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流蘇核韻”鄉村振興示範區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
“流蘇核韻”鄉村振興示範區
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費縣在山東省區位圖

費縣隸屬山東省臨沂市,地處沂蒙山區腹地,總面積1660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現有381個行政村、34個城市社區,93萬人。費縣毗鄰臨沂市中心城區,魯南高鐵、兗石鐵路、日蘭高速和5條國省道縱橫境內,農村公路總里程3100余公里,通用機場加快建設,初步形成了集公路、高鐵、高速、航空于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2022年,費縣全年實現生産總值501.9億元,增長4.4%;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5224元和18809元。

費縣流蘇核韻鄉村振興示範區位於費縣馬莊鎮西北部,項目區共涵蓋核桃峪村、富民新村、聯新村、牛角峪村、樓泉村、芍藥山村、蓮花莊村、大寨村、魚林山村、東天井汪村、南天井汪村、西南峪村、北天井汪村13個行政村,人口戶數為5147戶,共計16413人,區域總面積為67397畝,其中耕地面積為29858畝。

示範區行政區劃圖

山東省費縣“流蘇核韻”鄉村振興示範區位於費縣馬莊鎮西北部,涵蓋13個行政村,規劃建設週期為三年,總投資21038萬元。示範區構築了“一核引領、一帶示範、一區輻射”的空間結構,打造以流蘇核韻古村為主體、通過交通主幹道串聯五個村莊的鄉村振興示範帶,輻射周邊八個村,重點打造萬畝核桃園和流蘇核韻古村,在鄉村振興示範帶沿線村莊開展農事體驗、觀光休閒、康體養生等活動,逐步將示範區打造成為臨沂農文旅深度融合體驗區、魯南休閒養生旅遊目的地、山東省農耕體驗研學營地。

一、實際效果

1.社會效益。通過實施示範區生産路改造提升項目,提高了農業生産機械化程度,促使當地農業産業結構升級,使農業由單一結構向多元結構發展,同時促進當地文化旅遊、康養等高附加值第三産業的發展;道路修通後縮短了城鄉之間距離,加強了城鄉聯絡,方便了示範區內的剩餘勞力進城務工、就業,增加了就業機會。

2.經濟效益。通過引入核桃精深加工企業、引進優質先進的核桃加工生産技術和設備,進行核桃深加工,拉長核桃産業鏈,核桃産業提質增效,促使馬莊核桃生産向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商業化方向發展,通過實施收益類産業項目,每年可實現18萬元的穩定收益,用於解決示範區村集體增收、幫扶帶動脫貧戶319戶638人穩定脫貧。

3.生態效益。通過實施村內溝渠汪塘生態提升項目,示範區水生態得到修復,生態環境明顯變好。通過開展病蟲害集中防治、道路改造提升、溝渠汪塘治理工作,有效提高了生産效率,帶動了周邊地區林果産業的發展。林果的大量種植,不僅能凈化空氣,還能涵養水源,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極大改善區域性生態環境。

4.可持續影響。示範區生産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方式得到有效提升,思想認識明顯增強,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幸福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延伸了核桃産業鏈,拓寬了示範區內農民增收途徑。持續帶動周邊配套産業發展,促使農業産業、人文生態和鄉村旅遊有機結合,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二、建設成效情況

1.鄉村産業全面發展。通過栽植核桃新品種、實施標準化管理、引進加工生産設備、安裝農殘檢測儀,加快了核桃産業轉型升級;通過實施道路提升、溝渠治理、村莊美化、垃圾分化處理項目,示範區內環境變得優美、道路變得暢通,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前來觀賞“千年流蘇樹”,引爆了土山後旅遊産業發展。

2.鄉村建設有序推進。示範區內硬化道路12萬平方米,打造休閒娛樂場所13處,安裝路燈1382盞,修繕斷壁殘垣100余處。實施河道兩側加固、安裝河道花池護欄、修建河道橋涵、建設溢流壩等工程,提升了河道安全設施,方便了群眾生産生活。示範區新建便民服務中心1處、日間照料中心2處、文化廣場4處,安裝健身設施6處,村級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提升。

3.鄉村治理水平提升。探索群眾便民用章“一次辦好”、村務經濟審批“一網通辦”、村務村情監督“一碼知曉”智治模式,有效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沉、基層事務辦理效率提升、群眾自治主體地位落實。建立基層社會矛盾調處化解“4355”工作機制,加大了矛盾化解處理力度,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村級上訪明顯減少。

4.示範區村莊綜合排名大幅提升。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的實施,示範區內村莊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極大提升了當地村幹部幹事勁頭,區內13個村級黨組織中有9個被評為“五星級黨組織”,2021和2022年度綜合考核排名均在前列。

費縣流蘇核韻鄉村振興示範區入口
村民自發監督項目施工現場
費縣流蘇核韻鄉村振興示範區鳥瞰圖
數字村務”按下鄉村治理“快捷鍵”

針對農村群眾辦事跑腿多、村幹部辦理業務進門多、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頭緒多、村級事務留痕少、民主監督途徑少“三多兩少”難題,費縣“流蘇核韻”鄉村振興示範區以互聯網為載體,以農村幹部群眾為主體,搭建“村情通”監管服務平臺,選取群眾用章、村務監督、政務審批等三項鄉村高頻事務和群眾關注事項,探索建立“數字村務”智治新模式,運用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公共服務,做到“一章通辦大小事、一網審批經濟事、一碼縱覽全村事”,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服務零距離、管理無盲區”,有效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沉、基層事務辦理效率提升、群眾自治主體地位落實,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提升了鄉村治理精細化、智慧化水平。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推行公章智慧化管理,實現群眾用章“一次辦好”。開發應用智慧公章系統,實現了村級“證明專用章”線上辦理,並出臺《智慧印章管理使用辦法》,明確了使用範圍、辦理流程、辦結時限等,將為民服務、社會事務、民生保障、公益服務等18類68個事項列為用章清單。完善鎮村便民服務大廳(中心)建設,開設村級“智慧公章”使用窗口,示範區13個行政村均配備了智慧公章機。全面梳理村級社會事務辦理權限,分類歸集為8個辦事程序,通過“村級管理員指紋登錄、申請用章→機器拍照上傳材料、村支部書記遠程初審→審核通過、加蓋印章→自動拍照復審、後臺監管”四個步驟,全程在線辦理用章事項。

(二)推行重大事項在線審批,實現村務審批“一網通辦”。搭建村情通“一網通辦”監管服務平臺,完善“互聯網+村級政務”服務體系,推行村級重大事項、經濟事務、公共資源交易、招投標等審批事項聯動審批監管,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村級延伸。馬莊鎮依據縣農村集體資金資産資源管理辦法、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責任追究辦法,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信息化臺賬,錄入平臺動態管理,審批全程線上辦理。

(三)推行村級事務“碼上公開”,實現村務村情“一碼通曉”。依託村情通“一網通辦”監管服務平臺開發“碼上公開”系統,設置黨務、村務、財務、服務流程等9個板塊,涵蓋黨建政務、重大決策等7類35項流程和主題黨日、財務收支等27項事務的公開清單目錄,每月的公開日進行集中公開。每個村居生成一個“村情通”二維碼,群眾通過手機掃描“村情通”二維碼,可實時查看村級“三務”公開情況和小微權力清單內容,並建立反饋落實機制,打造了群眾“指尖上的公開欄”。

數字村務——便民服務站
數字村務——智慧公章機村民用章一次辦好
數字村務——一網通辦使用流程
數字村務——職能公章機使用流程圖

二、經驗啟示及推廣價值

一是匯聚了鄉村治理合力。村情通“一網通辦”監管服務平臺聯通農業農村部門、鄉鎮政府、村級自治組織和基層群眾,搭建起聯絡服務基層群眾的“橋梁”,有效調動了三方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能動性,實現了從單一行政管理向多元主體治理的轉變,推動了治理重心下移,提升了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二是提升了基層服務效能。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使群眾用章、村級事項審批擺脫時間、空間的限制,基層管理服務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服務效能,降低了群眾辦事成本。

三是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碼上公開”拓寬了農村“三務”監督渠道,群眾自治主體地位得以落實,使監督看得見、權力管得住,真正“給了群眾明白、保了幹部清白”,小微權力運行和“三資”管理更加規範透明,黨群幹群關係更為融洽,農村社會更加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