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教學需要怎樣的素描

來源:美術報 | 2021年03月03日 14:22
美術報 | 2021年03月03日 14:22
正在加載

蔣兆和 自畫像 1938年

蔣兆和 自畫像 1938年

  ■許敦平(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

  我在初學繪畫時最早接觸的是素描,從書本中看到徐悲鴻關於素描的著名論點:“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並謹遵其關於素描的“新七法”學習素描。

  學習繪畫近三十多年,由素描、色彩等西方繪畫到中國畫的轉變;這中間也有過不少思考和疑惑——例如老生常談的話題:學習中國畫要不要素描、要什麼樣的素描。

  怎麼理解素描

  我認為:學習中國畫,兼修素描大有好處。關鍵是怎麼理解素描?中國畫需要什麼樣的素描基礎?

  素描,顧名思義就是素色的描繪。是指一切用單色來描繪對象、關於感知、認識和表現形的技巧技法,是最為單純和簡潔的造型訓練方式方法。今天之所以還要來討論“素描與中國畫創作的關係及影響”,説明直到今天,大部分人對於素描的認知還是狹義的,甚至是狹隘的。當然這有歷史和個人認知的原因,我不在此文展開討論。但我認為,廣義地去理解和修習素描,對中國畫創作無論是人物畫還是山水畫、花鳥畫都有積極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中國畫的白描(線描)也是素描的一種形態,是進行中國畫造型訓練的有效手段。甚至可以這麼講:墨色變化、墨分五色等水墨語言,也可以視為素描的一種別樣形態。

  我們可以先來假設一下,假使沒有引入素描教學,中國畫就會按照原來的路徑沿襲下來嗎?會如那些認為素描教學對於中國畫創作有消極影響的批評者所願大放異彩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中國畫發展至今,雖然學院式教學以及展覽體裁備受詬病,但堅守傳統路徑的學習者也寥寥無幾,且成果乏善可陳。僅有的如近現代大家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等,也是在西學東漸的背景下,由於他們特殊的學習經歷和際遇,而凸顯傳統路子的最後榮光。像上世紀80年代受到關注的關良、陳子莊、黃秋園等,也是在經歷了幾十年西式教學模式後對傳統中國畫修習方式的回眸,但已是強弩之末。毋庸置疑,傳統中國畫已經失去了賴以傳習的大環境、社會基礎,以及欣賞的精英群體。近十幾年來隨著新的環境變化和價值重建,重新審視中國畫的發展,特別是再次探討素描對中國畫學習的影響,是極有意義的。

  如何堅持“雙修”

  就素描與中國畫創作的關係及其影響的積極因素而言,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和利用素描這個工具手段輔助中國畫的創作,也在於如何堅持傳統文化以及筆墨語言和素描訓練的“雙修”。這一方面取得成功者數不勝數,他們在拓寬傳統中國畫的面貌和創作風格的多樣性上可謂碩果纍纍。1949年後,培養了很多這方面的中國畫創作人才,涌現出諸多膾炙人口的佳作,以人物畫創作尤甚。如黃冑、葉淺予、方增先、楊之光、劉文西、王子武等中國畫創作人才及作品。時風所及,後學者也有不俗的表現,如盧沉、周思聰、劉國輝、吳山明、周昌谷、杜滋齡、謝志高、林墉、何家英等等。他們在筆墨與造型的結合上,以及在表現生活和情感上都有不少精品力作呈現。素描的訓練,對這些人物畫家和作品發揮了重要的影響。而在山水畫和花鳥畫領域,同樣也有不少畫家實現素描和筆墨的結合而變化氣質,産生大量的佳作,如李可染、賈又福、陳新華、方楚雄等等。

  就素描藝術本身而言,也是一種極好且便捷的繪畫形式,很多人對素描藝術的鍾愛和堅持,與其藝術成就的高低息息相關。而在中國畫領域中,之所以對素描的考試及學習産生質疑和反感,主要還是因為對素描藝術沒有好好理解,特別是被調子素描帶到溝裏去了,學而不化,沒能將素描的積極因素轉化成為中國畫的造型方法。徐蔣體系的素描對於中國畫表現現實生活是有積極作用的,然而其權威性也造成這套體系中每一句話都變成金科玉律,學習者亦步亦趨,刻舟求劍。教條化去理解和實踐,再加上從業者疏于中國畫傳統筆墨語言的研習,唯創作內容至上,缺乏藝術思考和語言表現力,從而導致人們産生“素描對中國畫學習和創作起到消極作用”這樣的印象。其實這樣的人和學習態度,就算沒有素描教學的引入,一樣也是難以出人頭地的。

  毫無疑問,素描對中國畫創作有著非常大的積極意義,尤其是主題性人物畫創作,素描教學的功勞毋庸置疑。然而學習中國畫,需要什麼樣的素描?如何教?如何學?我認為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不能一齣現問題,就將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和筆墨的倒退以及文化素養的缺失歸咎於素描的學習。

  實際上,中國畫發展到清末民國,基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如果沒有素描教學的引入,我想中國畫的發展會更加不堪。引入素描教學對於中國畫創作,無論是藝術思想觀念、形式、造型等方面,都有積極的影響,雖説中國畫傳統的某些積極因素由此受到忽略乃至漠視,但這正是現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意義所在。

  廣州美術學院的中國畫教學非常重視素描的訓練,在老一輩美術教育家關山月、黎雄才和楊之光的探索和實踐中,奠定了以嶺南畫派創新思維與現代教育體系相結合的教育理念——“折衷中西、融匯古今”,探索出獨具廣州美術學院特色的中國畫教學方法。在造型基礎的教學中提倡“四寫”(寫生、速寫、摹寫、默寫)造型基礎訓練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素描教學正是圍繞造型基礎這一板塊來進行的,並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

  “中國畫需要什麼樣的素描”,正是我們目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和基礎教學思考的焦點。在作為中國畫造型基礎的素描教學中,教師和同學們不斷應對教學對象的變化和新形勢的要求。我們強調對廣義“大素描”的認知,把素描作為造型基礎訓練的主要手段之一,改變長期以來把人物畫作為造型基礎和素描練習的單一題材,加大對風景、樹木、動植物標本等內容的練習。強調速寫、默寫能力的訓練和對傳統造型、圖式的摹寫,緊緊圍繞傳統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和意象造型觀念來開展素描教學。要把線性素描、結構素描作為寫生的手法,速寫、摹寫和默寫作為輔助手段,加大書法用筆造型等更加適應中國畫造型特點作為教學內容和教學改革的方向。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