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地處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腹地,轄7個鄉、6個鎮、3個街道、1個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共166個行政村、42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90萬、戶籍人口80.92萬(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40.6%)。城區規劃面積308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12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60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突破50萬,達到中等城市規模。
恩施市旅遊資源豐富,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恩施大峽谷、恩施女兒會、恩施玉露茶“三張名片”獨樹一幟,恩施大峽谷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難分伯仲,恩施玉露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保存下來的蒸青針形綠茶,恩施女兒會被譽為東方情人節,“三張名片”為恩施跨越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恩施市白楊坪鎮-太陽河鄉鄉村振興示範區位於恩施市東北部白楊坪鎮和太陽河鄉,是恩施市交通和物流的重要“走廊”,總面積604平方公里。
立足於全市鄉村振興開局之年的實際,恩施市組織相關專家、技術人員對全市革命老區鄉鎮的重點村進行了全面調查摸底。確定了以白楊坪鎮麂子渡村、九根樹村、康家壩村,太陽河鄉梭布埡村、雙河嶺村等5個集中連片的重點村為主要實施範圍,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産業融合為主要目標,以完善旅遊配套設施、環境綜合治理、産業提檔升級建設為主要內容,實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小型公益設施建設等項目。
湖北省恩施市白楊坪鎮太陽河鄉鄉村振興示範區圍繞“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開花”的發展思路,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産業融合為主要目標,以加強産業融合發展、完善旅遊配套設施、改善鄉村環境面貌為主要內容,共確定5個大項目,23個子項目,其中中彩資金實施項目11個。
恩施市通過邀請相關專家和領導對示範區建設項目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考察、論證,編制了操作可行的項目申請書、實施方案,針對每個項目分別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按照“建設好、管理好、效益好”的思路,搶抓機遇、挂圖作戰、倒排工期,黨員幹群齊心上陣,有力促進了項目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提升”。明確了建設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確保項目有序高效推進。
一、示範區建設與五大振興相結合,成果顯著
一是發展特色産業促振興。發展小水果、高山蔬菜、特色中藥材等特色産業5.3萬畝,發展生態茶葉基地4個,茶園管護2萬畝,茶葉基地提檔升級1700畝。同時將産業發展重心向特色加工業傾斜,2022年扶持農副産品加工企業4個,其中當年度進規企業1個,産值超500萬企業3個。
二是吸引人才回歸促振興。通過“黨建+鄉賢”模式,吸引在外人才回流,目前,示範區聚集鄉賢能人1099人,開展活動120余次,返鄉創業37人;在2021年村支兩委換屆中,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第一線,其中,吸收3名在外返鄉能人任職為村支部書記。
三是深挖特色文化促振興。建設紅色文化驛站2個,陳列展示紅色文化物品,傳承紅色基因;建成省級非遺“太陽河山民歌”傳承與保護基地1個,弘揚傳統民俗文化;新建自行車騎行道4公里,開展“十大拐”自行車爬坡賽,組織500余人參賽,吸引遊客5000余人,打造“騎行文化”。
四是厚植生態底色促振興。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按照“土、硒、茶、涼、綠”發展思路,實施污水處理、環境治理、河道整治、庭院美化等工程。
五是築牢基層黨建促振興。建強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選優配強基層組織領導班子,示範區建設期間新選拔4名村書記,培養35歲以下年輕幹部19名,新發展黨員14名,村幹部平均年齡39歲。
二、示範區建設經驗總結
一是突出黨建引領,著力發揮示範作用。市、鄉、村三級書記堅持親自帶隊,一線督辦,調度落實建設進度。成立4個臨時黨支部,堅持每天一碰頭,研判問題、明確措施,一線推動。
二是突出資源整合,著力激活內生動力。充分發揮中彩項目資金“酵母”作用,統籌整合部門資金7193萬元,撬動社會資金1.7億元。從簡化招投標程序、調整用地指標、加快程序報批等方面著手,用活政策,更大程度為項目建設開闔法“綠燈”。
三是突出綜合施策,著力助推産業發展。探索建立“1+1+1+N”(1個市場主體+1個主導産業+1個專業化運營公司(職業經理人)+N個老百姓)示範區産業發展模式,聚焦“文旅+體旅+農旅”打造示範亮點。放大8.6萬畝生態茶園的效益,建成4.2萬畝有機茶園,通過採摘體驗、茶園直播等方式,延長茶産業鏈。建設2個紅色文化驛站、挖掘1條紅軍遊擊線路、1條賀龍早期在恩施的活動路線和建設2個紅色文化陳列,打造“紅色教育”示範線。依託示範區梭布埡石林4A級景區、麂子渡旅遊景區、十大拐精品自駕遊網紅打卡點等特色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精品民宿110家,農家樂67家。示範區全年共接待遊客8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2億元。
四是突出環境整治,著力引領文明鄉風。實施“人畜糞污凈化、人居環境整治、河道生態治理、院落庭院美化”四大工程。圍繞“鄉村振興大家怎麼看,大家事大家説了算,大家事也要大家一起幹”,組織鄉、村兩級幹部300余人赴重慶石柱、成都唐昌、咸寧嘉魚等地學習先進經驗,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大力挖掘示範區茶文化、燈戲文化、山民歌、土家女兒會等傳統文化,利用道德講堂、最美家庭、最美院落、誠信人物評選等活動,全面調動群眾參與項目建設和發展的積極性,提升農民整體素質,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五是突出群眾主體,創新探索“158+”模式。構建“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全體黨員”的聯動網絡,推動黨支部和黨員幹部在鄉村振興中展現擔當作為,強化支部引領。充分發揮村民代表、先進典型的“頭雁”作用,組建“産業引領、家風模範、庭院美化、文化宣傳、基層治理”五支先鋒隊,開展“強産業、促發展,強家風、促民風,強整治、促環境,強素質、促活力,強穩定、促和諧”五大行動,著力打造“五支隊伍”。成立鄉賢理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理事會、議事協商會、茶業協會、文藝愛好者協會、老年協會、志願服務隊等8個群眾自治組織,充分發揮橋梁作用,成為廣泛聽取民意。
恩施市中彩示範區不斷創新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建立村集體經濟獎勵機制,激發了村級幹部熱情,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促進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截至2022年底,示範區5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總收入達到89.49萬元,同比增長9.6 %,平均每個村集體經濟收入17.89萬元,最高的達到24.87萬元。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創新思路,多措並舉。一是落實激勵政策。按照《恩施市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獎勵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示範區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落實資金獎勵政策,有效激發了村幹部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大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熱情和能量。二是明確獎勵對象。政策聚焦于在農村幹事創業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的村“兩委”成員和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出貢獻的其他人員(不含上級派駐到村的各類在編人員)。三是明確資金來源。獎勵資金來源於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的經營性純收益。四是明確獎勵標準。按照“大乾大支持、不幹不支持”的原則,對一個會計年度內村級集體經營性純收益達到一定規模的,按比例提取獎勵資金獎勵到個人。五是明確獎勵程序。符合條件的村按照“村級申請、鄉鎮審核、村級決議、公示公開、獎金髮放、備案管理”6個程序落實獎勵政策。
(二)多元發展,提質增效。一是充分發揮集體資金效益。示範區將2018年5個村投入市場主體為期3年的股權收益資金回收後明確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進一步放寬資金使用方式。2022年,示範區5個村利用股權收益回收資金産生分紅收益14.9萬元。二是充分發揮集體資産效益。針對基礎設施較好、集體資産存量較多的村,利用集體資金、建築物、基礎設施等可利用資産,通過對外承包、租賃、入股、投資等方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2021年示範區利用集體資産經營獲得收入5.4萬元。三是充分發揮集體資源效益。通過有償收回農戶承包地、全面清理宅基地、建設用地增減挂鉤、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措施,最大限度發揮土地資源作用。四是充分發揮村級公司效益。大力推進現有村級集體經營公司轉型,吸納鄉賢能人參與&&發展。五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效益。累計爭取中央、省專項資金2104萬元,用於支持示範區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對每個村一次性補助10萬元。
(三)壓實責任,提供保障。一是不斷選優配強組織力量。示範區搶抓村支兩委換屆契機,選拔了一批“懂經營、會管理、能致富”的領頭人。示範區內,新選拔村黨支部書記4個,培養35歲以下年輕幹部19個,通過調整優化幹部結構,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強化工作考核。建立了鄉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實績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嚴格按標準執行考核,突出獎懲鮮明導向,打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基層組織用人標準。
二、經驗啟示及推廣價值
(一)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在思想觀念上要“破舊立新”。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最大的實際是發展不夠,如果堅持因循守舊、看攤守業的舊理念,農村發展必然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必須用新理念引領新發展,用新思維拓展新空間。
(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在幹部隊伍上要“正向激勵”。農村強不強,關鍵看領頭羊。農村發展的歷程證明,有一個好班子、好&&人,是農村發展穩定的根本保障,尤其是村黨支部書記,對於推動村級組織建設與壯大集體經濟發展均有顯著的引領作用。
(三)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在發展方式上要“多措並舉”。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能搞簡單輸血式套路,而是要增強內生發展動能。通過明確資金獎勵內容,倒逼經營人員創新村集體經濟經營發展方式,推動經營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因村施策,立足當地資源,探索拓展多元化、多渠道的發展方式。
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是推進市域現代化程度基礎工程,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白楊坪鎮、太陽河鄉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促鄉村振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重心下移、堅持改革創新,通過黨建扎樁、德治塑魂、院落織網,通過“六進院落”,打通基層組織“毛細血管”, 激活社會治理“神經末梢”,開創了組織振興撬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局面。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組織設置進院落。建立“行政村黨組織--小組(院落)黨小組(黨支部)--黨員聯絡(中心)戶”“村委會--村民小組(院落)理事會--農戶”三級架構治理體系和雙線運行機制。在小組(院落)建立“兩長四員”(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衛生員、宣傳員、調解員、聯防員)隊伍,協調解決小組(院落)矛盾糾紛、環境衛生、鄉村治理和群眾生産生活遇到的問題。將政治素質高、熱心黨務工作、有奉獻精神的黨員推選為院落黨員中心戶,示範帶動周邊群眾。
二是黨員管理進院落。完善黨員教育管理機制,推廣農村合格黨員標準實化、細化、量化“三化”管理。在規範“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健全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確保“院落”黨建有序推進。
三是政策宣傳進院落。白楊坪鎮通過開展“黨史百年大講堂”活動,邀請院落老黨員上黨課、説黨史、憶傳統,傳播正面典型的榜樣力量。
四是村民自治進院落。整合村級各類工作力量和公共服務資源,利用鄉賢能人和有特長的群眾,組建志願服務隊伍,培育扶持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充分發揮“第一書記”、名譽書記、鄉賢能人作用,開展村級崗位認領活動,組織院落黨員和群眾認領義務宣傳員、勸導員、巡邏員、護河員等崗位,開展政策宣講、義務巡邏、糾紛調解等活動。
五是文明創建進院落。深入開展“硒都榜樣”“最美庭院”、優秀黨員中心戶評選活動,選樹典型、培育模範。
六是便民服務進院落。在村組(院落)內建立紅色便民驛站,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有條件的院落根據實際建設院民文化廣場和公共廁所,作為環境宜居、娛樂休閒、戶外疏散的公共設施。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增強了鄉村治理效能。“院落黨建”將農村院落作為政策宣傳、民主議事、服務群眾、矛盾化解基本單元,切實解決了恩施市農村“大村大組”管理難度大、農村院落社會管理基礎薄弱的問題,通過“黨建+”的工作模式,試點村院落讓黨小組作為主心骨、院落長管院落,發揮黨員中心戶在院落髮展中的關鍵少數作用,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組、了事在院落”,不斷鞏固和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提升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精準化、精細化水平。
二是提升了農村黨建工作水平。結合黨建示範帶建設,“院落黨建”作為恩施黨建工作品牌,助推鄉村全面振興。通過探索白楊坪麂子渡村“院落黨建”的創建,打造了一批可學習可借鑒的示範點,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三是促進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通過“院落黨建”示範創建、以點帶面,推動村級黨組織統籌利用各類資源,大力發展村級産業、積極凝聚人才、培育鄉村文化、保護良好生態,實現了鄉村振興布好局、起好步。
二、經驗啟示及推廣價值
(一)組織嵌入,建強戰鬥堡壘是基礎。黨的基層組織作為鄉村治理的“主心骨”,是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最重要、最核心的領導力量。
(二)虛功實做,突出群眾需要是關鍵。形勢發展要求基層黨組織的眼界、視野必須要跳出為黨建而黨建,必須主動與社會、市場融合在一起,從黨建引領鄉村長遠、健康、平穩、和諧發展的角度,來抓農村黨建工作。
(三)資源整合,注重多元共治是保障。提升新時代村黨組織對鄉村治理的引領能力,必須強化村黨組織對各類資源的統合與配置。