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雙鴨山市饒河縣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烏蘇裏江中下游,隔烏蘇裏江與俄羅斯哈巴邊區比金市相望,縣域面積6765平方公里,人口15萬。縣轄4鎮5鄉79個行政村,境內有5個國營農場、11個森工林場。全縣有27個民族,有1個赫哲族鄉和3個朝鮮族村,其中四排赫哲族鄉是全國僅有的三個赫哲族鄉之一,是《烏蘇裏船歌》的誕生地。
饒河縣是國家一類革命老區,1931年建立黨組織,1936年東北抗聯第七軍始建於此,是抗聯第七軍主要戰鬥的地方,也是東北抗日聯軍的重要根據地之一,涌現出陳榮久、李學福等抗聯英雄。抗日遊擊隊紀念碑和抗戰時期留下的戰壕地道,至今保存完好。在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饒河人民為戍邊保國作出了重大貢獻。
近年來,饒河縣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考察黑龍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市安排部署,統籌推進縣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依託生態資源、口岸區位等優勢,確定了“四基地一窗口”發展戰略,形成了以現代農業、農副産品加工、旅遊、外經貿為主導的産業體系。2022年,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實現73.1億元,同比增長4.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2.1億元,同比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4.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5%。
按照《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結合饒河實際,明確劃定鄉村振興示範帶動作用較強的2鎮2鄉且集中連片的4個行政村作為示範區區域範圍,其中:脫貧村4個,佔比100%;鄉村振興示範標桿村1個,佔比25%;抵邊村1個,佔比25%;直接覆蓋農戶770戶1795人;間接帶動農戶5484戶13200人。示範區涉及的4個行政村分別為饒河鎮昌盛村,五林洞鎮關門村,四排 赫哲族鄉四排赫哲族村,西林子鄉小南河村等。
示範區內擁有赫哲族、朝鮮族、滿族等6個少數民族,建有四排赫哲族風情園、饒河縣烈士陵園、東北抗聯紀念館等,擁有烏蘇裏江國家級濕地公園、大頂子山森林公園。建有亞洲唯一的國家級蜂種保護區——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東北黑蜂系列産品是我國首批原産地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示範區生態優良,擁有大森林、大濕地、大界江、大冰雪等眾多優質資源。共有耕地面積30.62萬畝,年可生産糧食2.7億斤;森林面積15.19萬公頃,盛産刺嫩芽、微菜、黃瓜香等山野菜;擁有江河水面面積23.51平方公里,盛産“三花五羅十八子”。
2021年,饒河縣“烏蘇裏船歌”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項目,被確定為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建設項目。
一、經濟效益
作為饒河縣“四基地一窗口”戰略實施的重點項目,該項目建成後將形成農旅文融合發展示範區,改變全縣無成熟旅遊景區的不利現狀,每年可吸引外地遊客30萬人次,實現景區遊樂體驗設施、縣域農家樂、民宿、其他類餐飲、賓館酒店等收入8400萬元,銷售山特産品、農産品、蜂産品、旅遊紀念品等收入5400萬元,至少可帶動示範區內500人有效就業,人均增收1.8萬元;輻射帶動周邊2鎮3鄉27個行政村5674戶10688人發展旅遊、農業採摘等相關産業,年可帶動增收5000萬元以上。目前,已竣工項目試運營階段産生收益14.7萬元。在項目帶動下,總投資1.5億元的蜜都商務酒店項目開工建設,中旅集團與南房集團合作擬投資5—10億元建設文旅及商貿綜合體項目,與北京同仁堂在東北黑蜂産品深加工方面達成合作意向。
二、社會效益
以示範區建設為依託推動旅遊業發展,正在加快建設“烏蘇裏船歌”百里黃金旅遊帶基礎設施項目,打造四排赫哲族風情園、小南河村黑金部落、大頂子山森林公園等15個旅遊項目,帶動示範區內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優勢産業發展將加快步伐。依託示範區建設深度開發特色産業優勢,重點培育饒河黑峰集團、中順農業、新合東北黑蜂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大頂子山”“饒河黑蜂”“凈水大米”等特色品牌,縣域農産品電商平臺、電商直播基地帶動農産品營銷作用日益凸顯,推動農業産業多層次加工、多環節增值,提升特色産業影響力和競爭力。人才效應將得到持續發揮。與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省林業科學院、佳木斯大學等先後建立了科技和人才合作機制,佳木斯大學專門成立了支持項目區建設的赫哲民俗團隊,為示範區建設提供諮詢服務。中國農科院錢前院士到饒對示範區農業發展給予指導。示範區建設過程中吸引了一大批返鄉創業人員、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科研院所人員等匯集饒河,依託《饒河縣“邊城聚才”政策27條(試行)》,招聘各類專業人才112名,聘請農業科技人才37名,培養一批情係農業、心向農村、熟諳農業知識、熱心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帶路人。在人才效應帶動下,農民思想僵化、觀念陳舊的問題得到極大改善,鄉村治理水平大幅提升。本地青年農民網紅“盧小開”粉絲量達到近700萬人,2022年直播帶貨1.5億元。五林洞鎮西南岔村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稱號。示範區緊緊圍繞饒河紅色文化、赫哲文化、船歌文化、關東風情等獨特饒河文化實施建設,大量沉浸式體驗、文化記憶類項目將深度闡釋饒河文化內涵,生動展示饒河文化底蘊,全面提升饒河特色文化影響力,全力把示範區項目建設成為黑龍江省東部“紅色基因”教育基地和“民族文化”體驗基地。饒河縣被公佈為國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片區;四排赫哲族嫁令闊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四排赫哲族鄉榮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2022年饒河縣榮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組織擔當將進一步彰顯。示範區建設中,立足邊疆實際,實施農村基層黨組織“雙五”工程,激發邊疆特色農村黨建生機活力,帶動示範區內4個行政村聚力打造“五型”紅旗村,推進黨建工作與鄉村建設、示範區項目建設等工作深度融合。推行網格化管理,推行黨員分包示範區、黨員責任管理示範區工作機制,變“組織力”為“戰鬥力”。饒河鎮昌盛村黨支部被評為全市黨建工作示範村。
三、生態效益
綜合考慮示範區自然資源和人文要素,高標準、科學化地謀劃和制定生態宜居鄉村建設規劃,強化鄉村環境整治,深入開展拆舊拆危治亂行動,組織實施路域環境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美化、綠化、亮化程度,鄉村面貌得到持續改善。饒河縣成功獲評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省首批特色氣候小鎮,四排赫哲族村、小南河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四排赫哲族村被評為黑龍江省鄉村生態振興典型案例。
示範區建設與發展,必將帶動饒河縣全域旅遊發展,促進烏蘇裏江旅遊聯盟形成,增強縣域經濟潛力,在深化中俄交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可持續影響,也必將更加有力地促進邊疆繁榮、穩邊固邊,促進民族團結、推動民族共融,促進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促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2021年,5000萬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落戶饒河,饒河縣“烏蘇裏船歌”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項目被確定為示範區建設項目。饒河縣立足邊境縣實際,歸納匯總全縣所有與農旅文融合發展相關的固定要素,深度挖掘抗聯、珍寶島、古玉、赫哲族、烏蘇裏船歌等文化底蘊,全面展示現代農業和鄉村氣民俗交融氣息,高起點謀劃項目,將昌盛村、小南河村、四排村等串聯到一起形成示範區,通過紅農文旅嫁接,實現産業延伸和關聯發展,將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多渠道蓄水”,從“零散注入”向“集中整合”。建立“多渠道蓄水”的資金投入機制,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基礎上,大力整合以工代賑示範工程中央基建投資資金、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中央水利發展資金、中國聯通定點幫扶資金5287萬元,累計10287萬元用於示範區項目。在項目謀劃中,充分考慮示範區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生態環境資源和優質農林資源以及大眾旅遊時代需求,力求各項目地點既相對獨立,又可互聯互通成為閉環整體,支撐示範區構建農業農村發展示範帶、生態與紅色旅遊景觀帶、赫哲文化與東北風情體驗帶、農民增收致富創業帶,重點培育發展“旅遊+生態”“旅遊+民俗”“旅遊+現代農業”“旅遊+文化”“旅遊+康養”“旅遊+研學”等新業態,積極打造全域化、多層級旅遊目的地,祖國東部地區農旅文融合産業新範本。示範區項目共包含農業農村及旅遊、文化體驗項目6個共計18個分項目,其中12個分項目使用彩票公益金安排實施,實現了建設資金的多元化投入和打捆整合使用。
(二)“紅農文旅融合”,從“單一發展”到“融合發展”。示範區按照“以景觀的概念建設農村、以旅遊的理唸經營農業、以文化的融入培育農民”的項目實施定位,整合推進,全力打造“以紅文促旅,以旅興農,農旅文互促”的鄉村振興新範本。紅色文化方面,將傳承抗聯事跡和大頂子山生態旅遊相結合,打造集紅色教育、觀光旅遊、農事體驗等於一體的昌盛村綜合旅遊區。新建東北抗聯七軍密營遺址、地窨子遺址等設施,實施民宿改造、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程,極大地提高了昌盛村旅遊服務接待能力。帶動村內37戶村民發展庭院經濟,實現種植增收5萬元;旅遊及産品銷售收入達到15余萬元。關東風情方面,充分挖掘小南河村關東風情歷史,結合大頂子山北麓生態風光特色,在小南河村建設關東風情園、縣脫貧攻堅紀念館等,全村共有80余人參與到項目建設中,務工收入增加100余萬元。有註冊農家樂16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最高的增收10萬餘元;村民通過向遊客銷售山特産品增收10余萬元。2022年,小南河村成功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赫哲民俗方面,主打神秘的“伊瑪堪”、美味的“全魚宴”、優美的“烏蘇裏船歌”、古老的“魚皮部落”品牌,實施赫哲族風情園改擴建工程項目,維修改造11個展館,新建赫哲民族風情體驗中心、演藝中心和非遺文化館,推出一系列赫哲民俗旅遊産品,年吸引遊客5萬餘人次,旅遊産業增收300余萬元。四排赫哲族嫁令闊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四排赫哲族鄉榮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四排赫哲族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黑龍江省鄉村生態振興典型案例。
(三)“建管營一體”,從“順勢而為”到“未雨綢繆”。示範區運行管理方面,饒河縣在明確項目所在村資産權屬、建立牢固利益聯結機制的前提下,積極推行“建管營”一體化模式,引入黑龍江樂饒文化旅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提前介入,參與謀劃建設,負責後續管護運營,並由各村監督小組負責項目日常監督。目前,饒河縣通過赴外埠招商引資,正積極洽談促成與上海錦江旅遊公司在項目管理、旅遊産品營銷、客源引流、線路開發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不斷擴大可持續影響。
二、經驗啟示及推廣價值
(一)領導重視是前提。在示範區項目實施過程中,省市縣三級領導高度重視,全程把控。省委副書記、省長胡昌升深入到四排赫哲族鄉和昌盛村,走進村民開辦的民宿和超市,了解邊境和少數民族地區居民生産生活情況;副省長徐建國“領導包村”定點在項目所在地西林子鄉小南河村,對鄉村振興項目建設提出具體指導意見;省鄉村振興局主管局長對彩票公益金項目實施進行現場督導和指導;市委書記親自到項目現場指導工程推進。縣委書記直接參與項目調查與討論,關注示範區項目建設,&&組建了各部門協同推進示範區建設工作機制。
(二)科學規劃是關鍵。示範區的建設規劃方案科學合理,緊密結合縣情,側重於著眼長遠考慮、系統謀劃設計,符合客觀實際、符合用地性質,可操作、可落地,有清晰合理的路線圖、時間表。
(三)群眾參與是保障。饒河縣的彩票項目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讓群眾當家做主。村裏項目群眾選,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群眾盡心盡力做好項目規劃、實施和監督工作,切實把好原材料採購關、施工質量關和竣工驗收關,避免發生工程項目層層轉包、資金截留挪用或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現象,確保每一分資金都公開、透明,不折不扣地用到項目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