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存而祈禱——中外美術作品中的自然災難場景

來源:美術報 | 2021年08月05日 15:34
美術報 | 2021年08月05日 15:34
正在加載

克勞德·莫奈 暴風雨中的國會大廈 81.5×92cm 裏爾美術宮

克勞德·莫奈 暴風雨中的國會大廈 81.5×92cm 裏爾美術宮

  ■王川(鎮江市作協名譽主席、江蘇省版畫家協會原副會長)

  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既相依又相悖,人類依附自然生存,在自然中獲取生活資源,自然給人類以孳乳,養育著人類。人類視自然為母親,尊之如父執。然而自然與人類的關係很複雜,時而風和日麗,天朗氣清。時而又風雨驟至,山崩地裂。

  更多的時候,自然是人類的朋友,自然是畫家取之不盡的藝術寶藏,表現不完的藝術對象。美麗的山川草原,高山峻嶺,都被他們納入畫中,法國的巴比松派、印象派、印象派後、英國的風景畫派,俄羅斯的巡迴畫派,以及中國和日本的山水畫,無不用自己的畫筆來為自然作謳歌,把它的壯美景色變為藝術。這時的自然,是處女般美麗溫柔的,它與人類歌、對人類笑,與人類語,作盡萬般千狀樣。畫家習慣了晴天麗日,風平浪靜,即使自然出現一些暴風雨雪,也會把它作為特殊的景觀欣賞。無論是中外,都有畫家在情緒怡然地畫著雨景、雪景。多霧多雨的倫敦就孕育了水彩畫,無數的畫家畫了雨中景色,富有情韻。甚至暴風雨來臨之前之後,都有多位畫家在畫,俄羅斯庫因芝有一幅《雨後》非常有名,雨霽天晴,還是烏雲滾滾如城堡,壓在天際,一縷陽光從雲層中射出,斜斜照著田野,瑰麗燦爛。

透納 暴風雪:暴風雪中汽船駛離港口,在淺水中發出信號,作者本人置身於船上(局部)

透納 暴風雪:暴風雪中汽船駛離港口,在淺水中發出信號,作者本人置身於船上(局部)

  只要不是暴雪成災,畫家們還是樂意去畫的,西畫中的雪景眾多,北歐和加拿大的畫家有畫冰山和雪崩的畫。俄羅斯畫家希施金的《人跡罕見的北方》,畫出了高緯度的極寒天氣。中國古人也喜畫雪景,王維就有多幅畫雪的作品,被後人稱為是“雪景之祖”。范寬的《雪景寒林圖》、宋人的《雪溪行旅圖》和黃公望的《九峰雪霽圖》《郯溪訪戴圖》以及無數雪景畫,都畫出了極端天氣下人類的生活情景,只要不妨礙人類的生活,不危及自身的安全,人們還是願意與自然相處的。

  但中國畫不是嚴格寫生的,也缺少主題畫,因此畫自然災害的畫作不如西方為多,而且在畫中對於氣候的表現並不充足,也不寫實,只是作為一種意象在表現。因此少有災害性的自然現象。

  自然也是一個喜怒無常的“暴君”,時時以它暴戾莫測的脾氣給人類以威脅:風暴、冰雪、洪水、颶風、火山、海嘯、嚴寒、灼熱、地震、瘟疫,無一不給人類以致命的打擊,頃刻之間就能把他們生存的環境毀滅。

  藝術家既以表現自然為天職,當然也會把這種面貌的自然描繪上畫面。自然的災害是醜惡猙獰的,比較起平靜的自然來更有個性,更有特點,善於捕捉特殊形象的畫家們當然不會放過。因此,在世界畫庫中,表現自然災害的畫作不在少數。

  地震應是對人類危害最重的災禍,它造成的烈度極大,影響面極廣,世界上有無數因地震而毀滅的城市,洛杉磯、唐山、神戶都是。但如果地震是因火山而引起的,那造成的災害更會嚴重十倍,龐貝就是典型的一例。

  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的一次爆發,把位於山下的龐貝城完全毀滅。無情的災難把一切火熱的生活封存,把它們化為歷史、變成化石的事實固然令人驚悚,但它的故事也為無數的藝術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間,那種生命消逝于瞬間的戲劇化過程確是可以創作出動人的藝術作品。《龐貝城的末日》就是其中成功的一例。俄羅斯畫家勃留洛夫以他非凡的想象力和超人的表現力再現了這一歷史性的災難瞬間。他把早已定格在兩千年前的歷史用藝術進行了回放,選擇了“末日”作主題,來表現那動人心魄的一刻,使這幅作品成了名作。

  日本也同樣飽受火山和地震之苦,但這種災害出現在他們畫中的機率很小。加山又造有一幅《火之島》的畫,畫著一座火山島,純用紅色畫成,海水赤紅,島上火山爆發,岩漿噴涌,熾熱奔騰,彤雲密布,儼然是一片火的世界。然而這幅畫並沒有畫出“災難”,畫家只是在“隔岸觀火”,是在欣賞火山島的美景。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爆發的火山沒有傷害到他的安全,這是因為距離産生了美。

米開朗基羅 創世紀——洪水 壁畫 西斯廷禮拜堂

米開朗基羅 創世紀——洪水 壁畫 西斯廷禮拜堂

  借助於航海大發現之力,歐洲的畫家也多於表現海洋,從古希臘起,西方表現海上災難的畫作不在少數,很多畫家都以畫海而著名,《九級浪》和《梅杜薩之舟》等都是其中的佳作。英國也是島國,透納就是以畫海而出名的,他本是一位“旅遊畫家”,經常外出對景寫生,畫成油畫。他筆下畫有一系列的海景,如《暴風雨:漢尼拔率領大軍跨越阿爾卑斯山》,就是表現迦太基的名將漢尼拔在翻越阿爾卑斯山與羅馬作戰時遇到的冰雪極端天氣,這雖是一幅歷史畫,但卻是“大風景小人物”的山水畫。他也畫過《遭雪崩破壞後的小屋》,畫著因雪崩而引起的落石,輕易地就砸毀了一座簡陋的小屋,顯示出人在面對著超然的自然力量時的無助。他的代表作是《暴風雨:暴風雨中汽船駛離港口,在淺水中發出信號,作者本人置身於船上》,從這個很長的副題來看,他是這場自然災害的親歷者。這幅畫上的海浪肆虐,漫天捲起,畫面已成抽象,然而氣勢撼人。

  除了物理性質的災害之外,瘟疫是人類最大的生物性災害。歐洲的黑死病和鼠疫曾奪去了數億人的生命,其實在此之前和之後,其它多地都曾爆發過。馬賽美術館有一幅《希臘底比斯的瘟疫》,是法國畫家加貝特的作品,畫中多名婦女染病躺在街頭,奄奄一息,有的兒童已經在她的懷中死去,背景是希臘典型的建築,一位長官模樣的男人扶著他的愛人正在巡視災情,臉色凝重。美術館裏還有一幅大衛畫的《聖洛克為了治癒瘟疫向聖母求救》,借《聖經》中的故事來表現了一種善良的祈願。

武永年 風雨欲來的東海 54×38cm 紙板油畫 1983年

武永年 風雨欲來的東海 54×38cm 紙板油畫 1983年

  面對著自然的災難,人們表現出的並不完全是堅強,大多數是恐懼,因為在大自然面前,人畢竟太渺小了。自然的災難毀掉了人們的家園,但更多的是留在人們心底的壓抑和恐慌,人們有理由感到恐懼。面對災難,人們無助地佇立那裏,等待著命運的裁決,悲痛欲絕地忍受著不可慰藉的傷慟。

  羅馬尼亞繪畫大師巴巴在晚年反復在畫“恐懼”的主題,用多幅畫作表現出來,有的是表現身為萬乘之君的一國之王,竟然發了瘋,深夜裏躡墻行走。有畫著一群驚恐的農民,在黑色的天幕下匍伏祈禱。有畫著一群人圍著剛從絞架上放下的基督在慟哭。最著名的一幅叫《恐懼》是一群人在聚集悲號。

  他們為什麼而恐懼?巴巴説:“我的《瘋子國王》和《恐懼》都是在這種夜晚的混亂狀態中産生的創作靈感。他們都在為生存而祈禱,使我意識到了為命運而戰的意義。”巴巴一生活了九十歲,經歷過兩次大戰,經歷過政權更迭,也經歷過布加勒斯特大地震,多災多難,在他的心底造成了深深的陰影,他所産生的恐懼,既有政治因素,也有自然因素。

  自然災害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畫家們通過他們的藝術來描繪這一畫面,他們為命運而戰,為人類以鼓舞,為生存而祈禱。這才是人類面對自然災害時所取的正確態度。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