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舉辦“第一屆中國古書畫鑒定與鑒藏學術研討會”

來源:故宮博物院 | 2021年10月22日 17:57
故宮博物院 | 2021年10月22日 17:57
正在加載

2021年10月17-20日,“第一屆中國古書畫鑒定與鑒藏學術研討會”在京隆重召開。此次會議由故宮博物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聯合主辦。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鑒藏研究所名譽所長王連起、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李軍、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總編輯范景中、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院長白謙慎等領導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主持開幕式。

書畫鑒定與鑒藏是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獨特傳統。1949年以來,老一輩專家學者在書畫鑒定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就,為書畫鑒定與鑒藏之學奠定了優厚的學術根基。近年來,鑒藏史研究逐漸得到學界關注,大專院校藝術專業開始開設鑒藏史方向,各大博物館的大型書畫展覽和研討會也選取書畫鑒藏為主題,在學界産生廣泛影響。近年來,故宮博物院繼承老一代專家的學術傳統,秉承“學術故宮”的理念,不斷推進古書畫鑒定與鑒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有力推動了書畫鑒藏與藝術史研究的進程。

與會代表合影

與會代表合影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致辭中表示,近些年來,古書畫史的研究面臨了很多新的發展趨勢,關於鑒定與鑒藏問題的研究,勢必將成為古書畫研究中的學術熱點。為適應新時代學術發展的需求,故宮博物院先後成立故宮研究院古書畫研究所、古書畫鑒藏研究所等專門研究機構,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中設立中國古代書畫鑒藏史研究方向,設置古書畫鑒藏研究的相關科研課題,與此同時,故宮博物院的書畫類展覽一直與書畫史、書畫鑒定和鑒藏的研究有著緊密的聯絡。依託豐富的收藏,故宮舉辦的專題展覽,同樣離不開書畫鑒定與鑒藏問題的深入研究。這一系列展覽,不僅形成了極大的社會影響,也獲得了行業內專家學者的廣泛好評。然而,隨著相關研究成果的不斷涌現,古書畫鑒定與鑒藏的發展也開始面臨更多需要廓清和重新審視的問題。有鋻於此,故宮博物院和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聯合舉辦此次學術會議,對相關學術前沿和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討,勢必將對古書畫研究的進一步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還有: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聶崇正、單國強,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研究館員肖燕翼等等。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浙江省社會科學院、遼寧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中國書法家協會等高校、科研和文博機構和社會團體的5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並提交論文。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會議為期兩天,群賢畢至,精彩紛呈,從個案研究到宏觀藝術史議題,橫跨各個時代,涵蓋文物藏品研究和鑒藏史研究各個領域,不僅包含了材料觀點與理論的創新,同時體現出豐富的方法視角。專家學者分別從古書畫鑒定理論與實例、鑒藏研究、書畫史研究等方面爭鳴論道,展現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首日研討共分為四場。第一場發言人及題目分別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單國強《古書畫鑒定的特殊性——與古器物鑒定相比較》、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肖燕翼先生《館藏書畫的鑒定遠未結束——元吳鎮竹石圖鑒例的提示》、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連起《訪日看畫所見的<五馬圖>》。由薛永年先生主持並評議。薛永年先生指出,單國強先生的報告總結了自己美術史和鑒定的研究之路,傳達了豐富的鑒定實踐經驗,不乏一些獨到的體會。肖燕翼先生的論文是鑒與考、作品鑒定與鑒藏研究結合的突出案例。他治學中的問題意識,不迷信前人結論的超越意識,嫻熟運用實物目鑒與文獻印證相結合的方法,給予我們寶貴的啟示。王連起先生通過到日本東京博物館纖塵不隔地觀看《五馬圖》,發現五馬並非皆李龍眠所繪,四題並非黃山谷所書。解決了學界常年無法考證的真偽問題。

第二場研討發言人及題目分別為:余輝《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鑒藏史及藝術影響》、尹一梅《<石渠寶笈續編>碑帖拓本的問題辨析——從四部“宋拓”<淳化閣帖>著眼》。由白謙慎先生主持並評議。白謙慎先生指出,余輝先生的論文體現了繪畫遞藏對後世畫壇風格的全景式影響,角度開闊,令人信服。尹一梅女士的報告深入淺出,旁徵博引,拓寬了清代金石學研究的新內涵。

第三場研討發言人及題目分別為:李凱《金潤<溪山真圖賞>卷的初步研究》、趙國英《獨特的文化景觀:四王的崛起與私家書畫鑒藏的鼎盛並行——有關畫史研究中繪畫與鑒藏關係的思考》、楊丹霞《錢維城繪畫藝術初探》。由陳野女士主持並評議。陳野女士指出,李凱先生的研究對於中小畫家和社會藝術場景內容的關注,體現出繪畫史研究的不斷深化,以及研究理念和視角的轉變。趙國英院長的研究對鑒藏史和繪畫史的關係進行進一步闡發,從建立古典山水樣式的原型、畫家的創作理念和知識來源等多重角度考量繪畫史和鑒藏史同時具有的雙重意義。楊丹霞女士的論文著眼清中期君臣互動和社會環境,在史料辨析基礎上追根溯源,其中對於陳書的研究對於浙江地區美術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新成果。

第四場研討發言人及題目分別為:朱萬章《宋馬麟款<得春先圖>卷鑒藏及相關問題考辨》、薛龍春《王鐸書法鑒定札記》、黃小峰《風雨雲霧如何改變了現代中國繪畫史?》。由范景中先生主持並評議。范景中先生指出,朱萬章先生考證此卷特點,把此卷從明代重新界定到宋代,並對收藏問題進行勾勒,是文章的三個貢獻。薛龍春老師列舉王鐸各時期真偽作品,探討“標準件”可信度和條件問題。黃小峰老師對文本和圖像進行細讀,對比東西方對相似題材繪畫的態度,體現出中西比較的國際視野。

研討會分設“文物藏品研究”和“鑒藏史專題”兩個分論壇。在“文物藏品研究”分論壇中,學者們分別從書畫文物、歷代作品出發予以考察。關於藏品研究,邱才楨先生結合道教史與音樂史,考察《聽琴圖》內容和創作年代問題。王中旭先生對浙博本、上博本及故宮本《揭缽圖》的真偽及年代問題進行考察。顏曉軍先生對清宮所藏的董其昌作品進行了統計和考辨,並探討了代筆和作偽問題。段瑩圍繞陳洎《自書詩》殘卷的面貌、著錄及歷史背景等問題進行研究,並對顏復殘跋予以披露。關於鑒定研究,王亦旻先生對故宮藏乾隆書法作品進行了對比,探討了乾隆不同時期和情況下的代筆問題。張震先生以故宮藏《雲華惜花圖》為依據,對乾隆朝宮廷畫家陸燦的其他作品進行辨識。李寧先生以摹搨本二王法書為中心,探究南朝押署的押署位置、書寫格式等,反觀南朝押署的變相與偽相。關於題跋研究,關鍵認為故宮藏元代鄧文原《芳草帖》為趙孟頫《水村圖》卷後跋,于明清之際遭到分割。張梁對虞集存世題跋墨跡進行整理,通過題跋看虞集的書法與鑒藏。姜鵬先生對董其昌在重要古畫留存下來的一系列題跋予以鑒別解讀,重置其歷史語境。此外,秦明先生梳理40年間劉九庵先生對黃易書畫研究過程的歷史發展脈絡,旨在建構劉九庵書畫鑒定方法體系研究。張冰先生從《積書岩帖》切入,闡釋王澍不同於前人的唐代書法觀念和對清代書學的影響。徐華烽、吳雪杉也作了專題性報告,豐富了古書畫藏品研究內容。

在“鑒藏史專題”分論壇中,學者們從收藏、題跋考釋、著錄以及個案分析等角度進行了細緻研究。關於鑒藏史研究,史睿先生以宏大視角,將書畫鑒藏史與唐代重大歷史敘事關聯起來,並試圖建立起書畫藏品性質從文到雅的轉化觀照唐宋之變的歷史進程。李方紅先生考察宋代皇室書畫收藏的歷史過程,探索其背後的文化政治含義。盛潔對宋代曝書會制度進行梳理,思考觀覽內府收藏會對士大夫的書畫鑒藏活動造成的影響。郭懷宇探討整個明代內府收藏的流散現象,並討論此現象對明代鑒藏家寓目情況所産生的影響。趙琰哲結合檔案文獻和內府藏品,探討在乾隆朝中後期大災背景下,皇帝的現實憂慮與書畫鑒藏之間的互動關係。關於鑒藏個案研究,杜娟女士以張寰的書畫藏品為切入點,説明了明代中晚期書畫藏品流傳的特點與書畫鑒定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汪亓先生對翁嵩年的鑒藏進行綜述,認為其對於書畫的興趣明顯高於古籍與碑刻,勾畫出其鑒藏的輪廓梗概。任文嶺先生對羅天池書畫鑒藏活動進行系統梳理與研究,把握其在當時在廣東乃至全國書畫鑒藏方面的影響與地位。關於書畫遞藏流轉問題,李源探討趙孟頫《秋郊飲馬圖》卷的流傳情況及未入《石渠寶笈》的原因,同時也對現藏于錦州市博物館及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兩件摹本予以介紹。譚浩源通過清至民國時期金石學者的題跋觀款,研究《宋拓武梁祠畫像冊》的遞藏問題。程俊英從從明治時期以來日本收藏家的中國書畫收藏觀發生的重大轉變入手,討論近代日本中國書畫鑒藏體系的形成。此外,欒林、王瑩、韓燕也圍繞書畫著錄問題作了專題性報告。

研討會閉幕式由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主持,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對大會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趙院長指出,本次研討會上所有的研究和觀點,對學術界來説,都是十分珍貴的。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匯聚一堂,拓展視角、坦誠交流,直面學科新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多學科、跨學科研究方法,提升古書畫鑒定和鑒藏研究的重要價值。同時,也勢必會加強古書畫鑒定與鑒藏研究的學術熱度,促進交流合作。未來,讓我們繼續繼承和發揚老一輩學者們的學術精神,進一步深入研究,共同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疫情能夠好轉,國內外的學者可以再次共同研討。

除與會專家外,此次會議還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眾多高校學子和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文博機構的研究人員旁聽會議,現場座無虛席,學術交流氣氛濃厚。

附:致辭摘要

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鑒藏研究所名譽所長王連起先生在致辭中談到,中國的古書畫近300年來,大部分都集中到了清宮,期間有賞賜、盜竊以及各種散出,隨著清朝滅亡,文物更是大量地流散,而故宮博物院是宮廷文物天然的繼承者、保護者,要有責任整理、蒐集、研究、出版,這是歷史的使命,故宮古書畫鑒藏研究所因此成立。古書畫鑒定真偽,應該是所有故宮人,包括高等院校和其他研究單位的專家學者共同來做,從藏品的流傳、鑒藏、鑒定,到更深層的學術歷史、藝術價值等問題進行探討。每年舉辦一次這樣的會議,就需要我們每年都有新的研究,新的成果,共同交流。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李軍教授在致辭中説,故宮深厚的學術傳統曾經創造過無數的第一次。1993年,中央美術學院與故宮合作成立了第一屆書畫研究鑒定研究生課程班,其中領銜者即是薛永年先生和已故的楊新先生。課程教師還包括劉九庵、金維諾、傅熹年、單國強先生等,陣容強大,影響深遠。從此,一個書畫鑒定學院化和專業化的新時代開始了。故宮專家如王連起、肖燕翼諸先生,更是央美校園和課堂中的常客,他們的言傳身教,早已融入了央美人文學院美術史研究的血脈之中。中央美院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學者在這一傳統的陽光雨露之下茁壯成長,希望中央美術學院與故宮博物院在未來繼續創造更多的第一次。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總編輯范景中先生在致辭中説,美術是一個文明人、文明國度,文明民族心靈的終極需要。一個文明可以説是由美術史代表的。一書一畫是古人的心血歷經歲月的磨洗,做美術史的鑒藏、鑒定就是要重新喚起古人的精神。因此,美術史的基礎、鑒藏與鑒定至關重要。這次研討會即為喚起古人的精神,喚起人們對中華文明的領略關注,將中華民族文化根脈延續下去。在此也感謝王連起先生在中國美術學院的長期教學,希望雙方繼續合作。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院長教授白謙慎先生在致辭中説,鑒定學雖然在西方已經衰退,但是在中國依然是藝術史研究中一個不可或缺,受到高度重視的領域。鑒定本身也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工作,需要的信息量很大。浙江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大學,有做文物保護、科技鑒定的實驗室,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輔助的科技鑒定,也希望博物館能開放資料,未來的古書畫鑒定必然會向多學科、跨學科交流的領域拓展。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