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院裏的思政課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1年11月10日 16:26
中國文化報 | 2021年11月10日 16:26
正在加載

“以美育人,培根鑄魂”,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以正確的思想指引青年學子,更好地參與到國家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的大潮之中,是美術學院的重要宗旨。擁有豐厚人文藝術資源的美術院校如何發揮自身優勢,體現出課程的豐富性和生動性,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立德樹人?如何通過思政課促使美院學子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養和藝術人文素養?

“以美育人,培根鑄魂——中央美術學院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展”現場

“以美育人,培根鑄魂——中央美術學院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展”現場

中央美院:從專業課程挖掘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

不久前,中央美術學院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展覽,“以美育人,培根鑄魂——中央美術學院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展”,展出了中央美術學院14個專業院係的34門優秀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其中有美院學子走向大江南北對傳統文化的考察,有對新興木刻運動的再認識、再創作,有美化鄉村的墻繪,有新時代服務城市發展的規劃設計,有在精微素描中融入的第一堂黨課,還有重溫我黨紅色育人之路的“延河育魂”活動等。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表示,老一輩藝術家和老師們對於青年學子們一生最深刻的影響,就是他們的言傳身教、藝術成就及教學實踐,這就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優良傳統,這就是課程思政的力量,老先生們用他們的藝術品格在潛移默化之中感染著學生。

展覽集中呈現出中央美院思政課程的建設成果,從不同視角反映了中央美術學院教師對“立德樹人”的深刻理解,在專業課程中深入挖掘提煉其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

“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簡稱“延河聯盟”,是2019年由共同擁有延安時期黨的教育血脈的中國9所重點高校組成的高校聯盟。2020年末,延河聯盟以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為契機,確定了“七個一”工作方案。教師孫韜將其中的紅色創作活動引入課堂,並成為一門創作實踐課程。學生通過真實參與社會實踐全過程,體會從接受命題,到研究背景、收集素材、凝練構圖、材料選擇、技法表現,深入刻畫、關係整理,直到展覽宣傳的幾乎藝術創作的全過程,獲得了大量的一手經驗,提高了創作能力和藝術素養,掌握了繪畫的技巧,同時通過教師的引領在心目中樹立起央美水準的高度。為他們日後成為獨立的藝術家,“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水墨人物寫生》課程既有對中國古代傳統寫意人物畫的臨摹掌握,也有對中國近代改良中國畫寫意人物畫的借鑒研習,以中華民族優秀繪畫為根本,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強化民族畫種精神,推廣傳統文化煥新。教師廖勤介紹,其主要內容包括研習中央美術學院歷代名師的水墨人物經典作品,從中體會人民教師、人民藝術家的前輩們對傳統中國畫筆墨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水墨力作。廖勤認為,教師帶隊引領學生們走出校門,進入社會實踐,在工地、農田、軍營、廠礦等實地為人民塑像,這其中對象有無名工農兄弟,也有全國勞動英模,更有90歲高齡的老紅軍,他們的精神深深地映射到我們的藝術學習之中,使師生體會為中國而學,為中國而畫,為這些中華民族的偉大人民塑像,是中國畫寫意人物畫師生的榮耀與責任。

“中央美術學院師生始終堅守‘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優良傳統,筆墨緊隨時代,藝術服務人民。展望新百年未來,我們將不負‘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的殷切囑託,努力培養一大批德藝雙馨的高端藝術人才,創造一大批充滿深厚家國情懷的經典名作,把‘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時代課題寫在中華大地上和人民生活中。”高洪説。

中國美術學院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開展主題調研和寫生創作活動,用畫筆描繪浙江的青山綠水、治水新貌和動人事跡,繪製河長河工肖像千余張。

中國美術學院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開展主題調研和寫生創作活動,用畫筆描繪浙江的青山綠水、治水新貌和動人事跡,繪製河長河工肖像千余張。

中國美院:“星空下的思政課”與“摩登大自然”

今年3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佈了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關培育建設項目入選名單。中國美術學院“以鄉土為學院 創新藝術人才培養”項目入選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數字交互系列動畫《摩登大自然》入選2021年“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

對於“以鄉土為學院 創新藝術人才培養”項目,中國美術學院師生更願意稱其為“星空下的思政課”。早在2016年,學校開始將思政課堂下鄉與專業下鄉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讓課堂“搬出”教室、“走出”學校。田間地頭,桑竹阡陌,學生在哪,思政課就在哪。

“‘00後’學生大多對農村缺乏了解。”授課教師、思政社科部老師朱文信説,“我們要借助下鄉的機會,引導學生關注鄉村的現狀與歷史,讓他們能切身感受到中國農村的發展,感知鄉村,感知中國,從而激發他們改造鄉村,建設祖國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星空下的思政課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授課教師、思政社科部教授龔華平説,“兩者的結合,既整體提升了思政課的魅力和其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又有效引領了專業實踐的效率和思想層次、創作水平。”

思政教學引導專業實踐,專業實踐滋養思政教學。藝術學子反哺鄉土,以藝術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中國美院的思政下鄉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在學生專業課下鄉實踐課中,中國美院思政社科部老師常常是分赴仙居、南潯、松陽等7個下鄉采風點開展思政課,同學們共同探討國情時政,還有學生以手繪的方式記錄了思政課堂。

“聽了思政課老師的講解,我開始去關注這個村子的歷史與發展。這是一方生機勃勃的土地,並不僅僅是我們畫筆下的客體。”中國美院專業基礎教學部造型分部學生謝池柳説,“中國的鄉村不缺少美,我們要用自己的畫筆把它的美傳播出去,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它,保護它,建設它。”

為全面貫徹“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共建地球與生命共同體”的生態文明理念,中國美術學院師生團隊創作了《摩登大自然》數字交互系列作品,從瀕危動物切入,每集選擇不同的視角介紹一種動物的外貌、生活習性、特點特徵、現存狀況和保護情況。同時擴展動畫形象,將其和諸如垃圾分類等現實環境話題及各學科知識點結合,探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法,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將新時代核心價值觀融入作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培養青少年自然環保的理念和科學發展的意識。

據介紹,2019年,該系列動畫片被作為優秀案例在“學習強國”平臺播放,被國家有關部門推薦為優秀動畫片;2020年,入圍第16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動畫系列片綜合獎。

1979年版的小學語文課文《八角樓上》配有一幅毛澤東挑燈寫作的插圖,它就是嶺南畫派重要畫家楊之光和鷗洋1977年合作創作的國畫《不滅的明燈》。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謝昌晶在“畫中有話”短視頻中主講、介紹了這幅作品。圖為視頻截圖。

1979年版的小學語文課文《八角樓上》配有一幅毛澤東挑燈寫作的插圖,它就是嶺南畫派重要畫家楊之光和鷗洋1977年合作創作的國畫《不滅的明燈》。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謝昌晶在“畫中有話”短視頻中主講、介紹了這幅作品。圖為視頻截圖。

廣州美院:“由畫入史”激發黨史學習熱情

選取100幅紅色美術經典,通過動態畫面和形象解説講述中國共産黨開天闢地、改天換地的偉大歷程——在今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到來之際,廣州美術學院完成了“藝術思政”項目百集“畫中有話——百幅紅色美術經典禮敬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系列短視頻錄製。

作為“革命美術的先鋒”,廣州美院從建校起就創作了眾多紅色經典,如胡一川的《開鐐》、關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嬌》、潘鶴的《艱苦歲月》等,這些作品是黨史教育的重要載體。2019年底,廣州美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老師們以繼承革命美術先鋒優良傳統、探索黨史學習教育特色為出發點,推出兩集“畫中有話——紅色美術經典賞析”短視頻,充分體現了藝術類院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特色。學院黨委副書記穆林進一步提出“畫中有話——百幅紅色美術經典禮敬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的創意,將該項目納入學校工作議程,集全校之力推進。

穆林介紹,共有48名教職工參與了短視頻錄製,其中年齡最大的陳金章教授93歲。在錄製過程中,老師們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尤其是對經典中蘊含的黨史內容,進行了系統的學習消化。同時,佈置了“畫説黨史——慶祝建黨百年紅色美術經典賞析”的課程論文寫作,3000多名學生完成了寫作,大大提高了學習黨史的積極性。

“畫中有話”短小精悍又史料紮實,視覺效果豐富,每集約3分鐘,更適合快節奏的生活,在上課間隙、休息時間隨時都可以觀看,對青年學子有較大吸引力。主講者身份多元,既有美術大家,更有不少是該校的普通教師,也有自畫自説——自己講自己的作品,因此更親民,更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適合在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黃埔區某街道負責人正是通過朋友圈的轉發知道了這個短視頻,於是邀請廣州美院的教師到其轄區講“畫説百年黨史”的黨課。

“目前這個系列短視頻有30多集被推上了‘學習強國’平臺。最近廣東省委組織部公佈了《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關於百部精品黨課百名優秀黨史宣講員評選結果的通報》,‘畫中有話’微黨課被評為百部精品黨課。”穆林表示,未來要儘快推進老藝術家版“畫中有話——紅色美術經典賞析”,趁他們還健在、還健康時讓他們來講自己的經典作品,留下寶貴歷史資料。

“如何解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是推進課程思政亟待解決的難題。為此我們鼓勵馬克思主義院的老師在立足思政本業的同時,積極拓展自學美術與設計方面的知識,也鼓勵碩士思政專業教師跨專業攻讀美術學或設計學專業的博士,立求融通藝術與思想政治教育兩個學科。如徐平華老師被廣美工業設計學院邀請在‘紅色文創’課上主講《紅色設計學初探》,蘇雲升老師應邀指導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的《紀念肖像雕塑創作》、美術教育學院的《設計基礎》,譚釗老師&&舉辦革命文物資源與高校思政課程研討會,都對推進我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發展産生有益影響。”穆林説。

雷神山醫院藝術長廊

雷神山醫院藝術長廊

湖北美院:“五十三梯”通向為藝術奮鬥的夢想

校長為新生上入校第一堂思政課,落實集體備課制度,選聘學術造詣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學生的班主任,與輔導員和學院黨政領導共同組成學生“立體化”成長導師團隊……近年來,湖北美術學院的思政課在創新授課形式、提升教學藝術方面做了諸多探索。同時,學院還立足專業特色,深化“思政+藝術”育人模式,搭建實踐育人平臺,打造特色活動品牌。學院在紅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建立社會實踐寫生基地,開展“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社會實踐、“藝縷陽光”“藝心為愛”等志願服務項目;建立“美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研究專題,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項目化”研究計劃,成立“中國紅色美術文化研究中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師生創作了450余幅藝術作品,用藝術作品打造出雷神山醫院藝術長廊,推出了“共戰疫情”“藝術戰‘疫’·心手相牽”等系列雲展覽活動。學生團隊不僅為930余位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警察、社區幹部、志願者等一線抗疫戰士繪製頭像,更有多名師生衝在第一線,積極為困在家中的居民服務,一些老師還通過網絡義賣個人作品籌集善款。

今年6月,湖北美術學院公共課部借助課程思政育人第二課堂活動的“英語漫畫大賽”“英語戲劇比賽”等賽事活動,發現了一批善於用圖畫表達思想的學生。7月,湖北美術學院公共課部積極組建課程思政育人漫評團隊——“五十三梯”。“這一命名源自我校校史。湖北美術學院前身武昌藝專在抗戰時期校舍被日軍炸毀,以‘可毀者物質,不可毀者精神’之宗旨西遷至四川江津五十三梯堅持教育教學。象徵著我們將銘記歷史,不忘初心,以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己任。”該校公共課部主任周捷峰介紹。

“五十三梯”漫評團隊指導教師都有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33名學生來自全校各個專業,各有所長,擅長板繪、水彩、國畫、影視、動漫和文字等。團隊通過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網絡正能量賽事,以賽促學,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思辨能力,尤其是網絡媒介素養,增強對網絡信息的鑒別能力、對事物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弘揚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體現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培育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激發內源性學習動力。

學生們創作的漫評主題緊跟時事熱點,關注國情民生,弘揚愛國精神等,主題包括綠色低碳環保、青年學子衛國戍邊、反詐宣傳、抗洪救災、奧運精神、抗疫宣傳等。從成立至9月,團隊學生們在荊楚網共計刊發原創圖畫和文字漫評作品29篇,其中27篇作品被“學習強國”平臺採用,多篇作品分別被雲南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人民資訊、騰訊網、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等多個媒體平臺轉載。多篇作品同時申報參加中央網信辦“五個一百”正能量作品展示活動。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