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湛清華”展獻禮清華110週年校慶

來源:美術報 | 2021年04月27日 17:25
美術報 | 2021年04月27日 17:25
正在加載

清 袁耀 秋山行旅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清 袁耀 秋山行旅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4月20日,清華大學110週年校慶系列展覽“水木湛清華:中國繪畫中的自然”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此次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聯合首都博物館,並在部分私人藏家的支持下,匯聚90余件古代精品繪畫參展,為校慶獻禮。

  “水木湛清華”,典出東晉謝混《遊西池》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不僅道出“清華”之所得名,也是對本次展覽主題的詩意揭示。“水木湛清華”可以視為這一時期人們“自然觀”轉變的分水嶺,標誌著古人的視野從宏大的自然之思,轉向了具體切近的自然之美,將哲理的“自然”演化於人生之中。

  本次展覽共分為“澄懷觀道”“心師造化”“林泉高致”“閒情偶寄”“托物寄興”“唱和有應”“與古為徒”七個單元,展示了此前未公開展示的李公麟、蘇軾名下和其他宋元畫作,以及沈周、文徵明、仇英、董其昌、陳洪綬、八大山人、石濤等明清名家畫作。展廳中,傳宋代蘇軾《偃松圖》以水墨法繪一巨松,畫幅卷首嶙峋巨石竹叢中向卷末端生出,蜷曲若龍,氣勢淋漓。傳宋代李公麟《蘭亭修禊圖》中,人物造型準確,線條精絕,將東晉王羲之蘭亭修禊和觀鵝二事繪于一卷,引來眾人觀看。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展覽總策劃杜鵬飛表示,“清華”作為大學之名,不僅是對美好自然的描述,更具有深刻的人文色彩。做人要以“清華”的品格為追求,要有風清氣正的君子之風,育人要不斷培養兼具學識和品格的人才,春華秋實。

  中國古人歷來視繪事為“畫道”,技進乎道——判斷畫品的標準亦不在於技巧本身,而在於是否合於“自然”。南朝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指出“山水以形媚道”,王微認為繪畫的目的在於:“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唐時張璪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觀念,認為藝術家的創作是主觀心源與客觀萬物契合的産物,以此達到“天人合一”的自然境地。

  千百年來,歷代畫家一直在對“自然”作出新的詮釋,他們寄興于花鳥蟲魚、山石竹木,他們在對宇宙萬物的觀照中,循“自然”以“體道”,從而獲得精神的自由,實現人生的藝術化。正是出於對“自然”的訴求,時至今日,當我們與這些古老的圖畫相逢,在它們面前凝視、沉思,仍然能感受到它們所具有的生命力和藝術家們的創造力。

  據悉,本次展覽將展至10月20日。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