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西部崗嶺地區鄉村振興示範區
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
西部崗嶺地區鄉村振興示範區
基本情況
建設成效
經驗做法

灌雲縣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東海福地、北方水鄉”和“東瀛勝境,少昊古國”之稱,擁有新石器文明、大伊山佛教文化、淮鹽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和館藏文化等眾多的文化傳承,造就了灌雲厚德、包容、淳樸的人文特質和燦爛歷史,為全域旅遊發展注入了文化靈魂。灌雲縣作為革命老區,從1919年“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産黨成立以後,經歷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血與火的戰鬥洗禮,造就了陳偉達、惠浴宇、丁文齋、韓培信、李益三、孫海光等一大批職業革命家和吳書、湯曙紅、郝光勝、張秉施、徐佳標、吳辟初、陳金南、連德洪、李幹興、潘隆昌等眾多革命烈士。他們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的英勇事跡和不屈不撓、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既為家鄉人民所廣為傳頌,同時也在灌雲這塊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上形成了蘇北老區特色鮮明的紅色文化,植入了中國共産黨人為了共産主義事業不懈追求、英勇奮鬥並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灌雲縣烈士陵園、革命史展館、開山島夫妻哨等一批史跡、遺址、紀念地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文化旅遊資源。

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西部崗嶺地區鄉村振興示範區位於灌雲縣西南部,涉及龍苴鎮的石門村,南崗鎮的王范村、許相村、張興村、馬蹄村,共2個鎮,5個行政村。總面積3.2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68萬畝,村莊面積0.78萬畝,總人口1.52萬人。2020年示範區農林牧漁總産值為9946萬元。村均集體收入42.52萬元,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萬元。

示範區位置範圍圖

灌雲縣西部崗嶺地區鄉村振興示範區總體功能定位為高效農業示範區、産業融合先行區、美麗鄉村樣板區,以發展蘆蒿、番茄等設施蔬菜為主,形成蘆蒿-番茄、蘆蒿-蕓豆等高效種植模式區域特色産業。以“環境美、産業強、農民富、文化優”為標準,打造“基礎設施現代化、生産方式生態化、管理模式現代化、生活環境舒適化”的灌雲鄉村全面振興樣板。

示範區重點實施産業富民工程、生態宜居工程、文化振興工程、組織振興工程、人才振興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類項目建設等7大類41個子項目,所有項目都制定了合理的實施方案,明確建設內容、進度安排、工作舉措和績效目標等。並按計劃組織實施,過程中開展相應的質量監督,確保項目建設質量。目前,示範區41個子項目全部完工並投入運營使用。

一、項目實施效益情況

一是社會效益。通過人居環境提升項目建設,有效改善農民居住環境;通過道路等民生實事項目建設方便群眾出行;通過打造紅色文化宣傳教育綠園,深化拓展紅色資源宣傳教育功能,宣揚了紅色傳統,傳承了紅色基因;通過加強鄉風文明建設,進一步弘揚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風民俗等,以鄉風文明之“魂”引鄉村振興之“路”。項目建設過程中,吸納周邊臨時用工1500余人,直接帶動低收入勞動力就業增收。通過示範區創建帶動用工累計達29000人次,帶動增收3000萬元。

二是經濟效益。項目建成投産達效後,高效設施種植面積達1.54萬畝,佔示範區總種植面積的75%,畝産值達3.6萬元/畝。蘆蒿等蔬菜通過初加工、保鮮處理以及品牌化營銷,預計産生8000余萬元經濟效益。示範區內村集體收入達到45萬元以上,同比增長40%以上,其中石門村2022年度村集體收入突破100萬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萬元,同比增長45%以上,高於全省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三是生態效益。通過綜合整治,示範區內人居環境明顯提升。截至目前,共治理黑臭水體約22萬立方米;新建三類公廁2座、購置垃圾箱265個、綠化提升23公里、新建秸稈收儲中心1處、房屋出新28萬平方米;拆除違章搭建42處、破舊豬圈230處、無主看護房9處;清草堆253處、清糞堆141處、清垃圾堆130處、清殘垣斷壁23.08萬平方米。王范村、許相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達縣級綜合示範村標準,石門村被評為2021年度市級鄉村振興樣板村。

四是可持續影響方面。特色産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水平明顯提升,“灌雲蘆蒿”正在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農産品。通過實施提質增效項目,建設保鮮庫2000平方米、分揀包裝中心2000平方米,建設智慧農業管理中心,提升信息化、機械化作業水平,有效提高了農産品附加值。通過實施溫室大棚277個、防滲渠2條、生産路3800米、電力灌溉站3座等,提升了生産條件及抗風險能力,確保了蘆蒿等穩産、優産。通過村民健身廣場建設,增進村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的獲得感、滿意度。經走訪和問卷調查顯示,示範區産業質量和競爭力、生態環境、鄉村風貌等方面提升較為明顯。

二、示範區經驗成果情況

(一)示範區建設整體情況滿意度

通過示範區建設,灌雲縣特色主導産業實現提檔升級,蘆蒿産業鏈進一步延伸,帶動鄉村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有效帶動村民就業增收,促進村集體收入持續增長。示範區內的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紅色文化進一步彰顯,鄉風文明水平大幅提升,村容村貌有效改善,社會和諧安全穩定,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極大提升,基層村幹部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幹群關係進一步改善。通過調查走訪發現,群眾對示範區建設感到滿意。發放120份調查問卷,群眾整體滿意度100%。

(二)示範區建設宣傳示範成效

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以來,共計在灌雲日報、連雲港日報、中江網、中國縣域經濟報、農民日報、學習強國等各級媒體平臺發佈稿件20余篇;2022年4月先後在央視1套晚間新聞、江蘇公共新聞頻道報道示範區建設以及示範區産業發展情況。示範區多次受到省市領導、農科院專家關注並前來調研指導工作,推動了示範區在總結提煉和複製推廣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

“3681”托起鄉村振興示範區蘆蒿産業新高地

灌雲縣地處江蘇省東北部,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洗禮,2021年以來,灌雲縣秉持“傳承紅色基因、壯大特色産業、建設山水田園”的發展戰略,依託全國蘆蒿生産基地2.5萬畝核心區,多措並舉推進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範區創建工作,深入實施“全域整治、連片打造、兩鎮共建、五村聯創、八區同建”行動方案,順利完成“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基礎設施、民生事業”等7大類41個子項目通過了國家級驗收。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示範區創建工作中,灌雲縣立足鄉村振興示範區“基礎設施現代化、生産方式生態化、管理模式信息化、生活環境舒適化”的四大目標,積極開展“3681”攻堅行動,高標準打造出彰顯鄉村振興示範區蘆蒿産業新高地。

“3”,就是集聚人才、技術、資金三大基本要素。在全省率先推進落實鄉土人才“三帶”計劃,出臺了《鄉土人才“創·響灌雲,智·富家鄉”工作計劃》等10項鼓勵政策,探索實踐“聯村並建”“區村結對”“企村融合”“産村共進”創建模式。通過“萬企聯萬村”活動,選派優秀企業管理、技術人才到村兼職,幫助出謀劃策。通過創建江蘇蘆蒿産業化研究會、鄉土人才技藝傳承基地、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並與揚州大學共建鄉村振興産業研究院,推行“特色人才+特色産業+特色區域”模式,為示範區5個行政村培育鄉村振興專幹20名、農技人員127名,發展從事蔬菜經紀人及運輸人員400余名。在技術上,與省、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産研基地,重點開展蘆蒿新品種擴繁、蘆蒿標準化生産技術及新型栽培新模式推廣、有機蘆蒿栽培示範等工作,有效提高示範區和科研院所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為解決資金緊缺問題,該縣除爭取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5000萬元、統籌配套資金1469萬元外,在全省首推“富民興村貸”金融産品,以1000萬元財政擔保專項資金,撬動1億元額度貸款。採取“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吸納社會資本參與紅利分配,帶動1200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資源共享、抱團發展。

“6”,就是創新示範區項目推進“六制”工作法。一是實行項目編制公示制。示範區內編制的41個子項目必須在相關鎮村公示7天以上,在縣級實行長期公示,接受群眾監督。二是實行項目縣級評審制。示範區內所有實施到村到戶的子項目在所在鎮、村充分調研論證基礎上,形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實施方案,經過縣級項目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後方可實施。三是實行工作滯後提醒制。在示範區創建過程中,對項目建設進度、工程監管、項目驗收、資産確權登記、後期資産運營管理、收益分配等明顯滯後的鎮村,送達《工作事項滯後提醒單》,對滯後事項進行及時提醒,確保按時完成。四是實行問題督辦制。在送達《工作事項滯後提醒單》限期內,項目推進仍然沒有明顯效果的,下發《工作事項問題督辦單》,交辦鎮、村實行督辦整改。五是實行重大事項責任追究制。對經提醒、交辦的事項,未落實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鎮村、單位,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六是實行重點工作一票否決制。對未按期完成示範區建設工作任務的鎮村或單位,年度考核實行一票否決。

“8”,就是建立示範區八個區塊鏈運營管理模式。將示範區劃分為“管理區、育苗區、生産區、分揀區、銷售區、廢棄物處理區、智慧化管理區、居住區”八個功能區塊,並成立示範區管委會,下設辦公室、産業發展部、項目管理部、環境保護部、質量市場部、資産管理部“一辦五部”,形成管委會統籌抓總、縣鎮村合力協作、部門各司其職的運營管理模式。

“1”,就是以黨建統領保障示範區創建有序推進。灌雲縣把鄉村振興示範區創建作為黨建引領富民興村的重要載體,突出三級書記一起抓,堅持縣鎮村齊推進。在示範區內的五個行政村積極創建“支部書記勞模創新工作室+勞模集結園”,成立田頭黨支部,打造“黨員先鋒示範田”;並以“灌雲院士風采館”為標桿,打造了鎮級“鄉賢館”,村級“鄉賢廣場”人才典型教育基地,結合黨史教育,大力宣講“將軍鎮”,“人民楷模”王繼才,“灌雲好人”等模範事跡;持續開展“一碑四譜”教育活動。“一碑”,即“心中的豐碑”,把龍苴鎮犧牲的7位將軍、13位烈士作為黨史教育“活教材”;“四譜”即“時代風範譜”“尊老愛幼譜”“學業有成譜”“立志創業譜”,動態考核村民在家庭文化、道德、經濟建設等方面的表現,評選出四大類的優秀者,給予頒證入譜表彰,激勵農民參與示範區建設成為自覺行動。目前灌雲縣蘆蒿種植面積達5萬畝,建有日光溫室、大中小拱棚等設施面積佔60%,年産蘆蒿11 萬噸、産值6.2億元,畝平均效益10000元以上,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冬季蘆蒿生産基地。

二、經驗啟示及推廣價值

一是堅持利益分配機制。示範區內建立起緊密的利益分配機制,最大程度地使農民利益得到保護。

二是強化技術服務支持。示範區充分利用現代農業園區的江蘇省灌雲蘆蒿研發中心、江蘇省農科院灌雲蘆蒿産業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撐力量,重點開展蘆蒿新品種擴繁、蘆蒿標準化生産技術和新型栽培新模式推廣、有機蘆蒿栽培示範等工作,有效提高示範區和科研院所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

三是創新運營管理。針對示範區內子項目分散、不便於管理問題,為進一步明晰示範區與部門、鎮村的職責邊界,努力構建由示範區管委會統籌抓總、縣鎮村協力合力、部門各司其職的跨部門、跨層級的高效、有效的治理模式,灌雲縣自示範區創建起成立由鄉村振興局負責人兼任主任、兩鎮分管副鎮長任副主任,所在村支部書記任長效管理人員的灌雲縣西部崗嶺地區鄉村振興示範區管理委員會;管委會下設産業部、環境部、後勤保障部、辦公室,形成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網格化管理格局,實現管理無漏洞、責任落實無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