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經驗做法
海南省白沙縣
海南省白沙縣
基本情況
經驗做法

白沙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部偏西,總面積2115.65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93個村、社區、居(其中行政村75個,社區9個,居9個),441個自然村,是一個黎、苗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縣,也是革命老區縣。2022年末戶籍人口19.33萬人,其中黎苗族人口12.60萬人。

白沙境內屬熱帶季風性氣候,具有熱帶山區氣候特徵,日照長,光熱充足,氣候宜人,素有“山的世界、水的源頭、林的海洋、雲的故鄉”的美譽,獲評“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國最美縣城”“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旅遊資源豐富,有白沙起義遺址、瓊崖縱隊遺址等紅色文化資源,有隕石坑、紅坎瀑布、南開石壁等自然景觀,入選國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是海南黎族文化發祥地之一,民族文化保存完善,民族風情濃郁,有“三月三”黎族苗族文化節、“啦奧門”山蘭文化節等,雙面繡、骨簪、老古舞等8項民族文化被列入國家或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享有“中國黎族雙面繡之鄉”“中國黎族舞蹈之鄉”等稱號。

白沙産業特色凸顯,構建以“綠茶、南藥”兩個萬畝和“紅心橙、咖啡”等六個千畝特色産業支撐的長短期互補型生態農業體系,發佈全省首個縣域農産品公用品牌“白沙良食”,農業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探索“文化+”“體育+”“美麗鄉村+”旅遊産業新路子,全力打造“賽事經濟”,國家體育訓練南方基地(海南白沙·綜合)掛牌,獲得“全國男子拳擊冠軍賽暨中國拳王爭霸賽”十年承辦權(2020年-2029年);電商産業始終走在全省前列,成立全省首個電商精準扶貧運營中心,是全省唯一兩次獲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市縣。

2022年全縣地區生産總值64.52億元,同比增長1.3%。固定資産投資額同比增長1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90億元,同比下降7.0%;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5299元、17060元,分別增長0.6%和8.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億元,同比增長6.0%。2022年一産增加值25.72億元,同比增長2.2%;二産增加值6.67億元,同比下降1.3%;三産增加值32.13億元,同比增長1.1%。三次産業結構優化為39.9:10.3:49.8。

深入踐行“兩山”理念 打造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白沙模式

白沙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踐行“兩山”理念,2022年獲批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以來,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形成縣鄉村三級書記上下聯動抓創建工作體系,統籌推動人才、産業、項目、資金各類要素向鄉村集聚,聚力探索以綠色引領鄉村振興的白沙樣板。

一、全面加強組織領導,夯實鄉村振興示範創建基礎

(一)高位推動創建。以33個部門主要領導任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黨縣委全會形式明確,把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作為主線,舉全縣之力推進示範創建工作。成立了由縣黨政主要領導分別任組長、第一副組長,相關縣領導任副組長及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上下配合的高效聯動工作格局。

(二)壓實責任推進。根據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方案,制定創建重點任務清單、項目清單、補短板清單“三張清單”,細化出57項工作任務、417個項目。建立挂圖作戰、按月調度、項目週期管理機制,推動各項工作紮實有序開展。

(三)完善政策措施。圍繞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方案配套出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期間政企合作發展特色産業實施意見、茶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全面加強示範創建工作政策保障。選派234名駐村工作隊員紮根一線,全方位保障鄉村振興工作穩步推進。

二、做好生態産業化文章,繪就鄉村振興和美畫卷

(一)打造生態特色産業。依託山水林田茶藥花等優質生態資源,做足膠茶藥果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綠色有機”文章,發展天然橡膠104.7萬畝,利用橡膠林下空間發展林下益智、粽葉、食用菌等特色産業超14萬畝,初步形成萬畝、億元林下産業,確保百萬畝膠林的國家戰略物資供給和膠農收益。種植茶葉1.1萬畝,産量佔全省四成,打造有機茶園3584畝,是海南有機茶種植第一大縣。成立茶樹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茶葉研究中心,發佈茶葉碳標簽、地方性茶葉類別團體標準,野生茶資源開發與保護入選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打造山蘭稻、咖啡、紅心橙、牛油果等具有白沙印記的高效特色生態産品,建成熱帶蘭花産業“育産銷一體化”示範項目,形成國內較大的文心蘭種植基地。2022年,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2%,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二)培育綠色生態品牌。加強農産品質量監管,全縣獲得有機農産品認證6個、綠色食品認證6個。註冊縣域農業公用品牌“白沙良食”,出臺品牌商標授權使用管理辦法,探索建立生態農産品質量追溯機制,推動縣域富民産業價值提升。上線公用品牌數字化管理平臺,促進數字化與農業深度融合,為白沙生態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三)多元拓展生態功能。發佈白沙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發展“體育+旅遊”“文化+旅遊”“美麗鄉村+旅遊”等生態旅遊産業業態,2個鄉村獲評“海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個鄉村旅遊點獲評高椰級旅遊景點,聖噠噠湖畔公園被評為3A級景區,七坊鎮高石老村入選全國“村晚”示範展示點名單。依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全國體育訓練6大重點樣板示範基地,吸引5家國家級體育運動協會到白沙設立7個訓練基地,成功舉辦熱帶雨林飛行、雨林穿越系列旅遊活動,獲評省級體育旅遊示範區。

(四)推動生態價值轉化。在全省率先試點建設“兩山平臺”,收儲530余項自然資源形成優質資源包,實現資源資産線上收儲、線上查詢、線上招商一體化發展,被列入省級推進“兩山”轉化路徑先行先試的13個試點之一。依託“兩山平臺”,成功發放全省首筆金融“兩山貸”、GEP貸;啟動創建碳中和示範區,成功交易首單海南林業碳匯和數字碳匯産品,將2000畝橡膠林納入碳匯試點項目。2023年,與福建省金森碳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發面積約為30萬畝林業碳匯項目,年交易價值將達1500萬元。

(五)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抓好農村公廁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9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營被省治水辦納入樣板市縣試點。高質量建設165個美麗鄉村,青松鄉和邦溪鎮南班村、牙叉鎮新高峰村、打安鎮打安村分別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鄉鎮、示範村創建名單。大力打造垃圾分類示範樣板鄉鎮,實現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覆蓋所有行政村,生態環保人人有責、人人受益成為廣泛共識。

三、聚合資源力量,強化示範創建政策支撐

(一)強化要素支持。2023年上半年,已開工示範創建項目122個,累計投入6.5億元,涉農貸款1.7億元。建立縣、鄉鎮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挖掘224名本土致富&&人組建傳幫帶隊伍,實現每個行政村擁有15個農村實用人才。加強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校戰略合作,促進鄉村振興産學科技深度融合。優先安排現代特色農業設施用地、農業園區建設用地,實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首個生態移民搬遷試點項目,探索建立村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置換模式,實現村民離鄉不失地、增收可持續。

(二)深化農村改革。完成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2022年全縣一半以上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或超10萬元。統籌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盤活利用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閒置農房及宅基地,流轉農村土地面積5.64萬畝。樹立系統思維,加強城鄉互補、墾地融合發展,主動查擺破解墾地融合難題,協同推進墾區居民房屋改造、基礎設施建設。

(三)加強黨建引領。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縣四套班子黨員領導&&聯絡薄弱黨支部,打造26個“紅色核心·促融兩山”黨建創新項目。在鄉鎮、行政村分別設立鄉村振興大隊、中隊,派出75支鄉村振興工作隊常駐在村,實行縣級領導包鄉走村、鄉鎮領導包村聯戶、村幹部常態入戶機制,推動工作及時落實,問題靠前解決。完善“一核兩委一會”鄉村治理結構,推進鄉風文明“七個倡導”,開展送法治下鄉、法律援助,試點推廣運用鄉村治理積分制,落實村級“小微權力”事項清單,有效激發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