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酉陽縣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轄39個鄉鎮(街道)、278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86萬,是全市幅員面積最大、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縣。是紅色根據地。我們黨早期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趙世炎同志誕生於我縣龍潭鎮;走出了趙世蘭、趙君陶、劉仁等一大批革命仁人志士。賀龍、關向應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我縣南腰界建立了重慶市唯一的省級蘇維埃政權;1934年10月,任弼時、王震、蕭克等率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到南腰界與賀龍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勝利會師。
以示範區項目建設為核心的花田鄉歷史悠久,幅員面積84.2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76個村民小組,有3219戶、10390人。擁有臨崖梯田、生態草原、天然溫泉、賞星基地、民族村寨等旅遊資源。貢米、油茶、茶葉産業已經具備一定基礎。一是觀星基地。花田菖蒲草原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18℃,大氣透明度高,遠離光污染,具有極其優越的觀星氣候條件,是國內首個星空預報最佳賞星基地。吸引眾多天文愛好者、天文攝影者夜觀天象,被譽為“天河之眼”。二是最美梯田。花田梯田坐落于何家岩村,是全國惟一的360度臨崖全景梯田,梯田海拔高差近300米,面積達5000畝,四季風光各異,先後榮獲了“中國民俗攝影創作基地、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十大美麗梯田之鄉”等國家級品牌。三是土家風情。花田鄉是少數民族聚居區,以土家族為主,佔全鄉總人口的90%以上。特色村落保存完好,土家文化源遠流長,何家岩古寨獲得了“中國傳統村落”榮譽稱號,從元朝延祐七年(1320)到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歷代酉陽土司向元、明、清朝廷納貢32次,花田貢米均為主要納品;歷經兩百多年開墾,形成了多達99級的壯美梯田。
根據項目投資計劃,2021年計劃完成新建2個便民服務中心1340平方米、提檔升級6條農村公路18.85公里的建設任務,2022年12月底前實際完成新建2個便民服務中心,提檔升級6條農村公路,該項目績效指標主要體現在産出指標、效益指標、滿意度指標三方面,截至目前項目實現申報序時進度目標要求,項目實施的實際産出數佔計劃産出數的比例為100%。項目實施嚴格執行相關技術標準和質量管理要求,項目完成的質量達標産出數佔實際産出數的比例為100%。通過實施2個便民服務中心項目,有效提升村級服務能力和群眾辦事方便程度,惠及示範區內的老龍村、中心村群眾2717人(其中脫貧人口1162人),直接帶動當地群眾勞務收入增加,有效改善項目區環境衛生條件,通過實施6個農村公路提檔升級項目,改善示範區內的何家岩村、老龍村、張家村、茶香村群眾7263人(其中脫貧人口2458人)的出行條件,帶動項目區鄉村旅遊、貢米、油茶、茶葉等特色産業發展,增加了群眾收入,有效改善項目區水土流失情況,降低地質災害發生率。通過項目的實施,帶動項目周邊1000余人務工就業,增加了群眾收入;引入和培育企業106個,規範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28家,流轉土地2.5萬畝,創建“花田故事”、“花田鄉味”、“錦繡花田”3個全域公共品牌。1-11月實現農業總産值7337萬元,同比增長9.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7元,同比增長13.5%。滿意度指標,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明顯好轉,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花田鄉2022年下半年鞏固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綜合滿意度為96.78%。
同時,示範區建設以來,花田鄉立足資源優勢,緊緊圍繞“花田貢米、鄉村旅遊”兩大産業,實現了以産業發展促農增收決戰脫貧攻堅,推進了産業振興。一是圍繞“有機”做文章,抓好“一碗米”。採用“公司+基地+高校+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聘請西南農業大學等高校的指導,嚴格執行“稻鴨共作、水稻間作、物理殺蟲、生物防控”等有機米栽培技術規程。通過歷年來的努力,全村已建成花田貢米核心基地5000畝,年産有機水稻1250噸,實現總産值875萬元,帶動96貧困戶戶均8300元。二是農旅融合促發展,抓好鄉村旅遊。花田美麗環線公路入選重慶“最美農村路”、花田梯田景區獲評國家AAAA級景區、花田鄉村振興入選第四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入圍中國鄉村振興典型觀測百縣聯盟“探索共富鄉村建設新路子”探索入選典型案例、何家岩村評為重慶市第四批美麗宜居鄉村、花田貢米入選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全村利用鄉村旅遊發展農家樂37家,年旅遊收入實現200余萬元。
2021年11月,酉陽縣、騰訊公司、中國農業大學共同發起,清華大學參與支持,選定何家岩村古寨作為共富鄉村核心示範區, 共創“共富鄉村”新模式。“共富鄉村”項目的目標是,確保農民成為自己資源和勞動的受益主體,實現農村物質與精神的共同富裕。主要路徑是,組建由農民共同參與的“共富鄉村旅遊發展合作社”,在專業團隊指導下,發展壯大文旅業態和農業業態,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在數字化技術支撐下,不斷提高農民收入,穩步提升農民素養,充分保障農民權益,優化完善公共服務,由點到面,逐步實現何家岩村的共同富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充分體現農民主體性,破解“缺主動”難題。一是思想發動激動力。廣泛開展“談鄉村振興、話幸福未來”思想大討論,駐村幹部、村組幹部、老黨員等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圍繞鄉村振興美好願景、共富鄉村發展思路等內容,召開小組會、院壩會90余場次,徵求意見建議120余條,喚醒群眾參與的主體意識、角色意識。二是引入人才激活力。開展“三回三講三幹”行動,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引導退休職工、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回戶籍地、回工作地、回感情地,與群眾一起講模式、講市場、講未來,推動黨員帶領幹、能人&&幹、群眾跟著幹,累計引入務工收入100萬元以上返鄉創業人士5人、科技人員3人、大學畢業生5人。三是挖掘資源激潛力。依託何家岩村“一個草原、百年村寨、千年文化、萬畝梯田”特色資源,組織農民發展鄉村新業態,推動生態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深度融合。注重“面子”“裏子”雙輪驅動,集中開展何家岩村寨庭院連片整治,修建便民路1500米、拆除圈舍75個、改房屋地坪20戶、改廁28戶、改院壩73戶,人居環境全面提升。
(二)培育市場化運營主體,破解“缺市場”難題。一是成立共富鄉村合作社。堅持“自己動手、資源共享、抱團發展、科技賦能”,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主導成立共富鄉村合作社,農民自願申請成為社員,逐步把全體村民重新組織起來。2022年1月13日,何家岩村鄉村旅遊合作社在市場監管局正式註冊成立。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效形成互補與協作,逐步擴大農民參與範圍,實現整村受益。目前已有15戶農戶加入。二是發展鄉村産業新業態。把合作社作為鄉村産業發展的主體,參與建設、主導運營、利益共享。保持古色古香的建築風貌,打造高端民宿、無人便利店、農家咖啡廳、會客廳、明德書院,實現“外面五千年、裏面五星級”,初步形成了具有功能性支撐的何家岩産業發展7大新業態。2022年,接待遊客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0萬元。三是實現農民利益最大化。堅持利潤讓給農民、成本回歸集體,資金共同管,經營自己做,讓農民參與建設和管理,大幅度提高農民在第一次分配中的佔比,全過程體現農民主體性。何家岩32名村民通過在共富鄉村合作社務工獲得收入40余萬元。
(三)建立滾動發展資金池,破解“缺資金”難題。一是統籌用好四類資金。用活用足各類政策,統籌用好四類資金(捐贈資金、社會資金、政府産業投入資金、合作社銀行貸款),實行分類管理。二是科學合理分配收益。針對7大業態分類制定收益分配比例,合作社統籌利用回歸成本和經營利潤,不斷豐富和發展新業態。三是強化資金監督管理。建立共富鄉村合作社資金管理制度,完善理事會決策、社員表決等資金使用管理制度。
(四)大力培育職業經理人,破解“缺能人”難題。一是注重本土人才解決引得來。堅持市場運作,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職業經理人,把培育本土人才作為重點,鼓勵和支持他們加入運營團隊。目前,已聘請1名返鄉創業青年作為職業經理人,3名本土人才作為鄉村CEO團隊成員。二是持續培訓提升確保運營好。由政府搭建平臺,組織職業經理人和團隊成員參加專業培訓班,持續開展專業化培訓,兼顧職業道德水平提升,不斷提升管理運營能力和市場對接能力,確保産業持續發展。三是強化工作保障實現留得住。讓職業經理人參加村支兩委有關會議,及時為職業經理人提供産業發展政策、需求等信息和數據,建立“基本工資+收益提成”報酬制度,讓職業經理人不僅引得來,而且留得住。
(五)打造何家岩智慧鄉村,破解“缺信息”難題。一是打通農民了解市場通道。開通“稻香何家岩”公眾號、視頻號,註冊“花田何家岩商店”,104名村民入駐“為村”平臺。創新運營智慧認養“為村共富農場”,把何家岩梯田稻米變為加密區塊鏈的NFT藏品,將插秧的稻田搬上雲端,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60萬元。二是打通客戶深度體驗通道。開通為村共富鄉村經營服務小程序,開發鄉村智慧導覽地圖,為遊客提供民宿預訂、餐飲預訂、線上店舖購買以及村莊農耕體驗活動等線上服務。三是打通運營技術支撐通道。開發為村共富鄉村經營後臺管理系統,對合作社實行“一卡通”管理提供技術支撐,滿足村民經濟業態的管理、營收管理、數據分析、會員管理、分紅等需求。
二、經驗啟示及推廣價值
1.突出農民受益:創辦共富鄉村合作社。通過理論指引、社會助力、能人帶動、農民參與,把沉睡的資源喚醒,把農民的利益留下。一是組建資金池。融通四筆資金,農民只用房屋和土地入股,以“繡花”功夫推進何家岩村微改造、精提升,走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二是阻止薅羊毛。堅持利潤留給農戶,成本回歸集體,改變“企業賺錢、農民保底”現狀。三是主張嵌入式。農民只能選擇廚房餐廳或1-2間客房進行嵌入式改造,改造後客房價格由原來40元提高到280元。
2.突出陪跑賦能:培育農村職業經理人。一是選好本村能人培訓。培育本土人才作為職業經理人,提升市場運營和對接能力。二是選好專業機構陪跑。推動共富鄉村合作社市場化、實體化,待運營成熟後逐步退出。三是選好駐村幹部陪伴。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幹部陪伴,督促引導農民增強內生動力。
3.突出聯接城鄉:推進農業農村數字化。一是打通市場鏈結通道。推動快遞進村、産品出村,發展直播帶貨、社區電商,建立産銷對接系統。二是打通深度體驗通道。開發服務小程序、鄉村智慧導覽地圖,對合作社實行“一卡通”,全過程智慧化管理,前三季度,接待遊客數、旅遊綜合收入分別增長37.5%、38.2%。三是打通鄉村治理通道。打造鄉村治理平臺“數字大腦”,建立“一老一小”全過程智慧看護體系、疫情防控社區排查體系、防返貧監測體系,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