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鄉村振興示範區
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
鄉村振興示範區
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位於山西省中南部,臨汾市北部,呂梁山南麓,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殘垣溝壑區,因地處汾河以西,故名汾西。全縣國土面積880平方公里,下轄7個鄉鎮,86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總人口14.62萬人,常住人口10.46萬人。耕地面積42.38萬畝,基本農田33.7萬畝。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1年被列入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2021年被確定為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示範區位於汾西縣僧念鎮和永安鎮,覆蓋段村、僧念村、鐵金村等6個村(居),面積3.9萬畝,輻射人口4584戶12939人;縣城城區常住人口3.5萬人,示範區帶動人口總規模達4.8萬人,佔全縣常住人口10.46萬人的46%。

示範區以構建“一帶兩核六區”的空間結構佈局為目標(一帶:通過串聯項目覆蓋區域,形成一條鄉村振興特色發展帶,向北可以連接到縣城,向南可延伸到其他行政村,既為為示範區發展預留更大發展空間,也可有效促進城鄉融合。兩核:農業現代化示範核和農村生活現代化示範核。兩個核是整個示範區的産業引擎和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段村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體現。六區:打造段村、僧念、鐵金、府底舊村、馬溝村、府底小區六個鄉村振興示範片區),通過規劃引領、産業支撐、突出特色、融合發展,依託段村、鐵金村、府底移民小區、府底舊村、馬溝村等片區“串點成廊,由廊拓區”,統籌推動鄉村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在産業發展、環境整治、文化建設、鄉村治理、居民生活等方面在山西率先打造全國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範樣板,形成可借鑒的山西經驗和模式。

一、健全機制保持定力

彩票公益金工程建設項目實施當中,採取EPCO(設計、採購、施工、運營一體化)全過程、陪伴式的總承包模式。秉持“先建機制,後建工程”的理念,彩票公益金實施的蔬菜産業項目、就業教育培訓基地、府底移民小區樓頂光伏等項目均確立了經營主體,建立了運營機制,確保項目建成後能夠健康運行,促進群眾持續增收。

二、多元投入增強動力

為推動示範區統籌發展,縣級財政整合資金7815.49萬元,爭取上級部門資金、專項債券資金10713萬元,自籌資金100萬元,用於示範區産業發展、鄉村建設等,有力推動新時代紅色文化與産業發展、鄉村建設、環境整治深度融合,把“資源洼地”變成“發展高地”。

三、利益聯結凝聚合力

汾西縣瞄準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的公益性,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按照“能用人工儘量不用機械,能用當地群眾儘量不用專業隊伍”的原則,優先吸納當地群眾100余人就近就地就業,人均增收1.5萬元。

四、融合發展激發活力

一是城市功能向示範區延伸。全縣各級、各類培訓將轉移至示範區;以段村新時代紅色文化研學、師家溝清代民居3A景區遊學、智慧化蔬菜大棚戶外拓展學的農文旅精品旅遊線路正在形成。二是示範區建設為縣城服務。示範區將成為“城鎮菜籃子”和“縣域人才振興基地”,進一步豐富縣城服務功能,提升集聚效應。三是兩個示範區齊頭並進。借力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謀劃了汾西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項目(段村-馬溝片區),作為彩票公益金示範區建設的補充和延續,力爭把縣城周邊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樣板區。四是主導産業提質增效。緊扣肉雞産業延鏈、補鏈、強鏈行動,確定府底舊村易地搬遷後續幫扶車間項目(彩票公益金配套項目)為2023年度全縣重點工程。項目建成後,新希望六和“鏈主”企業將入住,發展肉雞熟食建工業,吸納150余名搬遷勞動力就業,人均年收入增加2.5萬元,肉雞熟食加工業産值增加1.2億元。

示範區創建以來,新華網、人民網、人民日報等各級、各類媒體報道10余次。各級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共計373批次2萬餘人到段村實地調研。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的影響力顯著提高。

實施耦合聯動 助推五大振興典型

汾西縣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牢記總書記在汾西縣僧念鎮段村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時的殷殷囑託,在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省、市鄉村振興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實施耦合聯動,助推五大振興”的思路,實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項目。

1.實施“産業園區+三産融合+聯農帶農”聯動,推動産業振興。

堅持特色産業優先發展。圍繞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按照“産業基地+庭院經濟”模式,實施農業現代化智慧蔬菜園區項目,在示範區新建11座智慧蔬菜大棚,大棚園區有效種植面積為29.82畝,年産值可達到50萬元,直接帶動農民就業20人,人年均工資性增收2萬元,輻射帶動周邊100余戶農戶利用房前屋後,搭建拱棚,種植蔬菜,發展庭院經濟。通過發展設施蔬菜,帶動發展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業,同時,還可組織開展“走進有機蔬菜大棚,感受農業獨特魅力”兒童志願服務活動,進行參觀、體驗,感受農業科技魅力,推進示範區三産融合互動發展。堅持聯農帶農持續發展。採取能人帶動、返鄉大學生創業、群眾自主經營等多種形式,建立完善産業發展聯農帶農機制,確保項目區群眾特別是脫貧戶、監測對象等從中央彩票公益金建成項目中長期受益。建立健全“三保+三入”聯農帶農機制,即保土地租金、保農戶基地務工、保返鄉大學生“零投入創業”;土地入股、農民入園、資金入社,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段村農業現代化智慧蔬萊園區

段村農業現代化智慧蔬萊園區

2.實施“招才引智+培才育才+用才留才”聯動,推動人才振興。

強化鄉土人才培養。將原僧念中學改造為就業教育培訓基地。依託城郊優勢,轉化利用閒置房屋,將學校改造為集基層黨建、就業培訓、技能培訓、青少年研學、戶外拓展、住宿、餐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培訓基地,年可培訓2000余人次。

僧念中學鳥瞰圖

強化社會人才回引。印發實施《汾西縣關於廣聚人才助力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完善愛才留才保障機制,搭建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用人平臺,進一步提升管理治理能力。鼓勵在外大學生返鄉創業,完善産業獎補、金融服務等優惠激勵政策,鼓勵返鄉大學生、在外能人通過發展雙孢菇種植、光伏建築一體化、智慧蔬菜大棚等産業,吸納本土勞動力,促使其學一技之長,用一技之長。

強化治理人才提升。加強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強化村“兩委”班子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在項目建設、後續管理、鄉村治理、&&致富等方面的能力,示範區村“兩委”全部實現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

雙孢菇基地
雙孢菇種殖
雙孢菇基地

3.實施“鄉風教育+文化服務+文化傳承”聯動,推動文化振興。

實施鄉風教育整治工程。發揮“扶志驛站”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作用,開展“幸福積分”活動,健全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一約四會”,開展“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媳婦”評選等活動,引導群眾形成正確的道德準則和法治觀念,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扶志驛站

扶志驛站

實施文化服務惠民工程。舉辦“好基地講好故事” 宣講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繼續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

“好基地講好故事”宣講活動

實施文化保護傳承工程。舉辦新建鑼鼓藝術、非遺文化、黨史文化展廳,形成威風鑼鼓為代表的非遺文化,龍華四烈士之一邢士貞為代表的的黨史文化、劉家莊紀念館為代表的紅色文化。

汾西縣劉家莊紅色紀念基地

汾西縣師家溝清代民居古建築群

4.實施“環境整治+低碳生活+綠色發展”聯動,推動生態振興。

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工程。通過實施段村街道排水管網、道路硬化、沿街立面改造、鄉村驛站等基礎設施工程以及鐵金村人居環境提升、府底小區基礎設施提升、府底舊村“産村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僧念村道路景觀提升等項目,帶動周邊村莊人居環境提檔升級。實施清潔供暖工程。因地制宜探索“太陽能+”供暖方式,改造98戶,推動段村打造低碳示範村,努力成為“零碳村和零碳農戶”試點。實施清潔能源産業惠民工程。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項目,節省防水成本的同時,達到了隔熱、防水、保溫的效果。

光伏建築一體化項目
光伏建築一體化項目
實施清潔能源産業惠民工程

5.實施“建強組織+幹部提質+凝聚群眾”聯動,推動組織振興。

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建立易地移民搬遷安置區黨組織,建立雙孢菇、設施蔬菜、肉牛、肉羊、光伏産業鏈黨組織。提升基層幹部素質。分層分類開展農村支部書記、第一書記、致富&&人、高素質農民集中培訓10余次,培訓人數300余人次。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通過各種方式,開展“知黨恩、講黨恩、頌黨恩”活動,提升群眾“主人翁”意識和感恩意識,讓“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成為共識,更好地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易地搬遷安置點黨群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