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陶瓷藝術的多種可能

來源:中國藝術報 | 2021年02月04日 17:50
中國藝術報 | 2021年02月04日 17:50
正在加載

埃及艷后(綜合材料) 2012年 戴耘

埃及艷后(綜合材料) 2012年 戴耘

  在新技術、理論和市場面前,傳統陶瓷藝術如何向深度進發或是向廣度拓展?在日前于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舉行的第三屆廣東省高校陶藝作品學院展暨“關於陶瓷的十種好方式”廣美陶藝教學成果梳理展上,廣州美術學院陶藝教學團隊向觀眾展示了陶瓷介入空間、陶瓷與影像、陶瓷與聲音、陶瓷的自由創作、陶瓷器物等方向的探索。本次展覽由廣州美術學院和廣東省高校教育學會美術與設計專業委員會主辦。

  陶瓷的不同面相

  展覽一條線索以“詞語、創造與時間”作為主題,關注高校新生代教師和學生的創作成果;另一條線索以“關於陶瓷的十種好方式”作為廣州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歷史、現狀、未來的梳理脈絡,歸納總結了廣州美術學院陶藝專業過往的教學成果,充分展示廣州美術學院陶藝教師團隊的藝術創作實驗成果與魅力。同時,展覽特邀幾位在中國當代陶藝創作領域具有探索價值的藝術家一同參與“關於陶瓷的十種好方式”展覽,為學院的教學與創作提供前沿的參照。如中國美協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所説:“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何立足美術、立足工藝美術傳統的滋養,派生出現代設計教育,廣州美術學院一直在探索前行。陶瓷專業不僅僅在廣州美術學院具有深厚的基礎,而且還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性功能。展覽可以説是廣州美術學院在不斷探索藝術教育的情況下,植根傳統文化的探求與回望。 ”

  戴耘的《埃及艷后》 ,以樸素的紅磚為材料對埃及艷后的形象進行模倣再造,通過獨特的視覺語言形式與傳統和歷史對話,經典歷史形象通過現代化材料重構呈現出強烈反差;杜沁芬的《不器——亙》造型透著宋式傢具的簡約,色調清雅,其形態、材質與點線工藝的對話和意象流露極具感染力,引起觀者對“君子不器”的深刻思索;陸斌的《大悲咒-Ⅱ》中,陶瓷燒制的佛塔倒塌在柔軟的枕頭上,破碎的陶瓷與完整的枕頭形成對比,表現出作者對歷史的模糊、信仰的喪失、文化無所歸屬的詰問……

  策展人樊林表示,廣東的陶瓷專業一直都是在傳統和民間的基礎上前行,在這個過程中還伴隨著新的媒介、新的語言、新的事件和新的人才出現,因而會産生非常不同的面相。此次展覽向傳統致敬、與民間同在,在這個基礎上有一些新的實驗性探索,呈現出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視覺語言。

  “陶瓷産業+高校”

  “藝術×産業的N種方式——高校藝術教育與陶瓷産業發展高峰論壇”同期舉行。各大藝術院校的專家教授、産業一線的設計師、企業家圍繞藝術教育與陶瓷産業融合的相關議題,從藝術教育、産業發展的各個角度探討藝術教育與建築陶瓷設計創新融合的可能。

  在國家強調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時代背景下,陶瓷因其承載的文化價值,再次受到國人的高度關注。廣州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齊喆認為,一方面,陶瓷藝術設計以獨立二級學科進入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意味著高校對推進陶瓷藝術設計發展有著不容推卸的責任。另一方面,陶瓷作為文化繼承與創造的一個物質交匯點,一直處於變革之中,科技進步帶來大量新材料和新的加工工藝,網絡營銷模式帶來陶瓷藝術傳播的根本性轉變,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也迫使陶瓷藝術的功能與形態隨之改變,這一切都預示著陶藝行業必然會從傳統形態中逐步剝離,並以嶄新的面貌重新融入現代社會,激活其內在的生命力。

  事實上,藝術家們早就致力於陶瓷藝術設計的創新。廣州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魏華介紹,在現實生活中,美國藝術家從立體産品轉向做平面産品,韓國藝術家把平面瓷磚轉化成立體建築,法國人考夫曼則把中國的唐三彩和禦窯京磚元素應用於瓷磚創作之中。這些案例,呈現了藝術家介入行業創作的可能。他認為,企業開發産品,除了從傳統文化與民族多元文化中去挖掘外,還可以從時間與自然中尋求靈感。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中國陶瓷藝術教育傑出貢獻獎獲獎者劉正認為,中國當代的陶瓷企業早已不是20年前靠國外的設計和技術來發展的企業,他們已經逐步地擁有了自己的技術、方法和市場。但廣東金意陶集團董事長何乾認為,目前國內的陶瓷設計基本上是做藝術品、做高端的東西,而陶瓷産業基本上是做複製,做不到持續創新,兩者真正結合起來,是未來陶瓷産業發展的方向,要做設計引領下的産業。如果把一些小的立體式的藝術品變成一種平面式的藝術品服務於建築、服務於空間,這對陶瓷産業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21世紀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必將迎來偉大的復興,這偉大的復興是靠學院和陶瓷産業基地雙輪驅動完成的。 ”劉正説。如何提升落實高校和企業的合作?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陸斌提供了一個思路:專門設置一個課題或課程,甚至是一個學院來解決合作的具體問題,“如果能像上世紀30年代的教學方式一樣,請工廠的師傅進學校或者學校老師到工廠培訓,可以解決老師對工藝環節的不熟悉而造成的教學上的空白或失誤的問題,學生可以在學校掌握工廠企業真實的生産流程所需要的技術細節、工藝內容,在設計上做到有的放矢” 。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