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位於南京市中南部,區域面積1067平方千米,轄3個鎮、5個街道。區內交通便利,是一座集空港、鐵路、軌道交通、公路、水路于一體的立體樞紐城市;區內生態環境良好,林木覆蓋率達35.88%,空氣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水質達國家二類標準,素有“天然氧吧”之稱。2022年,溧水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034.0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
溧水區晶橋都市田園鄉村振興示範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東南部,全域範圍135平方公里,涉及晶橋鎮全鎮域,包括村委會7個、涉農社區5個,總人口4.1萬人。
示範區作為革命老區,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抗戰時期,陳毅、粟裕、譚震林、江渭清、鐘國楚等新四軍高級將領曾在此戰鬥、生活過,在李巷、裏佳山、銅山等片區都留下了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目前示範區仍保留著許多珍貴的革命歷史遺址。
溧水區晶橋都市田園鄉村振興項目立足示範區資源稟賦、産業發展、生態環境、紅色文化等要素,繼承和發揚晶橋革命老區精神,以“都市田園、紅色農旅”為統領,在産業發展、鄉村建設、生態提升、農旅融合、紅色傳承上協同謀篇佈局,打造生態高效的農業産業區,滿足城鄉居民有效供給和健康、休閒需求;打造地域人文特色區,形成展示地域文化、紅色資源、自然風貌的靚麗名片,構築成以“紅色文化資源為依託、健康農旅産業為特色”的都市田園鄉村振興實踐示範基地。
示範區項目2022年總投資6135萬元,其中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4000萬元,共實施産業發展、鄉村建設和紅色文化等三大類。截至目前,示範區2022年項目已全部完工。
一、建設成效
示範區深度耦合五大振興,2022年獲得省級榮譽15項,被國家級媒體報道7次、省級媒體報道35次。溧水區連續三年位列省鄉村振興考核綜合排名第一等次。
(一)聚焦産業聯動,增強富民強村新動能
通過財政資金保障、社會資本參與,深入推進聯農帶農的全産業鏈協同發展——圍繞單品的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管理模式,實現農産品端到端供應,把“小産品”打造成為“大産業”;通過推進晶橋片區高標準有機蔬菜基地項目、水晶水産基地生態化養殖改造項目及農業園區高標準茶葉基地項目等産業類項目建設,夯實現有特色農業産業基礎;實施品牌戰略,持續提升“富財圩螃蟹”“邰村有機蔬菜”“非物質文化遺産雨花茶”等特色農産品的區域影響力,培育發展一批本土農産品特色農業品牌;探索“特色農業+文化旅遊”發展模式,創新引入“互聯網+實體産業”,延伸拓展新業態。
在産業聯動基礎上探索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採取“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能人帶動、群眾自主經營等多種形式,確保項目區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等從中央彩票公益金建成項目中受益;項目建設過程中,吸納周邊臨時用工700余人,帶動增收1200萬元左右;積極推廣“三保”利益聯結機制,即保土地租金、保農戶基地務工、保農戶“零投入創業”,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示範區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55元,增幅6.3%,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309.92萬元,增幅18.98%,高於全省、全區同期水平。
(二)突出引育並重,點燃人才振興“強引擎”
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項目,採取專業機構培訓和崗位提升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實用技術培訓2000人次。大力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四新”的引進、推廣、應用,帶動示範戶300戶,輻射帶動農戶1000戶。
(三)緊扣以文化人,打響文化振興“金招牌”
示範區依託芝山村紅色文化內涵及旅遊資源,建設井山紅色文化鄉村振興培訓基地、抗大九分校舊址布展項目,打造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園區、科技實踐及人才教育培訓示範基地和紅色精品旅遊路線,推進黨性教育基地與紅色旅遊融合發展。以裏佳山紅色資源為依託,實施粟裕紀念館布展項目,將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和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相結合。通過加大對紅色文化遺址遺跡、舊居舊址、歷史文獻的挖掘、修復和保護力度,真實再現紅色記憶。以遺物、遺址等革命歷史遺存與紀念場所等紅色資源為載體,把紅色歷史與黨性教育結合起來,切實把革命歷史資源有效轉化為生動的理想信念教育資源。
示範區通過“紅色+培訓研學”“紅色+休閒康養”發展模式,構建文化、旅遊、康養三位一體的鄉村産業發展格局,用紅色文化資源帶動旅遊産業“活”起來,形成“以紅帶旅、以旅促農、農旅融合”的産業體系,實現産業振興和文化振興耦合發展,年旅遊人次突破135萬,實現旅遊收入12.5億元。
(四)聚力生態宜居,描繪生態振興“新畫卷”
探索建立鄉村工匠培養和管理制度,支持熟悉鄉村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村莊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遴選出首批7名鄉村建設&&工匠參加江蘇省暨南京市鄉村建設&&工匠培訓班,提升鄉村建設工匠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為美麗鄉村建設積蓄人才力量。
在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的具體工作中,率先推出了“村集體經濟+服務外包”模式,鼓勵村集體成立綜合社,吸納當地專業人才及勞動力,組建勞務服務隊,承接示範區內部分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外包工作,實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群眾經濟收入增收雙贏,2022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400余萬元。
示範區鄉村建設成效明顯,晶橋鎮獲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省級試點優秀等次”;獲批“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1個;“江蘇省健康村”2個;“江蘇省傳統村落”4個;會師體育公園榮獲“江蘇省最美鄉村健身公園”。
(五)堅持黨建引領,打好鄉村治理“組合拳”
選配企業家李其軍、省級鄉土人才“三帶”能手陳超等6名人才進入“兩委”班子,讓村書記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規範村級班子運行,完善議事決策、村級治理、村務監督等制度,增強黨組織班子合力;紮實開展村幹部能力提升專題培訓,著力提升村“兩委”幹部在政策落實、産業謀劃等方面能力水平等等。
在基層黨建方面,重點抓好現代農業、紅色旅遊、鄉村旅遊三大振興片區,按照“一村一特色”項目化做法,構建12個黨建微地標。同時建立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黨組織&&人的“三培養”機制,每年有針對性地選擇2名左右政治素質高、帶動能力強的&&人發展成黨員,培養發展一批黨員先鋒&&人。依託“黨建+”優勢,結合村資源稟賦,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為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黨建引領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同頻共振、互融共促。
示範區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水平明顯提升。晶橋鎮獲評“江蘇省文明鎮”;建成“15分鍾醫保服務圈”省級示範點;邰村獲評“江蘇省民主法治示範村”;芮家社區獲評“江蘇省文明村”。
近年來,溧水區晶橋都市田園鄉村振興示範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為目標,以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為依託,在全面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短板的同時,改革創新管護機制,構建符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系,率先推出了“村集體經濟+服務外包”模式,鼓勵村集體成立合作社,吸納當地專業人才及勞動力,組建勞務服務隊,承接示範區內部分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外包工作,激活村集體內部“造血能力”,切實提高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短板,強化制度保障
為配合公共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化管護體制改革試點推進工作,溧水區制定《溧水區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考核辦法》一系列文件,明確了管理的思路目標、基本原則、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管護隊伍、補助標準、管護機制等,高標準高質量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工作。
(二)明晰産權,優化管護清單
依託現有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目錄,在明確各類設施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的基礎上,示範區每年更新調整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清單,全面摸清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家底,建立公益性資産登記、管護臺賬,明確管護對象,落實管護主體,制定管護措施,明確管護責任,建立長效機制。
(三)選聘人員,組建管護隊伍
示範區成立村級合作社,通過吸納當地專業人才及勞動力,就近就地雇用當地村民,成立管理維護隊伍,同時設公益性管護崗位,優先從貧困戶中聘請管護員,負責村屬公共基礎設施日常巡查、小修、保潔等管護工作。建立一人多崗、一人多責、一人多職、一職多能的管護機制,形成村莊環境衛生、綠化養護、污水處理、路燈管理等一體化管護人員機制,有償開展管護服務,建立嚴格考核監督評價機制保障服務質量,真正幫助農村閒置勞動力尤其是貧困勞動力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四)探索實踐,創新管護模式
示範區強化探索實踐,創新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和模式,積極盤活集鎮服務資源,鼓勵、引導有條件的村集體根據自身特色優勢組建勞務隊,大膽創新發展“服務創收型”經濟模式,承接示範區內山林、水面、道路、環境衛生、綠化管護等村莊公共基礎設施日常管護,探索出一套更能貼近基層實際、更為經濟合理、更加務實管用的新型管護模式,推動示範區基礎設施管護與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互融共贏。2022年,示範區各合作社承接各類管護項目共計22個,管護金額約1400萬元,解決就業人數約450人。
(五)示範帶動,強化鄉村治理
通過政府主導、村委會管理、合作社運營,示範區已基本建立一套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農村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制。同時,通過引導黨員幹部利用業餘時間,結合自身優勢參與一線管護,進一步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在參與過程中健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蹚出管護新路徑。
二、主要成效
經過實踐與探索,示範區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導、村委會管理、合作社運營為主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晶橋”模式,真正實現管護工作規範化常態化、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農民持續增收。目前,示範區12個行政村選聘管護人員450余名,其中貧困群眾50余名,有效解決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問題,建立了一支穩定的管護隊伍;示範區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55元,增幅6.3%,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309.92萬元,增幅18.98%,高於全省、全區同期水平;在順應自然本色、尊重農民意願、注重因村制宜的基礎上,組織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改善示範區人居環境,增強農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獲得感;堅持共建共享發展理念,讓農民更多的參與進來,有更多的收穫感,示範區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水平明顯提升。
鄉村建設成效明顯,晶橋鎮獲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省級試點優秀等次”;獲批“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1個;“江蘇省健康村”2個;“江蘇省傳統村落”4個;會師體育公園榮獲“江蘇省最美鄉村健身公園”。
三、經驗啟示及推廣價值
(一)推進農村基礎設施産權改革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權屬改革,將産權、服務和管理下沉到村一級,促進村級公共設施運行管護的主體更明確、措施更落實、投入更多元、機制更有效、責任更到位,促進農村公共設施更持久有效地發揮作用。
(二)積極探多樣性管護模式
積極探索多形式、多途徑的日常管護組織,強化引導服務意識和能力,發揮市場作用,引入競爭機制,鼓勵社會各類主體參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
(三)廣泛調動農民主動參與
農民群眾是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直接受益主體,要增強主動參與設施管護的意識,實施“門前三包”試點,鼓勵廣大農村家庭創建“美麗庭院”、“清潔庭院”,參與村內基礎設施管護,獲得農村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並引導農民主動參與到鄉村建設工作中來。
溧水區晶橋都市田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聚焦“人居美、生活美、生態美”的美麗家園建設目標,以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為依託,以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為抓手,主動順應服務市場化、隊伍專業化、管護高效化的發展趨勢,積極探索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市場化運作機制,構建“村集體經濟+服務外包”管護模式,實現降低政府管護成本、壯大村集體經濟、解決農民就業“三贏”,形成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的“晶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