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古稱崤地,地處豫西山區,洛河中上遊,隸屬十三朝古都洛陽市,總面積2306 平方公里,轄1街道9鎮8鄉,1個省級開發區、390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52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9萬人。地貌總體呈“七山二垣一分川”,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林業縣。
2022年,洛寧縣生産總值完成229.4億元,同比增長4.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7億元,同比增長4.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和7%;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較年初分別增長7.5%和25.3%。
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洛書文化生態旅遊鄉村振興示範區覆蓋羅嶺鄉的賈溝村、講理村、羅嶺村、前河村4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356人,面積23.52平方公里。示範區立足洛陽市“南部生態涵養區”和洛寧縣“山水田園、秀美洛寧”定位,突出以農文旅融合為主線,建設以香楸灣山居為主的休閒旅遊核心,以講理村為主的鄉村遊覽核心,以洛書院為主的研學體驗核心,三核聯動。示範區建設項目主要包括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公益性基礎設施、紅色文化及洛書文化傳承、發展特色産業項目,共4大類22個項目,其中使用公益金資金的項目10個。總投資14214萬元,其中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5000萬元,縣級銜接資金2690萬元,社會資金6524萬元。
示範區建設成效明顯,呈現七大特點:一是“融”。融合農文旅和鄉村運營、鄉賢返鄉創業、三變改革、三清兩建和集鎮建設等鄉村振興五大抓手統籌推進示範區建設,融合推進成效顯著。二是“惠”。示範區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一步完善,主導産業發展更富活力,惠民成效明顯。三是“文”。通過洛書文化展覽館、永寧書院、講理村講理堂德治文化研學基地等一批示範區項目的建設,讓洛書文化、紅色文化和德治文化進一步彰顯文化自信。四是“大”。地域面積廣,人均土地面積21畝,發展空間巨大。五是“厚”。有靈龜負書玄滬河、千年古剎香山寺、孝道文化講理村等文化資源,文化底蘊深厚。六是“美”。示範區景色旖旎,四季有景,春有百花飄香、夏有麥浪翻滾、秋有石佛紅葉、冬有雪壓青柏。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綠化率達80%以上,其中國家公益林4.5萬餘畝。七是“暢”。示範區距鄭盧高速長水站僅6公里,國道八官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2022年,洛寧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首要任務,以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為重要抓手,積極推進洛書文化生態旅遊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深入挖掘利用特色優勢資源,積極探索革命老區五大振興有機融合、互為促進、協調發展的機制,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提供示範引領。
同示範區項目建設前相比,通過項目的實施,示範區在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上取得了大幅提升,基本實現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效果。
一、産業興旺
一是進一步鞏固示範區特色産業的種植優勢,以核桃、優質煙葉、油用牡丹、榛子、金珠沙梨、蘋果等特色産業主導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目前,示範區內發展核桃1700畝、煙葉3700畝、油用牡丹1310畝、榛子1100畝、金珠沙梨455畝、蘋果460畝,並培育羅嶺核桃和上戈蘋果這兩個地理標誌農産品。以鄉政府為&&,通過鼓勵引導各村村莊發展生態林果種植,引入專家進行技術示範培訓,推動林果種植規模化,年推動村莊發展林果種植5000畝以上。2022年,示範區內四個村實現農業總産值4115萬元,較2021年增加428萬元。二是進一步做強做優三産旅遊服務業。以示範區內的香楸灣和愛河小鎮兩個國家3A級景區為龍頭, 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目前,帶動示範區及周邊群眾60余戶群眾從事住宿、餐飲等旅遊三産服務業,同時帶動示範區320余名群眾實現就近就業。
二、生態宜居
一是在農村生活方面。通過完善示範區道路、污水、環衛公廁、廣場、照明、綠化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滿意度及幸福感提升至95%以上。通過完善村莊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開展生活垃圾綜合治理、農村衛生改廁等,村莊生態環境面貌得到較大改善,農村污水經收集進入簡易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後可進入農田灌溉,實現生活用水循環利用,間接形成小範圍內的微生態循環閉合圈。二是在農村生産方面。通過提倡綠色種養,發展循環農業,將畜禽糞污堆漚後用作有機肥進行還田,在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的基礎上,提升農産品品質,間接契合現代城市居民對綠色、有機農産品的消費青睞,間接增加農戶種植積極性及種植收益。三是在農村生態涵養方面,通過實施玄滬河的河道生態治理項目,改善河道水環境,進一步優化河道水質。實施鄉村綠化項目,在創建森林鄉村、裝點美化村莊的基礎上,有效增加一定土地面積上森林覆蓋率,提高水土涵養功能。2022年示範區綠化率達89%以上;34個自然村全部實現集中供水;互聯網寬帶覆蓋率100%;農村道路和生産路達到48.28公里。
三、鄉風文明
一是充分挖掘弘揚了孝道文化。通過示範區講理堂德治文化研學基地、紅色教育基地、洛書文化展覽館、永寧書院等一批項目的建成,在示範區內4個村大力推廣孝道文化,讓群眾在閒暇時間欣賞孝道文化的同時,耳濡目染凈化自己的言行,逐漸形成了“人人講孝道”“人人講道理”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秩序。二是積極開展文明新風創建活動。在示範區4個村廣泛開展“文明農戶”和“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活動,選樹一批“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和好媳婦、好婆婆等道德模範,營造了濃厚的文明新風氛圍。
四、治理有效
在示範區建設中,以村級“四議兩公開”和村規民約、鄉賢理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和禁賭禁毒會等“一約四會”以及村級法治課堂、“一村一法律顧問、一村一警”為載體平臺,積極開展“黨建引領,四治並進”工作,充分發揮德治、自治、法治、智治四大治理手段,規範村級治理。同時,通過示範區講理堂德治文化研學基地等項目的建設,大力挖掘孝道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盡孝道、講親情等傳統美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邊群眾,改變著村風民風,涌現出了一批溫馨、和諧、向上的五好家庭。示範區內的講理村先後被評為“省、市文明村”。2022年,示範區進行普法宣傳13次,開展紅色文化教育26次,治安查處、刑事案件實現零發生。
五、生活富裕
一是通過示範區滴灌設施配套等項目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兩大主導産業的發展。示範區內發展核桃1700畝、煙葉3700畝、油用牡丹1310畝、榛子1100畝、金珠沙梨455畝、蘋果460畝,示範區四個村群眾實現人均一畝煙葉、半畝核桃、半畝其他林果。同時,輻射帶動示範區群眾60余戶群眾從事住宿、餐飲等旅遊三産服務業,並有320余名群眾實現就近就業。二是項目實施後,吸引更多的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和鄉賢返鄉創業,依託示範區建設,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遊玩。村民可就近開展農家樂、餐飲住宿等,也可到附近三彩陶藝村、香楸灣、洛書小鎮及規模農業園區進行務工賺取薪金,同時依託集體經濟發展收益,參與集體股金分紅,實現農民薪金、股金、租金三收益。2022年度示範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8.5元,增速3.0%;四個村共計收入64.16萬元,較2021年增加9.06萬元。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講理村的“講理文化”,便是講理村推進鄉村治理的重要內容。講理村按照先“振”人心,再“振”鄉村的鄉村治理理念,2016年,講理村村委多方籌資,將講理堂進行重修,重修後的講理堂不僅調解鄰里糾紛,還組織各種文化活動,正家風、聚正氣、宣揚善孝文化,“老古董”成了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新陣地。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做好“三化三融”,優化服務功能。通過兩個融合,把講理村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完善與講理堂相融合,把村組治理與“講理文化”相融合,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功能拓展提升。
二是弘揚“講理文化”,增進群眾和諧。將新時代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組織與講理傳統文化相融合。成立村組兩級調解組織,村級層面依託“一約五會”成立矛調委員會,組級層面依託黨小組成立理事會、矛調小組,發揚傳統“家族族長利用清明祭祖農閒時期通過講理堂講理來化解群眾矛盾”的講理文化,及時化解群眾之間的矛盾。
三是用好“鄉村大食堂”,倡樹文明新風尚。講理村紅白理事會負責鄉村大食堂的日常管理,方便群眾辦理紅白事。
四是選好特色産業,搶抓産業新高度。講理村通過“三清兩建”收回的120余畝土地,重新流轉主要用於煙葉、榛子、核桃等農業合作社以及大戶,擴大種植面積,持續擴大傳統煙葉種植優勢産業。
五是鄉村治理成效顯著,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講理村近年來通過不斷弘揚“講理文化”,大力推進了鄉村治理工作,講理村村內也形成了“人人講孝道”、“人人講道理”的良好文化氛圍和社會秩序,先後榮獲了“河南省文明村鎮”“河南省第五批傳統古村落”“河南省鄉村旅遊特色村”“河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村”“河南省2022年度五星黨支部”、“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洛陽市鄉村振興示範村”等榮譽。
二、經驗啟示
一是鄉村治理應把傳承“講理文化”作為重要抓手。 “人人講孝道”、“人人講道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弘揚“講理文化”有利於構建和諧家庭及和諧社會,進一步推進鄉村治理。
二是弘揚“講理文化”能夠促進社會良好風尚。把“講理文化”元素融入到村口、公園等與村民日常生活相關的所有場所,讓廣大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講理文化”的熏陶,能夠引導村民逐步樹立知恩圖報、與人友善的意識,培育好家風,促進良好社會風尚。
三是推進鄉村治理,應與基層黨建有機結合起來。將黨群服務中心功能拓展提升作為“五星”支部創建的切入點,全力打造服務黨員和群眾的鄉里中心,同時講理村對舊有的村規民約進行修改完善,融入與時代精神及精神文明建設相關的內容。
三、推廣價值
新時代背景下的“講理文化”與基層鄉村治理進行了有機結合,為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孕育淳樸鄉風、完善鄉村治理,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村提供了堅強的精神文明保障。以“講理文化”為內核的鄉村治理是推進鄉村全面發展和推動村民有效自治的生動實踐。
河南省洛寧縣洛書文化生態旅遊鄉村振興示範區切實把鄉賢返鄉創業作為發展鄉村産業的重要抓手,在示範區建設中,積極打造示範區返鄉創業示範園區,鼓勵示範區鄉賢返鄉創業,推動資金回流、項目回歸、信息回傳、人才回鄉、助力鄉村産業發展。通過依託鄉賢力量圍繞鄉村旅遊、精品民宿、特色種養等謀劃實施一批創業項目,積極推進示範區全域旅遊和養殖、種植等返鄉創業項目,鼓勵返鄉鄉賢積極融入示範區內的特色産業,實現“鄉賢鏈+産業鏈”互動互促。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強化示範區鄉賢返鄉創業服務保障。出臺《河南省洛寧縣洛書文化生態旅遊鄉村振興示範區關於支持鄉賢返鄉創業的若干措施》,成立示範區鄉賢返鄉創業服務專班,積極打造返鄉創業示範園區,鼓勵返鄉鄉賢積極融入優質林果、雜糧等特色産業,實現“鄉賢鏈+産業鏈”互動互促。示範區內通過“三清兩建”,進一步整合示範區內建設用地資源,搭建鄉村旅遊、特色種植、集鎮提升等三類鄉賢返鄉創業項目儲備庫,儲備項目29個。
打造示範區鄉賢返鄉創業園。以“四有”(有産業集群、有鄉賢氛圍、有帶動就業能力、有擴大發展前景)為目標,在示範區內打造鄉賢返鄉創業園,形成了鄉賢創業集群發展效應。借助示範區內的的鄉賢聯誼會,在示範區內的香楸灣文旅園內設立鄉賢活動基地,為鄉賢活動開展提供一流的服務保障。
成立示範區鄉賢返鄉創業聯盟。成立示範區鄉賢返鄉創業聯盟,吸引示範區內8家鄉賢企業加入,架設鄉賢與鄉賢、鄉賢與政府職能部門之間溝通合作的橋梁。示範區鄉賢返鄉創業領導小組通過鄉級聯誼會,村級鄉賢參事會,摸清示範區在外鄉賢線索200余條,發放宣傳政策資料500份,邀請60余名鄉賢回鄉座談9次,收集鄉賢建言獻策60余條。
示範引領帶動産業發展。羅嶺鄉黨委政府依託示範區鄉賢返鄉創業園,通過鄉賢返鄉創業,成功引進社會資本6524萬元參與示範區建設,投資建設了洛書文化展覽館、永寧書院、講理村講理堂德治文化研學基地、香楸灣産業園音樂餐吧、榛子種植園、牡丹芍藥種植園、牡丹芍藥産業加工園、旅遊示範民宿改造、鄉村大食堂等9個項目。目前,示範區鄉賢返鄉創業園已形成了多元化産業園區,覆蓋文旅融合、觀光農業、農産品加工等多個産業,其中愛和小鎮、香楸灣已成功打造3A級旅遊景區,通過舉辦中國【當日】藝術展、小手畫三彩大賽等扶貧及節慶活動,促進了附近4個村的農副産品銷售,帶動50余戶群眾發展農家樂,發展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在2022年1月份舉行的“全市百名優秀鄉賢”評選中,愛和小鎮創始人郭愛和、洛醇牡丹花茶加工項目負責人周龍和2名鄉賢人士順利入圍“全市優秀百名鄉賢”100人名單。
二、經驗啟示
有利於促進城鄉資源要素的有機循環。當前,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産業振興,産業振興需要城鄉資源要素的雙向流動、有機循環。
以情感為紐帶推進鄉村産業發展。中國人往往有著揮之不去的鄉愁情結和“報本反始”的文化觀念,反哺家鄉成了人們能接受、願投入的社會公益之路。
需要地方黨委政府加強政策引導。鄉賢群體作為以鄉情鄉愁為紐帶而凝聚起來的鄉緣性社會力量,匯聚了來自本土本鄉的各類賢能人士,許多還是“非黨員、非體制內”人員。
進一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通過實施鄉賢返鄉創業,進一步激發鄉賢“賢”力和“聚”力,助力鄉村振興。
三、推廣價值
鄉賢資源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鄉賢回歸能夠彌補鄉村的人才短板,對彌補鄉村人才的流失起到了強有力的補充作用,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助力;鄉賢返鄉創業是破解鄉村産業振興難題的有力實踐;通過鄉賢返鄉創業的帶動,能夠發揮鄉賢的獨特優勢,強化鄉村發展的內生基礎,對有效推進鄉村産業發展,促進百姓致富、集體增收具有重要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