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八寶鎮鄉村振興示範區
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
八寶鎮鄉村振興示範區
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廣南縣位於雲南省文山州東北部,脫貧攻堅期間,被列為國家級深度貧困縣,2021被列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距州府167公里,全縣國土面積7810平方公里,轄7鎮11鄉、155個村委會、22個社區、2699個自然村、3328個村(居)民小組,2021年末,常住人口77.19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3.3%,國土面積和總人口均佔全州的四分之一。2021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74.93億元,增長5.3%;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46.52億元,增長10.7%;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8億元,增長5.3%,完成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88億元,下降13.6%;城鎮化率35%。

八寶鎮位於廣南縣東南部,國土面積609平方公里,其中農田22279畝、旱地32293畝。轄壩龍、八寶、八甲、河野、板幕、百樂、楊柳樹、甲壩、交播、壩哈、甘蔗園、老寨、平邑、樂共、俄色、砂鬥共16個村委會,234個自然村,273個村民小組,全鎮戶籍人口84247人,居住著漢、壯、苗、彝、瑤、回、蒙古、傣、仡佬9個民族。全鎮脫貧戶2790戶12189人,監測對象287戶1137人,經政策扶持和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等措施,已消除監測對象282戶1117人,未消除監測對象5戶20人。

文山高峰牛産業
韋國呂故居修復
庭院建設

一、公共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實施道路硬化,貫通項目涉及村莊與旅遊景區、景點之間的交通,逐步改善項目受益村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當地群眾生活質量,補齊農業農村現代化短板,改變建設肌理雜亂、公共空間紊亂的鄉村形象。

二、農村人居環境穩步提升

通過實施牙龍村小組鄉村功能提升“雨污”分流項目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有效改善群眾生活污水直排河流現狀,引導群眾形成認同與共識,有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保護八寶河水生態,共建新時代美麗鄉村。

三、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

對牙龍村壩田基礎設施、産業灌溉溝等進行鞏固和提升,夯實牙龍村産業基礎,結合當地實際打造竹編産業加工坊、高峰牛養殖培育示範基地,努力建成國家級農村産業深度發展示範園區,預計建成後將吸納脫貧戶及監測對象勞動力,不斷促進群眾增收。

四、紅色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修復韋國呂故居,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不斷弘揚革命文化及愛國主義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雲南廣南:構建八寶米産業體系,推動 鄉村産業振興

八寶鎮又是“中國八寶米之鄉”核心區,田園風光優美秀麗,自古就有“小桂林”的美譽。通過在八寶鎮牙龍村投入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實施以八寶米為主導的産業項目,不斷建設完善稻作區灌排溝渠,推進傳統精耕細作與現代水稻種植技術相結合,實現了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八寶米産業為主導,保種源促提質增效

多年來,廣南縣與雲南省農大、雲南省農科院西雙版納植物研究所、文山州農科院等機構合作,打造八寶米良種繁育基地。開展八寶米綠色無公害標準化生産技術,品種上主推優質高産的品種,並不斷提純更新;施肥上主推有機肥、農家肥和蒿枝及其他嫩枝綠葉漚制的綠肥;病蟲害防治上主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建設育種基地16畝,每年投入20萬元開展品種提純和選育工作,目前保有廣稻2號,雲恢290,滇屯502,文稻1、2號,廣秈2號,八寶谷2號,紅優6號,八寶谷7號等9個八寶米系列品種。同時在八寶米種植核心區建立了追溯系統,全程跟蹤八寶米種植,確保八寶米增質增效。

八寶米豐收

(二)以八寶米産業為主導,建基地促示範創新

以八寶米特色産業為主導,打通政府、集體、企業、市場和群眾的互動路徑,盤活集體“三資”,建設稻+(魚、螺、泥鰍等)核心示範區,建設高端八寶米種植示範區,建設“稻之路”及彩色田園藝術展示區,引導合作社成立八寶米産業種、管技術服務團隊,推進“代耕代管”,實現八寶米品種優化,品質提升,産業鏈延長,形成産業交叉融合互動發展示範格局。

八寶米産業收割

(三)以八寶米産業為主導,擴業態促三産融合

積極探索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在牙龍村採取了“黨建+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基地+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先後在村裏流轉土地400余畝用於八寶米種植,利用村裏閒置廢舊房屋改造成民宿26間。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的自我發展,將經營範圍向二三産業擴張,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村級綜合發展單元。其中,“一産”高端八寶米的種植、良種繁育基地的建設,稻+(魚、螺、泥鰍、油菜)的種養模式、1000頭高峰牛養殖、林下種養經濟等産業的發展,可為牙龍村人均增收3000元。“二産”八寶米作坊、菜油作坊、竹工藝品加工及其他加工品的銷售,可為牙龍村人均增收2000元;“三産”田園觀光,稻田+(魚、蝦、螺、泥鰍等)體驗活動,田園牧歌牧場觀光體驗活動,科普基地,農耕體驗(犁田、耙田、收割、栽秧、泥巴架等),八寶米+竹筒酒、竹筒雞、竹筒飯、餌塊、花糯米、糍粑等美食消費,商業街鋪面出租、老屋民居出租、村集體土地出租等,可為牙龍村人均增收9000元。

(四)以八寶米産業為主導,護生態促綠美建設

引導群眾樹立生態環保意識,提升群眾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大河湖長制落實力度,宣傳動員群眾開展愛河、護河行動,保護好八寶沿河生物多樣性,有效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到實處。通過河道至八寶社區污水集中治理主管網配套項目,實施牙龍村小組鄉村功能提升“雨污”分流項目和垃圾處理設施,完善村莊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有效改善和遏制沿河村組群眾生活污水直排八寶河現狀,改善八寶河生態,涵養水源,保障八寶米灌溉用水無污染的同時打造生態宜居美麗示範村落樣版。

二、經驗啟示

(一)立足資源稟賦,探索協調互促型産業模式

示範引領培育農村經濟産業向地方特色優勢産業方向發展,將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研學遊有機結合,有效帶動民宿、農家樂等旅遊産業發展。立足紅色産業優勢。

(二)整合人才資源,探索人才興村強業模式

結合開展“萬企興萬村”暨“民營企業助力規劃鄉村”行動,引進“外才”,用好“內才”,培育“新才”。

(三)形成建管營閉環,探索壯大集體經濟模式

項目建設完成後,進一步加強項目後續管理,建立健全項目資産監管、運營和收益分配等機制,按照“誰建、誰管、誰受益、誰所有”原則,依託于成都環美園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累積的策劃、規劃、設計、建設、投資、運營的全面實施經驗,交由縣文旅公司(國資公司)和成都環美園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廣南縣天之廣雲之南康旅管理有限公司採取EPCO(是EPC即“工程總承包”和OM即“委託運營”的打捆,是把項目的設計-採購-施工-運營等階段整合後由一個承包商負責實施,而項目的決策和融資仍然由業主負責的項目建設管理模式)模式進行管理運營,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