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縣是江蘇省鹽城市的北大門,也是長三角城市群最北端的重要節點,縣域面積146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1萬,常住人口45.9萬,下轄8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市級工業經濟區,境內有省屬農場1家。近年來,響水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鹽城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十四五”發展良好開局。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黃河故道鄉村振興示範區位於響水縣域南側、廢黃河北側,東至運河鎮六套中心社區唐友村,西至黃圩鎮龍馬村,涵蓋運河鎮、黃圩鎮2個鎮、32個村居,全域範圍195.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48萬畝。項目主要實施地點位於黃圩鎮雲梯關村,運河鎮二套村、灣港村、正茂村。示範區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在紅色資源、旅遊資源、農業資源、發展勢頭、主體培育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建設基礎。
示範區項目重點實施産業發展、鄉村建設2大類6個項目。示範區項目建成後,形成經營性資産全部確權到村集體,租賃給經營主體使用或入股經營,按照每年不低於投入的5%進行租賃或分紅給村集體。建成的優質稻米産業化項目、鮮食玉米産業化項目及鐵皮石斛産業化項目,累計年可帶動新增用工100人以上。
響水縣按照既定的總體績效目標,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2022年,示範區重點實施建設優質稻米産業化、鮮食玉米産業化、鐵皮石斛産業化三期、示範村環境整治、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等産業發展、鄉村建設2大類5個項目,當年全部建成。
2022年,示範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凈增1435元,增速高於市縣平均水平,示範區域內特色産業帶動就業人數1450人,比上年增加430人,村集體經營性總收入1638.74萬元,同比增長31%,示範區所轄32個行政村全部建成體育健身場所,農村道路硬化388公里,村級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完善,農村集中供水覆蓋戶數30452戶,比上年增加1291戶,常住人口發生治安案件359起,比上年降低89起,常住人口發生刑事案件92起,比上年降低14起,農村衛生廁所改造16717戶,比上年增加260戶,示範區所轄32個行政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100%,示範區所轄32個行政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9%。
中央彩票專項公益金項目助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在響水縣黃河故道片區開花結果,産業振興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抓手,我們始終把産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的杠桿作用,重點支持發展片區鐵皮石斛、優質稻米、鮮食玉米3大産業,加快推動片區農業全面升級。按照發展特色主導産業、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路,大力培育鐵皮石斛全産業鏈,已建成集品種選育、組培苗繁育、大棚種植、林下倣野生種植、深加工、連鎖經營、中醫藥養生、文化傳播為一體的鐵皮石斛産業鏈;把鮮食玉米産業作為特色産業來培育,2022年成功流轉3000畝土地種植鮮食玉米,黃河故道片區新引進的總投資超3億元的志禾鮮食甜糯玉米種植加工項目一期項目已完成,鮮食玉米全産業鏈基本形成;優質稻米産業全面起勢,帶動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黃河故道片區正加快由“發展洼地”蝶變為“幸福高地”。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規模經營,突破三大轉變。
響水縣在黃河故道示範區內,適度規模經營,突破三大轉變。一是突破“小田變大田”,通過土地流轉,推進規模種植,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通過田塊置換合併,零碎土地整合,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優化土地利用佈局。二是突破“租金變股金”,開展農民土地入股試點,變農民為“股民”,變土地租金為股金,實行基本收益與風險入股相結合,通過土地資源和扶貧資産在産業化經營中的二次分配,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三是突破“零工變産業工人”,在龍頭企業加工、冷鏈物流、基地建設上,突破農民打零工轉變為企業工人。通過突破三大轉變,逐步補全産業鏈,發展培育壯大主導産業。
(二)經營主體,發揮三個作用。
響水縣把新型經營主體作為“三農”工作的活力和動力所在,在黃河故道示範區項目實施中,大力扶持優質稻米、鮮食玉米、鐵皮石斛加工龍頭等新型經營主體。
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的鐵皮石斛産業化三期項目,擴大産業種植規模200余畝簡易棚,棚內安裝自動噴灌系統、苗床等;新建3000平方米鐵皮石斛初加工中心和種質資源庫玻璃溫室大棚;園區配套內部道路、圍欄、排澇站等設施。鐵皮石斛産業化三期項目投入運行後,可新增就業崗位30人以上,人均年收入4萬元以上。
(三)産業升級,做好三篇文章。
響水縣首先抓好“鏈主”企業培植的文章,用鏈式思維培植甜糯玉米加工“鏈主”企業,聚焦鮮食玉米精深加工,培植“鏈主型”龍頭企業。圍繞鮮食玉米産業鏈建設,建立家庭農場聯合發展機制,組建一批家庭農場聯盟。二是品牌建設的文章。要通過品牌建設來提升農産品的附加值。
2022年以來,為搶抓黃河故道片區鄉村振興綜合開發機遇,加快實施鄉村産業振興步伐,大力發展鮮食玉米種植加工項目,著力培育種源、基地種植、工廠加工、物流配送、品牌、電商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産業園,規劃用3年時間發展10000畝鮮食甜糯玉米産業基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能量,加快打造黃河故道片區産業振興“新地標”。
(四)組織推進,壓實三個責任。
在推進黃河故道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中,響水縣通過建立三個責任體系,來組織推進項目建設。縣鎮村三級上下形成合力,即鎮區是主體責任、村居是直接責任、縣相關部門是捆綁責任的三個責任體系,建立行之有效的督查考核辦法,確保項目建設有效推進。
2022年谷穗進倉時,運河鎮責任到人,落實新上的12台糧食烘乾設備全部投入使用,日烘乾能力360噸。萬畝良田,只需一星期就能全部烘乾。
二、經驗啟示及推廣價值
通過鐵皮石斛、優質稻米、鮮食玉米3大産業的實施,推動片區農業全面發展。一是重抓鏈式發展。按照發展特色主導産業、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路,大力培育鐵皮石斛、優質稻米、鮮食玉米全産業鏈,大力扶持特色産業發展,以鐵皮石斛、優質稻米、鮮食玉米項目為紐帶,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二是重抓品牌建設。深入實施“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積極創建鐵皮石斛國家健字號品牌,著力打造一批知名度高、美譽度好的精品品牌,讓更多農産品賣得出、賣得遠、賣得好。三是重抓農業招商。圍繞現有産業鏈,以工業化理念招引農業企業,全年新上超千萬元農産品加工企業12家。
改革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在黃河故道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建設中,我們始終高舉改革創新大旗,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房改善、生態河道打造、戶廁改造等一體化推進項目實施,積極推進土地入股、多次分配等制度改革和創新,取得顯著成效。一是實現“小田變大田”。通過土地流轉,推進規模種植,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通過田塊置換合併,零碎土地整合,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優化土地利用佈局。二是實現“租金變股金”。開展農民土地入股試點,變農民為“股民”,變土地租金為股金,實行基本收益與風險入股相結合,通過土地資源和扶貧資産在産業化經營中的二次分配,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三是實現“零工變産業工人”。在龍頭企業加工、冷鏈物流、基地建設上,實現農民打零工轉變為企業工人。通過實現三大轉變激發農民積極投身參與鄉村振興建設中來。
推動黃河故道片區鄉村振興,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我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不動搖,把鮮艷的黨旗始終插在鄉村振興最前列,充分發揮片區紅色文化、紅色陣地優勢,全面加強片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形成推動片區發展的強大合力,努力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片區鄉村振興。進一步壓實鎮區主體責任、村居直接責任、部門協同責任,咬定目標、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全力打造黃河故道片區鄉村振興“響水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