誌著我國古陶瓷研究進入新階段。

80年代初,馮先生為推動中國陶瓷研究和培養專業人才,創辦了我國第一個研究古陶瓷的學會——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和第一個研究古陶瓷外銷的學會——中國古外銷陶瓷研究會,併為其發展付出了大量心血。馮先生到各地博物館、大專院校講學,傳授專業知識, 桃李滿天下。

馮先生治學嚴謹,學術造詣精深。其著作主要有《中國陶瓷史》(主編之一併執筆宋代部分)、《中國古陶瓷論文集》、《古陶瓷鑒真》、《中國古陶瓷文獻集釋》、《中國陶瓷》、《中國古陶瓷圖典》、《龍泉青瓷》、《清盛世瓷選萃》等。發表《新中國陶瓷考古的主要收穫》、《我國宋元時期的青白瓷》、《三十年來我國陶瓷考古的收穫》等學術論文百餘篇。參與《文物》等刊物大量的審稿工作。

最後,呂成龍主任對會議進行小結。他説,與會嘉賓對馮先銘先生高超的業務水平和古陶瓷鑒定能力,實事求是、務真求實、鍥而不捨的治學精神,始終把文獻、文物與實際調查三者有機結合起的治學理念,誠懇待人的處世態度和誨人不倦培養後學等,給予了高度評價,深切表達了對馮先生的懷念和敬仰。今天追憶馮先銘先生,就是要學習他嚴謹的治學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情操,為弘揚博大精深的祖國陶瓷文化,為新時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貢獻智慧和力量。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