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刻石三十品新探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辦

來源:央視網 | 2021年11月02日 16:52
央視網 | 2021年11月02日 16:52
正在加載

11月1日,“源於圖像背景的社會和藝術·刻石書法研究與創作系列展之二——三國兩晉南北朝刻石三十品新探”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中國國家畫院沈鵬藝術基金承辦,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碑刻研究委員會協辦。展覽結合古人的評述和當代審美需要,甄選了三國兩晉南北朝刻石書法中的30通碑刻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展品均精選自北京文物交流中心及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碑刻研究委員會等專業收藏機構。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據了解,此次展覽中的“三國兩晉南北朝刻石三十品”分別是:《上尊號》《受禪表》《孔羨碑》《谷朗碑》《禪國山碑》《天發神讖碑》《華芳墓誌》《廣武將軍碑》《爨寶子碑》《好大王碑》《中嶽嵩高靈廟碑》《爨龍顏碑》《姚伯多造像》《始平公造像》《魏靈藏造像記》《霍揚碑》《石門銘》《南石窟寺碑》《鄭文公碑》《瘞鶴銘》《刁遵墓誌》《李璧墓誌》《張猛龍碑》《馬鳴寺碑》《高貞碑》《曹望憘造像記》《張黑女墓誌》《敬史君碑》《天柱山銘》《鐵山石頌》。以此為基礎的系列研究可分為“理論”“鑒碑”“創作”三個部分,分別採用特邀和徵稿的方式,收到研究文章35篇以及書法作品64件。其中,“理論”部分是圍繞拓本考證、鑒藏題跋、技法與樣式特徵等方面進行探討,提倡多元方法論和跨學科研究,尤其鼓勵對三國兩晉南北朝刻石的書體演變、書學思想、作品個案研究及其在當下的發展境遇和審美趨勢進行學理性分析;“鑒碑”部分主要針對具有代表性的最佳拓本進行簡要介紹;“創作”部分則要求作者基於“三十品”的某一品為母體進行書法創作。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表示,中國國家畫院是以創作和研究為中心工作任務的學術單位,書法篆刻所成立以來,始終堅持著以學術研究與創作研究為主導工作,此次展覽在這方面體現得更為充分。同時,展覽對中國書法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具有指導意義,這種意義遠遠超出了對刻石本身的研究,也進入了當代層面的藝術實踐和創作當中。這種刻石原拓的展出,對其研究成果的展示的同時,展出本身也延伸了它的精神內涵。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徐漣認為,書法篆刻所是中國國家畫院的一個重要創作研究部門,集中了一批當代優秀的書法藝術家,具備很強的研究實力,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書法篆刻所有一種專注學術、切磋交流的良好風氣與和諧氛圍。這次展覽具有很強的學術價值,推動書法創作更加深入傳統,從傳統精華中汲取新的滋養,成為藝術創作的不竭動力。中國傳統的品評方式是一種探討,一種交流,最終對書法藝術的本質特徵達成理解,尋找到普遍規律,對於這些碑碣的品評鑒賞正是如此。清代碑學的發展,使書法一掃柔靡之氣,極大拓展了書法的風格形式,到今天這種動力還在延續。未來書法藝術的發展也要擴大眼界、開放心胸,從傳統中汲取營養,從其他藝術中獲得啟發,不斷突破邊界從而界定屬於書法藝術的邊界。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所長魏廣君介紹,此次展覽力圖從基礎角度建立書法在現代認知上的一個體系,當代書法藝術在審美意蘊統攝下,經歷了對傳統技法和觀念的重新審讀,在創作意識和成果上的巨大進步,使我們的創作已經不是單純的對“碑學”“帖學”的取用,也意味著書法藝術的審美目光在邏輯上將有可能進一步的走向泛視覺文化領域。而中國古代詩論所總結出的美學標準完全可移用於書法藝術品評,併為書法創作提供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美學架構。這將徹底打破傳統書法理論以“帖學”和“碑學”兩截劃分的研究模式,以及基於此所劃分的斷裂式的當下理論研究模式,為日後的理論研究提供一個全景式的歷史與當代視野。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書法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階段,也是書法發展的一個高峰時期,為唐代書法的鼎盛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副所長魏傑介紹,此次展覽在選擇碑拓及書體方面,主要以對後世書法影響較大和對書法走向起到關鍵作用的為主。此次展覽的舉辦及其圖錄的出版,是對傳統與經典又一次學習的機會,相信一定會在書法界引起對碑學的重新審視和梳理,對當代書法創作起到一定的啟迪作用。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文字發展非常活躍的歷史階段,在這個時代,書法呈現出非常豐富的面貌,且通過這些刻石傳達下來。為此,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副所長蔡大禮認為,這一寶貴資源是每個研究書法和學習書法的人必須要認真對待的,此次展覽把這個時代優秀的刻石作品進行了一個篩選,選出最有代表性的30品,可以作為一個切入點來進入進入中國書法史的研究。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主任李晨介紹,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的庫存中有一定數量的碑帖文物,其中不乏善本。這些碑帖的匯聚離不開包括老一輩文物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這些由幾代人經過長期的積澱保存下來的文物資源,目前正在逐步開發,合理利用,努力投身於社會公益工作。李晨表示,嘗試與國內學術單位進行文化研究活動,是讓物活起來,促進和增強文化自信的具體行動,對於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來説,是實現本單位的社會公益職能的途徑之一,是一個有益的、良好的開端。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1月6日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