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短視頻已成為主流媒體信息傳播的前沿陣地。如何讓自家短視頻産品在“三秒定生死”的海量信息中脫穎而出,精準觸達受眾並有效傳遞主題,標題製作就成為主流媒體的必修課。筆者以“象舞指數”部分上榜短視頻為例,對主流媒體短視頻産品標題製作體現出的方法論,探討一二。
一、信息觸達:生態適配方能精準叩擊
多元媒體環境下,不同的內容分發平臺如同一個個獨特的“生態部落”,各有其鮮明的用戶特徵、內容偏好與傳播規律。這些差異決定了主流媒體短視頻産品若想在海量的平臺內容中突出重圍,精準觸達目標受眾,必須先讀懂平臺的“語言密碼”,從標題開始,就要與平臺生態適配,採取“分眾化”傳播策略。
以“象舞指數”主流媒體短視頻周榜(1月12日-1月18日)上央視新聞在微博平臺推送的《有一種愛叫隔輩親》為例,這條視頻精準把握微博用戶熱衷於分享生活情感、參與話題討論的特性,簡約但是精準選取了“隔輩親”這樣一個極具普遍性的、能調動情感共鳴的關鍵詞,標題即話題,迅速引發用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與祖輩的溫馨故事,進而帶動內容在微博這個社交輿論場中廣泛傳播。
而在“象舞指數”主流媒體短視頻月榜(2024年10月)上榜作品,同樣由央視新聞製作,但發佈在抖音平臺的作品《央視新聞國慶微短劇<走,看升旗>。每一位中國人,此生必赴一場升旗之約,這不僅是我們對祖國的深情告白,更是鐫刻於心的獨特浪漫》,標題則顯得細膩鋪陳。作品在國慶期間推出,恰逢大眾愛國熱情高漲之時,抖音用戶又偏好新鮮、有趣且富有感染力的內容,這一作品標題精準鎖定微短劇這種創新視聽形態,更以“升旗之約”“深情告白”“獨特浪漫”擊中人們追求愛國表達的情感需求,迅速打開傳播鏈路。
以點窺面,不同平臺有不同的傳播邏輯:微博標題側重話題引爆;抖音快手善於瞬時情緒喚醒;如果在微信、B站,短視頻標題往往需承載更多深度説服功能。把握其中規律,善加利用,主流媒體的短視頻産品才能有更好的傳播效率。
二、情感共振:巧借關鍵意象激起漣漪
好的短視頻標題,往往需在有限文字內構建起宣傳主題與用戶認知之間的“快捷通道”,因此,關鍵意象的提煉特別重要。人類天然對形象化的符號有更強的感知力,一個精妙的意象如投入心湖的石子,能激起情感共振的層層漣漪。
以“象舞指數”主流媒體短視頻周榜(1月12日-1月18日)上榜短視頻、人民日報發佈的《春運大幕開啟,星夜兼程只為與家人團聚。最長最美的“星河”就是回家的路,祝福一路平安!》為例,作品標題聚焦“春運”背後的團聚意義,提煉出“最長最美的‘星河’”這一詩意意象,賦予回家行動以浪漫色彩,更讓用戶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民族共通情感。視頻選取的“春運”典型畫面——夜晚的高速路,蜿蜒明亮的車流,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宏大而壯觀的景象與標題中的意象相得益彰,迅速吸引觀眾目光,引發情感共振,串聯起無數游子的思鄉之心,讓“星夜兼程只為與家人團聚”的告白顯得更加有力,中國人對親情的渴望和珍視呼之欲出。
再如“象舞指數”主流媒體短視頻月榜(2024年7月)上榜作品、央視新聞發佈的《塞納河上的“中國紅”!中國體育代表團亮相!》,標題中“中國紅”的意象,抓住了畫面核心元素與觀眾情感共鳴點的交集,極具辨識度與象徵意義,宛如一面旗幟,將大眾在奧運期間噴薄的民族自豪感與國家榮譽感聚攏起來,讓視頻作品在一眾奧運宣傳內容中“先聲奪人”。
可見,當標題中的關鍵詞能穿透新聞內容表象、觸及用戶精神內核時,會賦予短視頻作品一種激活觀眾深層情感認同的能量,使其由信息觸達進階到情感共振層面。
三、價值堅守:要有超越流量的意義錨定
好的短視頻標題,“吸睛”很重要,但一味遵循流量至上邏輯,迎合噱頭、博眼球,必然帶來內容價值失衡風險;對主流媒體而言,會動搖長期公信力與受眾根基,很不可取。“震驚體”“懸念體”標題被業界和大眾廣泛詬病,就是印證。有的主題宣傳作品因題材和話題重大而進入評優,但發現創意走偏,為提升産品的曝光度,將流量明星作為“流量借力”的核心要素在標題中進行強關聯,導致淡化了主題,違背了初衷。
主流媒體的短視頻産品,即使具體到標題層面,也應有惟精惟一的價值堅守,有超越流量的意義錨定。以“象舞指數”主流媒體短視頻月榜(2024年6月)上榜短視頻、人民網發佈的《一條大運河,半部華夏史。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一起感受穿越千年的世界遺産中國大運河!》為例,作品標題“一條大運河,半部華夏史”的表述擲地有聲,用詞雅致,形式工整,滿蘊文學性表達,沒有熱梗、熱詞,卻與大運河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舉足輕重地位,以及大眾對歷史文化遺産的珍視之情、傳承之心高度契合,視頻推出後,深受大眾喜愛,説明創作者對短視頻用戶的審美情趣,應該有足夠的信心,對主流媒體的價值堅守,也應有足夠的信念。
實踐表明,優質內容的主題價值,才是穿透流量的終極能量。“象舞指數”主流媒體短視頻周榜(1月12日-1月18日)上榜短視頻、新華社發佈的《生活的支點不在別處,就在我們踏實走過的每一天裏,手中的小技能,是我們為自己種下的“發財樹”,也讓我們始終擁有向上生長的底氣》,其標題製作,恰是上述方法論的綜合體現。這條內容,通過將“手中的小技能”稱作“發財樹”的鮮活比喻,把內容想要傳達的抽象價值觀轉化成了更有記憶點的具體意象,不僅消解了説教感,而且能迅速觸發用戶對“技能致富”主題的心理認同。同時,作品基於對快手平臺調性的深刻感知,通過“生活的支點”“踏實走過的每一天”與“向上生長的底氣”等形象、生動的感性表達,精準錨定快手用戶對“平凡力量”的集體認同,構建起奮鬥敘事的共情框架。此外,作品標題與發佈時間也形成良好的時序共振,在春節前夕的祝福氛圍裏,“發財”“向上生長”等溫暖詞彙,呼應公眾對新年願景的期待,由此引起廣泛的傳播和互動便不難理解。
標題不僅是主流媒體短視頻産品的流量入口,更是我們構建主流話語體系、傳遞主流價值觀的形式支點。無論是“發財樹”的鄉土意象還是“星河”的詩意隱喻,每一個好標題在用戶心中紮根,都能讓我們更進一步地觸摸到移動傳播的本質——真正的傳播力,始於精準觸達,成於情感共振,終於價值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