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位於寧夏南部,六盤山西麓,東接原州區、南接隆德縣及甘肅靜寧縣、西毗甘肅會寧縣、北鄰中衛市海原縣,總面積3130平方公里,轄4鎮15鄉295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總人口47.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4萬人,回族28.4萬人,佔59.5%。紅色文化深厚,是紅色革命聖地,有單家集夜話,會師將臺堡等紅色印記。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2022年,全縣實現生産總值(GDP)86.1億元,同比增長3.7%;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26.1元,同比增加1785.3元,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4.3元,同比增加1151.9元,增長9.0%。
將臺堡鎮革命老區位於西吉縣東南部,葫蘆河中游川道區,東與馬蓮鄉、什字鄉交界,南與興隆鎮接壤、西與王民鄉毗鄰、北與硝河鄉相連,是西吉東南部7個鄉鎮的中心。下轄16個行政村,94個自然村,土地總面積112.86平方公里,總人口2.7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地明臺村,距西吉縣縣城27公里,距甘肅省靜寧縣城30公里,距固原市區67公里,毗連兩省三縣三鄉鎮,經濟輻射範圍達3600余平方公里,G566和S312、固將公路均穿越集鎮而過,對外交通便利。集鎮內市政路網四通八達,“五橫八縱”道路框架全線貫通,交通體系非常完善。將臺堡地處西吉縣中心地帶,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一核三級”框架的重點鎮,也是西吉縣副中心。
2022年以來,西吉縣搶抓“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重要發展機遇,緊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力傳承弘揚革命老區精神,緊緊依託將臺堡紅色文化資源,強化組織保障,突出産業支撐,多方聯動,多元發展,結合示範區建設實際,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
項目區涉及全鎮16個行政村,重點圍繞産業基礎設施提升、公益性基礎設施配套、紅色旅遊産業發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4個方面,惠及轄區內農戶7000多戶2.6萬人,輻射帶動周邊興隆、馬蓮、硝河、王民、西灘等鄉鎮的經濟協調發展。全力打造“冷涼蔬菜、紅色旅遊、環境整治”三個鄉村振興示範帶。
(一)發揮産業優勢,打造蔬菜肉牛産業示範帶
從示範區産業發展實際出發,按照在川區發展冷涼蔬菜産業,山區村大力發展草畜産業的發展定位。建設現代冷涼蔬菜設施農業示範園,新建日光溫棚26座、採摘棚8座並維修改造舊日光溫棚21座,配套建設道路、給排水、供電等配套基礎設施。現代示範園的建設進一步提升了當地農業基礎設施,改善了基礎育苗條件。新建日光溫棚年租金收益85萬元、舊日光溫棚年租金收益27萬元,經營企業年收入149余萬元,解決務工100余人次、年務工收入360余萬元,有力提升村集體經濟收益和解決群眾務工。示範園每年育苗6000萬株以上,保障了東坡、保林等4個標準化有機蔬菜基地1.5萬畝以上的菜苗供應。示範園建設結合農村土地統一經營與農民分項獲利、高效節灌設施統一建設與分業配套、農業經營主體改革統一組織與分工協作機制的“三統三分”機制,提高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率,大力打造芹菜、菜心等菜品為主的葫蘆河川道區冷涼蔬菜産業示範帶,年産值達6400余萬元。扶持肉牛養殖發展,養殖産業擴群增量。立足資源稟賦,加強技術指導,優化營商環境,撬動民間資本,提升政企協作發展“溫度”。山區村實現“戶戶種草,家家養畜”,全鎮種植青貯玉米2萬畝,肉牛飼養量2萬頭、兌付“見犢補母”資金265.5萬元。
(二)改善人居環境,打造宜居宜業舒適區
深入推進示範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認真落實“拆、清、整、綠、建、亮、管”工作措施,積極推行路長制、林長制、河長制長效機制,深化運用“12333”機制,堅決遏制“亂”的現象、改善“臟”的面貌、轉變“差”的印象。實施紀念園周邊紅色旅遊環境整治和會師路至紅軍寨道路兩側改造及S312毛溝橋頭至深岔村段道路兩側環境整治工程,不僅改善了公路沿線的硬化和綠化,同時對紀念園周圍群眾的房屋外墻及大門進行改造提升。今年以來,重點關注殘垣斷壁、廢棄圈舍、露天廁所、門前“三堆”、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等重點領域,為項目區內及鎮域範圍內環境整治做好垂范,以鎮域為中心,持續打造“千村千色”,面貌,示範區共拆除殘垣斷壁3040米、廢棄圈舍57座、露天廁所61座,清理“三堆”、砂石堆2177余噸,清理生活垃圾、建築垃圾4170余噸,清理溝渠河道37條116.7公里,整治亂搭亂建146處,修整路基、護坡28.8公里,修整樹坑7770余個,修補圍墻26處,綠化道路21.5公里。示範區人居環境質量有效提升,改善了群眾居住和就業創業環境,提高了群眾愛護環境的主人翁思想,打造了群眾宜居宜業舒適區。
(三)挖掘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旅遊新業態
示範區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現有將臺堡鎮會師紀念園、三軍會師紀念館、紅軍寨等紅色旅遊場所,主要以黨性教育、旅遊講解和觀賞為主,每年接待人數超過101萬人(次)。通過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會師勝地將臺堡鄉村振興項目規劃建設了紅色文化廣場、自駕遊營地、採摘日光溫棚和紅梅杏採摘園提升工程等項目,將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三軍會師紀念館、紅軍寨等旅遊場所串聯形成旅遊環線,為示範區挖掘更多的紅色資源,將紅色旅遊資源與經濟發展不斷融合,不僅豐富了示範區的旅遊模式,同時增加了就業崗位和創新的消費模式,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帶動示範區旅遊業發展。加快構建“紅色基因+黨性教育+産業發展+紅色旅遊+宜居環境”引領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打造紅色旅遊新業態。
當前,“地塊小”“不連片”“單打獨鬥”是大部分村産業發展的縮影。立足當前形勢,火集村村“兩委”幹部逐漸意識到只有村民聯合起來才能壯大産業,“地不外包、聯産單幹”模式便在火集村開始了創新實踐。火集村堅持耕地不外包給企業或者個人這個底線,全村耕地統一規劃、産業統一佈局、農戶自行耕種,採用統一經管、分戶單幹的經營模式,農戶還是各自種自己的承包地,既實現了規模化種植的高效益,又保留了農戶分戶單幹的積極性,破解了分散種地農業效益不高的問題,更避免了土地流轉掠奪式耕種問題。僅用一年時間,火集村的老百姓人均可支配收入便增加了5300元,這種“聯産單幹”模式,以村集體為“紐帶”,是一個更加有效、更加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是既能規模化發展效益良好的種植業、又能調動農民積極性的最優解,助力實現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民收入翻倍的“雙贏”。
一、“聯産單幹”模式的基本做法
一是將農戶增收與土地增産“連起來”。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由村“兩委”&&,組織種地農戶深入分析“種地不富”原因,提出聯産構想,繪就致富藍圖,以村“兩委”信譽及村集體資産做擔保,引導群眾將土地整合起來,走出聯産步伐,助力農業增産,助推農民增收。
二是將生産要素與市場銷售“統起來”。發揮村“兩委”決策引領、服務支撐和兜底保障作用,帶動群眾科學種地。統一公共服務。村集體通過設泵、埋管、架線、擴修等解決水、電、路問題,減少農戶投入。統一種植規劃。聘請專家對不同地塊作出不同作物種植規劃。統一田間管理。由村“兩委”統一採購種苗、化肥、農藥,聘請專人澆水、施肥、打藥,提高産出質量。統一上市銷售。由村“兩委”負責,派出銷售員出入區市縣各大市場,把握市場行情,合理分配銷售任務,提高産業引力。
三是將聯産測度和單幹效應“提起來”。村“兩委”在統一種植規劃下不干涉農戶種地自由,在做好育苗、冷鏈運輸、銷售等聯産服務的同時,不斷提升産出效益。不斷提升“聯”的能力。從區外引進技術,春小麥采收後擬搶種白菜苗,形成“一年兩茬”種植模式。在兩茬“交迭”時期,農戶自發形成聯合應對農忙,搶抓時間采收、翻耕、種苗,實現了一年兩收,考驗了“聯”的能力,提升了土地産出。不斷提高“幹”的效應。鼓勵農戶“自己的地自己種”,明確政策補貼大部分歸農戶,增強農戶增收信心。對農戶不願承包的其他土地,由村集體兜底承接。
二、“聯産單幹”模式的主要成效
一是有效拓寬了農民增收空間,最初加入種植合作社的村民僅僅依靠種菜就實現年均增收10萬元,另外,蔬菜基地帶動了當地及周邊富餘勞動力務工就業。二是盤活了閒置土地資源,火集村通過引水上山方式將旱地變為水澆地,推平部分坡地,承包給願意耕種的村民,撂荒土地得到復墾利用,通過“四統一”種植,用水成本明顯減少,土地産值不斷提高,産業發展更加高質高效。三是激發了農民種地積極性,鼓勵農戶“自己的地自己種”,支持“多幹多得”願望,風險由村集體和農戶共同承擔,懂技術、有思路、善創新,就有高收益,這既激發了農民積極性,也吸引了外出就業、創業的青年和大學生等高素質人才返鄉務農。四是顯著提升了村民凝聚力,聯産單幹模式提升了黨在農村基層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激發了全村創新創富潛力,農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鄰里交往更加密切,村民關係更加融洽,文明鄉風蔚然興起。
三、“聯産單幹”模式的經驗啟示
一是選好育好村黨組織“領頭雁”。“聯産單幹”是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的考驗,關鍵在於要有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的村黨組織。
二是妥善處理幹群關係“矛盾點”。火集村“聯産單幹”模式剛開始推行的時候,許多農戶對合作種地不認同,對産業行情不看好,對村組幹部不信任,對地塊分配不滿意,加上有些農戶已經種植了其他作物,不願破苗改種蔬菜。面對質疑,村集體合作社針對問題逐個進行分析,挨家挨戶上門作動員工作,耐心解釋並簽訂保價協議,農戶才打消了疑慮。
三是充分激活農村閒置資源“潛能量”。當前,從全鎮到全縣,仍然還有許多“沉睡”的水、土、林等資源擱置,如果通過改革將其“喚醒”,通過引入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將其“激活”,通過市場化交易將其“增值”,閒置資源便可“變廢為寶”,增加農村可利用資産,增加發展潛力,推動共同致富。
四是大力補齊基礎設施“最短板”。作為2020年才脫貧的地區,基礎差、底子薄、産業抗風險能力弱是制約産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四、“聯産單幹”模式的推廣價值
通過複製火集村“聯産單幹”模式,周邊保林、東坡等村也規劃建設了蔬菜集中種植基地,蔬菜産值明顯增加、産量明顯提升,蔬菜産業發展更具規模、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